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218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水平直线模组、联轴器、电机座和活动板,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右侧双向连接座、左活塞管、右活塞管、左活塞杆、右活塞杆、左侧充气活塞盖、右侧充气活塞盖、左侧工件夹持头、右侧工件夹持头、旋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同步带、左旋转接头、右旋转接头、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左侧轴承座、右侧轴承座和右侧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液态金属可以实现对3D打印出来的加加工工件上的弯曲内孔进行抛光,实现了弯曲内孔抛光的自动化。

Rotary polishing device using liquid metal for polishing under electromagnetic f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抛光主要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目前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等。液态金属液态金属是指一种不定型金属,液态金属可看作由正离子流体和自由电子气组成的混合物。液态金属也是一种不定型、可流动液体的金属。液态金属抛光是指在变化的磁场和电场下混有磨粒的液态金属混合液对工件进行抛光工作。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目前对于3D打印产品的通孔加工没有一种合适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打磨加工,无法实现通孔的自动化抛光,加工效率不高,并且加工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对于工件弯曲通孔的抛光,无法采用传统的机械,化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n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1)、水平直线模组(3)、联轴器(2)、电机座和活动板(4),所述水平直线模组(3)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导轨驱动电机(1)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一端,导轨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连接水平直线模组(3),所述活动板(4)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上,导轨驱动电机(1)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和活动板(4)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n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场下利用液态金属进行抛光的旋转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导轨夹紧组件、旋转夹持组件和定子线圈组件;
所述滑动导轨夹紧组件包括导轨驱动电机(1)、水平直线模组(3)、联轴器(2)、电机座和活动板(4),所述水平直线模组(3)水平安装在工作台面上,导轨驱动电机(1)通过电机座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一端,导轨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连接水平直线模组(3),所述活动板(4)固定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上,导轨驱动电机(1)运动时驱动水平直线模组(3)的滑块和活动板(4)在水平方向直线运动;
所述旋转夹持组件包括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活塞管(16)、右活塞管(25)、左活塞杆(14)、右活塞杆(26)、左侧充气活塞盖(13)、右侧充气活塞盖(15)、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旋转驱动电机(23)、主动带轮、从动带轮(27)、同步带(10)、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侧轴承座(19)、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固定座(35),所述右侧固定座(35)固定在工作台面上,所述右侧轴承座(9)和右侧双向连接座(24)固定安装在所述右侧固定座(35)上,所述左侧轴承座(19)和左侧双向连接座(17)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板(4)上;
所述左活塞管(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一端,左侧双向连接座(17)的另一端连接左旋转接头(18)的固定端,所述左旋转接头(18)的活动端连接左侧旋转管道的一端,所述左侧旋转管道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左侧轴承座(19)上,左侧旋转管道的另一端与左侧工件夹持头(7)固定连接,所述左活塞管(16)的另一端套装有左侧充气活塞盖(13),左活塞设置在左活塞管(16)内,左活塞杆(14)的一端连接左活塞,左活塞杆(14)的另一端穿过左侧充气活塞盖(13)伸出到左侧充气活塞盖(13)外,所述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左活塞管(16)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左侧充气活塞盖(13)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左侧充气活塞盖(13)的充气口(36)通过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充气装置;
所述右活塞管(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一端,右侧双向连接座(24)的另一端连接右旋转接头(11)的固定端,所述右旋转接头(11)的活动端连接右侧旋转管道(31)的一端,所述右侧旋转管道(31)通过深沟球轴承(32)支撑在右侧轴承座(9)上,右侧旋转管道(31)的另一端与右侧工件夹持头(28)固定连接,所述右活塞管(25)的另一端套装有右侧充气活塞盖(15),右活塞(34)设置在右活塞管(25)内,右活塞杆(26)的一端连接右活塞(34),右活塞杆(26)的另一端穿过右侧充气活塞盖(15)伸出到右侧充气活塞盖(15)外,所述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右活塞管(25)的内腔相连通的充气腔,右侧充气活塞盖(15)上设置有与充气腔相连通的充气口(36),右侧充气活塞盖(15)的充气口(36)通过量另一根充气管道连接外置的带有控制阀的充气装置;
所述旋转驱动电机(23)固定在右侧固定座(35)上,主动带轮安装在旋转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27)固定在右侧旋转管道(31)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27)通过同步带(10)连接;
所述左侧双向连接座(17)、右侧双向连接座(24)、左侧旋转管道、右侧旋转管道(31)、左旋转接头(18)、右旋转接头(11)、左侧工件夹持头(7)、右侧工件夹持头(28)、左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单晓杭张利李研彪叶必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