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77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04
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其包括一个基台,一个脱模支架,以及至少一个扩口模具。所述脱模支架包括一个底板,一个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一个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以及一个凸筋,所述扩口模具包括一个用于软管扩口成型的圆柱形的成模段,一个与所述成膜段连接的圆柱形的限位段,一个与所述限位段连接的圆柱形的挂靠段,以及一个凹陷设置于所述挂靠段的周向侧壁上的环形槽,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成模段的直径,软管的一端包覆于所述成膜段上,所述挂靠段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环形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具有脱模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小的优点。

Quick release device of h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快速脱模装置
本技术属于脱模装置
,特别是软管快速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由于有的软管在与接头压接前,需要对软管的端口进行扩口,以便于后续与接头压接。现有的软管扩口后,通常由人工进行脱模,即操作人员一只手抓软管的一端,另一只手抓扩口模具,然后用力向两边拉,这样只能一个个地进行脱模,脱模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脱模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小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其包括一个基台,一个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的脱模支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脱模支架活动连接的扩口模具,所述脱模支架包括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上的底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侧板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延伸的凸筋,所述扩口模具包括一个用于软管扩口成型的圆柱形的成模段,一个与所述成模段连接的圆柱形的限位段,一个与所述限位段连接的圆柱形的挂靠段,以及一个凹陷设置于所述挂靠段的周向侧壁上的环形槽,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成模段的直径,软管的一端包覆于所述成模段上,所述挂靠段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环形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基台包括一个基台本体,以及一个与所述基台本体固定连接的导轨,所述脱模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连接的连接件。进一步地,所述基台本体与所述导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进一步地,所述脱模支架设置于所述基台的其中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距离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外圆面直径和内圆面直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凸筋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包括一个第一侧板、一个第二侧板、以及一个凸筋的脱模支架,以及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成模段、以及一个环形槽的扩口模具。且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环形槽中,所述挂靠段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脱模支架是固定的,从而在软管脱模时,只需将软管向远离所述扩口模具的一侧拉出就好。并且由于所述扩口模具可以有多个,从而可以同时握住多个软管一同脱模,从而人工劳动强度小,脱模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的扩口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提供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包括一个基台10,一个与所述基台10固定连接的脱模支架20,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脱模支架20活动连接的扩口模具30。所述软管快速脱模装置用于软管40的脱模。可以想到的是,所述软管快速脱模装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连接组件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所述基台10包括一个基台本体11,以及一个与所述基台本体11固定连接的导轨12。所述基台本体11用于承载所述脱模装置20、所述导轨12,因此其包括螺栓等用于完成所述脱模装置20、所述导轨12的组装。所述导轨12可以包括两个L形且相对设置的侧板,从而可以用螺栓将所述脱模支架20固定于所述两个侧板之间而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台本体11与所述导轨12一体成型。所述脱模支架20包括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10上的底板21,一个与所述底板21的第一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22,一个与所述底板21的第二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二侧板23,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侧板23的末端朝向第一侧板垂直延伸的凸筋24。所述底板21用于承载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3、所述凸筋24,因此其可以包括螺栓等来完成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3、所述凸筋24的组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1、所述第一侧板22、所述第二侧板23、所述凸筋24一体成型。所述脱模支架20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12连接的连接件(图未示),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底板21固定于所述导轨12上,其固定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螺栓固定、通过与所述导轨12滑动连接的滑块来固定等,但其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所述第一侧板22与所述第二侧板23之间的距离大于下述的所述挂靠段33的直径,从而所述挂靠段33可以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之间。所述第二侧板23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2的下方,且所述第一侧板213、所述第二侧板23分别与所述底板21垂直设置,从而便于拔模。所述凸筋24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3上且如下所述环形槽24的底部直径为内圆面直径,如下所述挂靠段23的直径为外圆面直径,所述凸筋24与所述第一侧板22的距离大于内圆面直径且小于外圆面直径,从而所述扩口模具30可以活动连接于所述凸筋24上,即所述扩口模具30只能沿所述凸筋24的方向移动或根据需要加减所述扩口模具30的数量而不能沿所述扩口模具30的轴向移动。所述脱模支架20可以设置于所述基台10的其中一侧,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正对所述脱模装置20将软管40脱模。所述扩口模具30包括一个用于软管40扩口成型的圆柱形的成模段31,一个与所述成模段31连接的圆柱形的限位段32,一个与所述限位段32连接的圆柱形的挂靠段33,以及一个凹陷设置于所述挂靠段33的周向侧壁上的环形槽24。所述成模段31的直径大小及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来定,如软管40需要扩口的小大及长度。所述成模段31用于软管40的成模。所述限位段32的直径大于所述成模段31的直径,其用于在软管扩口长度达到要求时,阻止软管40继续往软管40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扩口。所述挂靠段33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来定,如所述凸筋24的宽度大小等。所述挂靠段33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22和所述第二侧板23之间,且所述挂靠段33的长度大于所述凸筋24的宽度,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环形槽24挂靠于所述凸筋24上。所述环形槽24可活动挂靠于所述凸筋24上。所述环形槽24的厚度与所述凸筋24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凸筋24垂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3上且所述凸筋24与所述第一侧板22的距离大于内圆面直径且小于外圆面直径,从而所述扩口模具30只能沿所述凸筋24的方向滑动而不会从所述扩口模具30的轴向方向被拉出,从而可以实现软管40脱模。所述软管40的一端包覆于所述成模段22上以完成软管扩口。所述软管40主要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等,其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无阻塞和僵硬、重量轻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包括一个基台,一个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的脱模支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脱模支架活动连接的扩口模具,所述脱模支架包括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上的底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侧板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延伸的凸筋,所述扩口模具包括一个用于软管扩口成型的圆柱形的成模段,一个与所述成模段连接的圆柱形的限位段,一个与所述限位段连接的圆柱形的挂靠段,以及一个凹陷设置于所述挂靠段的周向侧壁上的环形槽,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成模段的直径,软管的一端包覆于所述成模段上,所述挂靠段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环形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包括一个基台,一个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的脱模支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脱模支架活动连接的扩口模具,所述脱模支架包括一个固定设置于所述基台上的底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边垂直连接的第一侧板,一个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边固定连接的第二侧板,以及一个从所述第二侧板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一侧板垂直延伸的凸筋,所述扩口模具包括一个用于软管扩口成型的圆柱形的成模段,一个与所述成模段连接的圆柱形的限位段,一个与所述限位段连接的圆柱形的挂靠段,以及一个凹陷设置于所述挂靠段的周向侧壁上的环形槽,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成模段的直径,软管的一端包覆于所述成模段上,所述挂靠段至少部分地可活动地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环形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快速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包括一个基台本体,以及一个与所述基台本体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李桃牙韩晋姜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