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11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包括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在侧车厢板上设置有侧车厢门;所述车厢底板包括底板横梁、底板纵梁,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梁,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加强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其显著效果是:采用模块化装配,车厢结构强度高。

Lightweight freight car with reinforced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
本技术涉及到自卸车轻量化车厢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超载需进行大力度治理,配合计重收费制度的实施,控制车辆总重量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另外,出于车辆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使得商用车本身轻量化已成必然趋势。再者,轻量化车辆所具有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也逐渐被用户所重视,因此,市场的扩大和用户需求的提高,这也是车辆轻量化的动力。然而,目前国内的车厢大多是复合板和瓦楞板结构。但都存在车厢自重大,密封防水性能差等缺陷。因此有人提出了铝制结构的货车车厢,对于铝制的车厢来说,虽然可以节约能源,但是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车厢越长,车厢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就越弱,承载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因此增加刚度是满足厢体几何尺寸的有效方式。但传统工艺中,对铝质车厢底板的刚度增强方式是在底板的底部焊接一根加强横梁,但焊接过程会产生热量,母材强度会有所损失,导致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差强人意。同时,传统的加强结构中加强横梁与纵梁之间采用直接焊接的方式,若强度不足,再在连接处辅助以三角块进行增强,该连接方式通过多次焊接,工序复杂,且焊接过程导致了材料强度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该车厢结构采用模块化装配,运输更加便捷,还通过采用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横梁的底板的同时通过改进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连接结构,从而不仅能提高车厢整体的结构强度,还能够避免传统焊接工艺带来的各种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其关键在于: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所述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围成矩形厢体,在其中一个侧车厢板上设置有侧车厢门,所述后车厢门、侧车厢门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侧车厢板上,且能够通过锁止机构实现车厢的密闭;其中,所述车厢底板包括底板边梁以及连接于底板边梁之内的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所述底板边梁、底板纵梁与底板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横梁,该加强横梁与所述底板横梁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底板体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其余接触部分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加强横梁的截面呈T字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底板体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横向部分,所述加强横梁形成该T字形结构的竖向部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均采用双层铝板结构,在双层铝板之间形成有支撑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均采用多空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呈倒T字形,所述缺口的纵向部分与所述凸缘上方的底板纵梁相适应,所述凸缘下方的底板纵梁凸出于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设置,所述缺口的横向部分与所述凸缘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凸缘上开设有与所述缺口横向部分相适应的让位槽,当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时,所述让位槽的内壁与所述缺口横向部分的内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纵梁与所述凸缘采用铝合金一体挤压成型,且所述底板纵梁采用多空腔结构。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将车厢分为了七大板块,使运输更加便捷,减少了运输难度和加大了每车运输量,可提高到现有整车运输5倍的运输量,同时将各模块运输至客户场地实现异地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保证了产品质量;2、采用了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横梁的车厢底板结构,避免了焊接时对母材削弱,提高了车厢底板的整体强度;3、通过一体挤压成型的底板纵梁与凸缘结构,使之与加强横梁上开设的缺口进行结构卡接,然后在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底部采用摩擦焊进行连接固定,其余接缝处则采用传统焊接方式,从而减少了传统连接结构中焊接热量对材料强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增强了底板结构的整体强度,进而保证了车厢的强度与刚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中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图9是图8的中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8的中G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是图8的中H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中I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是图7的C-C剖视图;图14是图13的中J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是图13的中K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17是所述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分解图;图19是所述缺口处加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所述底板纵梁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1、后车厢门2、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3、车厢底板4以及车厢顶板5,所述前车厢板1、后车厢门2、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3、车厢底板4以及车厢顶板5围成矩形厢体,在其中一个侧车厢板3上设置有侧车厢门6,所述后车厢门2、侧车厢门6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侧车厢板3上,且能够通过锁止机构实现车厢的密闭。其中,所述后车厢门2采用对开式双开门设计,每个门扇的其中一侧通过铰链与侧车厢板3的边梁铰接,另一侧设置于车厢中间,并可通过锁止机构实现车厢的密封。所述侧车厢门6的安装结构与后车厢门2相似,也即是其一侧通过铰链与侧车厢门3相铰接,另一侧通过锁止结构与侧车厢板3实现相对固定。关于前车厢板1与侧车厢板3:所述前车厢板1与侧车厢板3的结构相似,本例中,以侧车厢板3为例进行具体说明。而前车厢板1与侧车厢板3之间的连接,则通过立柱7来实现,所述立柱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台阶,所述前车厢板1与侧车厢板3分别支撑在其中一个台阶上,之后通过焊接固定。关于所述侧车厢板3:所述侧车厢板3包括波形侧板本体31,在所述侧板本体31的上、下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边梁包块32与第二边梁包块33,所述第一边梁包块32与第二边梁包块33用于与所述车厢底板4或车厢顶板5的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所述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围成矩形厢体,在其中一个侧车厢板上设置有侧车厢门,所述后车厢门、侧车厢门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侧车厢板上,且能够通过锁止机构实现车厢的密闭;/n其中,所述车厢底板包括底板边梁以及连接于底板边梁之内的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所述底板边梁、底板纵梁与底板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横梁,该加强横梁与所述底板横梁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底板体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n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其余接触部分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强化型底板的轻量化货车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制的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所述前车厢板、后车厢门、两个对称设置的侧车厢板、车厢底板以及车厢顶板围成矩形厢体,在其中一个侧车厢板上设置有侧车厢门,所述后车厢门、侧车厢门均通过铰链铰接于侧车厢板上,且能够通过锁止机构实现车厢的密闭;
其中,所述车厢底板包括底板边梁以及连接于底板边梁之内的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所述底板边梁、底板纵梁与底板横梁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在所述底板横梁与底板纵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在所述第一底板体的底部采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挤压成型有加强横梁,该加强横梁与所述底板横梁平行设置,在相邻的两块所述第一底板体之间设置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体,所述第一底板体与第二底板体之间以及相邻两块第二底板体之间均采用摩擦焊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纵梁下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在所述加强横梁上开设有与所述底板纵梁尺寸相适应的缺口,所述底板纵梁卡设于所述缺口内,且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横梁的下表面与所述凸缘的下表面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横梁与底板纵梁的其余接触部分采用氩弧焊方式焊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峰陈世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