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窗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90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25
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复合型窗膜,由下至上依次为聚氨酯涂层、电晕层、PCT层、PA层和PVDF层,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该方案通过各层的复合,使得复合型窗膜具有高阻隔、抗穿刺、阻燃、耐高温特性,从而大大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并且,由于限定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使得该复合型窗膜具有良好的柔性,加宽了复合型窗膜的应用范围。

A compound window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窗膜
本公开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窗膜。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节能环保的趋势,建筑、汽车、安全等行业对玻璃窗膜的需求越来越大,窗膜能够有效阻隔紫外线和红外线,大大减小了太阳光有害辐射的危害,起到了保护和隔热的效果。聚酯薄膜有着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厚度薄、透明度高、耐温性好、不易黄变,是制造窗膜的理想材料,传统的PET基窗膜只有基础的防紫外、防红外的功能,没有解决膜表面阻隔性不高、耐温性一般、无阻燃效果、底面吸附力低等缺陷,无法满足更全面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窗膜表面阻隔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型窗膜。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窗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聚氨酯涂布层、电晕层、PCT层、PA层和PVDF层,其中,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复合型窗膜,由下至上依次为聚氨酯涂层、电晕层、PCT层、PA层和PVDF层,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该方案通过各层的复合,使得复合型窗膜具有高阻隔、抗穿刺、阻燃、耐高温特性,从而大大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并且,由于限定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使得该复合型窗膜具有良好的柔性,加宽了复合型窗膜的应用范围。作为优选,所述聚氨酯涂布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0.1μm至0.2μm。电晕层的厚度选择合理,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PCT层的厚度为20μm至25μm。PCT层的厚度合理,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PVDF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8%。该方案大大优化了PVDF层的性能,进而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PA层的厚度为10μm至15μm。PA层的厚度合理,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所述PVDF层的厚度为5μm至7.5μm。PVDF层的厚度合理,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作为优选,该复合型窗膜还包括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聚氨酯涂布层上远离所述电晕层的一侧,该复合型窗膜还包括第二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PVDF层上远离所述PA层的一侧。第一透明保护层和第二透明保护层的设置,主要起到保护功能,延长了复合型窗膜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的厚度相等。第一透明保护层、第二透明保护层易于加工。在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提高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耐穿刺性能的凸点,所述凸点的形状呈半球形。凸点的设置优化了第一透明保护层、第二透明保护层的耐穿刺性能,进而优化了复合型窗膜的性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全部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全部实施方式。如图1,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型窗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聚氨酯涂布层1、电晕层2、PCT层3、PA层4和PVDF层5,其中,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本方案中,复合型窗膜的具体厚度不做详细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合理选择,示例性的,复合型窗膜的厚度越厚,相应的性能越好,但是其柔性也越差,具体的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对复合型窗膜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厚度。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聚氨酯涂布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晕层的厚度为0.1μm至0.2μ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CT层的厚度为20μm至25μ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VDF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A层的厚度为10μm至15μ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VDF层的厚度为5μm至7.5μm。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该复合型窗膜还包括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聚氨酯涂布层上远离所述电晕层的一侧,该复合型窗膜还包括第二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粘接于所述PVDF层上远离所述PA层的一侧。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的厚度相等。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提高所述第一透明保护层、所述第二透明保护层耐穿刺性能的凸点,所述凸点的形状呈半球形。位于第一透明保护层上的凸点与第一透明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位于第二透明保护层上的凸点与第二透明保护层为一体式结构。上述述语: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简称,也称聚对苯二甲酸环己撑二亚甲基酯树脂。PA:聚酰胺。PVDF:聚偏氟乙烯。上述一种复合型窗膜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PCT层、PA层、PVDF层原料分别经290℃至300℃高温熔融、1.5mbr至2mbr抽真空、13μm至15μm过滤制得各层熔体,其中,PCT层包括重量占PCT层总重95%至100%的光学级PCT切片,其余为基窗膜母切片,所述PA层包括占PA层总重0%至10%的双(4-羧苯基)苯基氧化膦PA基母切片;将制得的各层熔体在模头中汇合挤出制得三层共挤结构;将制得的三层共挤结构贴附至28℃至31℃冷鼓表面经冷却得到铸片,所得铸片经牵引进入纵拉区进行纵向拉伸形成薄料,其中,纵向拉伸预热段温度为67℃至72℃,拉伸段温度为73℃至76℃,远红外温度为100℃至125℃,定型段温度为30℃至40℃,拉伸倍率为2.9至3.4,纵拉后的薄料在PCT层表面经6kw至8kw高压电晕后,使用聚氨酯涂料对电晕面进行单面涂布,涂布速度为65m/min至85m/min,涂布完成后再将薄料牵引进入横拉区进行横向拉伸、高温定型后得到双向拉伸薄膜,其中,横向拉伸预热区的温度为95℃至110℃,拉伸区温度为110℃至125℃,定型区温度为225℃至235℃。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对双向拉伸薄膜进行测厚反馈、展平、除静电处理,然后对除静电处理后的双向拉伸薄膜收卷,形成复合型窗膜。透明保护层可以在使用时粘接于上述方法中制得的复合型窗膜中。以上结合附图介绍了本公开几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这些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也可以依据本公技术方案获取其它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仍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聚氨酯涂布层(1)、电晕层(2)、PCT层(3)、PA层(4)和PVDF层(5),其中,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聚氨酯涂布层(1)、电晕层(2)、PCT层(3)、PA层(4)和PVDF层(5),其中,该复合型窗膜的总厚度为35.6μm至48.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所述聚氨酯涂布层(1)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所述电晕层(2)的厚度为0.1μm至0.2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所述PCT层(3)的厚度为20μm至2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所述PVDF层(5)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窗膜,其特征是:所述PA层(4)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元陈正坚吴锡清方王凯赵言松徐迪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