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装配
,具体是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现在建筑施工的人工成本已经逐渐高于建筑材料的价格,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不但费时费工而且施工比较粗糙,如果完全采用装配结构,抗震性能也不如现浇整体结构好,现有的叠合板结构体系施工复杂,钢筋现场绑扎,现场支模板,工业化程度低,不能达到国家提出来的装配式结构的初衷,而且传统现浇混凝土楼盖自重也较重,结构形式不合理,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构件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和管线施工等因素提出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混凝土肋、钢筋一、钢筋二、套筒以及钢筋三,所述混凝土底板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底板薄部。进一步地,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薄部内设置有钢筋一、钢筋二,钢筋一、钢筋二双向配筋,钢筋一为横向设置,钢筋二为纵向设置,其中钢筋一部分露出底板薄部。钢筋二两端从混凝土底板两侧伸出。进一步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肋(2)、钢筋一(3)、钢筋二(4)、套筒(5)以及钢筋三(6),所述混凝土底板(1)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7)、底板薄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底板(1)、混凝土肋(2)、钢筋一(3)、钢筋二(4)、套筒(5)以及钢筋三(6),所述混凝土底板(1)为变截面,包括底板厚部(7)、底板薄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薄部(8)内设置有钢筋一(3)、钢筋二(4),钢筋一(3)、钢筋二(4)双向配筋,钢筋一(3)为横向设置,钢筋二(4)为纵向设置,其中钢筋一(3)部分露出底板薄部(8),钢筋二(4)两端从混凝土底板(1)两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肋预应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波,吴方伯,赵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磊砼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