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激光合束装置及双激光复合加工的光束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87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激光合束装置,包括依次放置的激光源、反射组件,激光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反射组件包括依次放置的反射元件c、反射元件a与反射元件b,第一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透射到反射元件a,第二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透射到反射元件b,反射元件a与反射元件b的光束通过反射元件c反射后进行合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两种双激光复合加工的光束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激光合束装置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束激光扫描加工工件时,功率受到限制、热效应高、功能单一的问题。

Double laser beam combining device and beam system of double laser compound mach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激光合束装置及双激光复合加工的光束系统
本技术属于激光器光束质量
,具体涉及一种双激光合束装置,本技术还涉及采用双激光合束装置的双激光复合加工的光束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激光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多,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激光加工属于无接触地减材加工,可对金属和非金属进行切除、熔化材料或改变材料表面性能;具有加工速度快,精度高,噪声低等特点。3D打印技术属于增材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的或高精度的工件加工,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缩短了项目研发周期。常见的激光3D打印技术有SLA、SLM、SLS、LOM等。但现有的激光3D打印技术多采用单束激光源。激光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脉冲激光中存在皮秒、飞秒等超短脉冲激光。无论是激光加工还是3D打印技术,采用连续激光具有持续性工作、加工工件性能稳定的特点,但高功率的激光受到限制,且成本高;采用脉冲激光具有色性好,发散度低,功率高的特点,但在加工的过程中激光的冷却速度快,容易造成工件缺陷等问题。另外,单束激光的功率决定能量密度,直接影响成型零件的孔隙率,影响成品的机械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激光合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放置的激光源(1)、反射组件(2),所述激光源(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所述反射组件(2)包括依次放置的反射元件c(205)、反射元件a(203)与反射元件b(204),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205)透射到反射元件a(203),所述第二激光器(102)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205)透射到反射元件b(204),所述反射元件a(203)与反射元件b(204)的光束通过反射元件c(205)反射后进行合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激光合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放置的激光源(1)、反射组件(2),所述激光源(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所述反射组件(2)包括依次放置的反射元件c(205)、反射元件a(203)与反射元件b(204),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205)透射到反射元件a(203),所述第二激光器(102)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元件c(205)透射到反射元件b(204),所述反射元件a(203)与反射元件b(204)的光束通过反射元件c(205)反射后进行合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激光合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均为连续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均为脉冲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均为超短脉冲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分别为连续激光器和脉冲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分别为脉冲激光器和超短脉冲激光器,所述第一激光器(101)和第二激光器(102)分别为连续激光器和超短脉冲激光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激光合束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辉李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