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421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包括双组份供胶装置和双组份点胶组件,双组份供胶装置包括供胶壳体,供胶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供胶壳体上安装有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第一气缸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一胶筒内部的活塞的第一推杆,第二气缸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二胶筒内部的活塞的第二推杆,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指针,供胶壳体上在指针对应位置设有胶量刻度尺;双组份点胶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双组份点胶装置,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分别与双组份点胶装置的两个进胶口连通,固定板上还设有冷却结构,供胶系统可以分别测量双组份胶水供给量,可控性好。

A two component glue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轻量化、微型化的发展,电子产品胶结取代了机械连接,因此点胶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点胶设备及供胶设备为研究的重点内容。点胶设备保障点胶精度,供胶设备保障持续提供胶水。市场中,单组份胶水采用胶筒适配器即可完成供胶,但双组份胶水因其配比、容量、尺寸大小复杂,需要开发单独的供胶系统。同时,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还需要具有胶量反馈、灵活推胶、精确推胶、快速更换胶筒特点。如申请号为:201620832006.X的专利公开了双组份液体胶推胶治具,该治具包括端盖、胶筒、推胶组件、胶筒安装部件等。该推胶治具存在的问题:不能反馈推胶量,不能清楚反馈胶水是否推完,何时更换胶筒。如申请号为201220627868.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组份胶水的马达供胶系统,该装置采用单活塞双推杆式的推胶方式,其缺点是,不能根据需要单独推出其中一种胶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推胶量不能及时反馈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及时反馈推胶量的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包括双组份供胶装置和双组份点胶组件,所述的双组份供胶装置包括供胶壳体,所述的供胶壳体内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的供胶壳体上安装有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所述的第一气缸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一胶筒内部的活塞的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二气缸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二胶筒内部的活塞的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指针,所述的供胶壳体上在指针对应位置设有胶量刻度尺;所述的双组份点胶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双组份点胶装置,所述的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分别与双组份点胶装置的两个进胶口连通,所述的固定板上在双组份点胶装置的混合管的出口处还设有用于胶液冷却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供胶液流过的冷却流道,所述的固定板上安装有针头托座,所述的针头托座上具有出胶管道,所述的出胶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针头,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出胶管道相通,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出胶气缸,所述的出胶气缸与出胶管道相通,且出胶气缸和针头托座之间设有止漏阀。本技术中,双组份点胶装置为双组份螺杆泵,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双组份点胶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从供胶壳体内伸出,所述的供胶壳体在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伸出端设有胶筒限位模块,所述的胶筒限位模块包括固定在供胶壳体上并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平行的至少两个导柱,所述的导柱端部固定有用于将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端部卡住防止脱出的卡板,所述的卡板上具有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端部形状匹配的卡孔,所述的卡孔侧壁设有卡槽,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端部卡在卡槽中,卡孔在卡板的一侧开始有便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端部装入的槽口,所述的且卡槽在卡板的一侧开始有便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的端部装入的槽口。进一步的,所述的胶筒限位模块上固定或滑动设有胶筒快换机构,所述的胶筒快换机构包括胶筒装夹板,所述的胶筒装夹块上设有与导柱匹配的通孔,所述的胶筒装夹板中心开设有用于同时容纳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并与第一胶筒和第二胶筒外形相匹配的通孔,且胶筒装夹板块在与卡板的槽口所对应的一侧开设有与通孔相通的开口,所述的开口的一侧铰接有转臂,转臂端部与开口另一侧可拆卸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的转臂端部开设有U形槽,所述开口的另一侧固定有与U形槽相匹配的插板,所述的插板和U形槽上沿平行于导柱的轴向方向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的转臂端部螺纹连接或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同时穿过插板和U形槽的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供胶壳体上设有用于气缸快速回到原位的手动阀,手动阀上连接有手柄,手柄位于供胶壳体外。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活塞杆上的指针位置的位移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的供胶壳体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的极限位置的限位传感器。进一步的,供胶壳体上还设有用于预报胶水是否推完的报警器。进一步的,所述的供胶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对应显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无杆腔内的气压的第一气压表和第二气压表。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包围在冷却流道外部的冷凝管,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提供冷空气的涡流管,所述的涡流管的冷气出口与冷凝管的进气口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制冷模块,所述的制冷模块包括上冷却座和下冷却座,所述的冷却流道位于上冷却座和下冷却座之间,所述的下冷却座底部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底部设有散热片。有益效果:(1)供胶系统可以分别调节双组份胶水的供给压力,以解决双组份胶水因粘度不同,供胶气压不同的需求;(2)供胶系统可以分别测量双组份胶水供给量,同时根据特殊需要单独推动双组份胶水中的任意一种胶水,可控性好;(3)采用了开门式胶筒夹紧方案,仅需拉拔限位柱,即可快速更换胶筒;(4)通过冷却结构改变双组份胶水混合后的温度环境,增加胶水流动性,延缓胶水固化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双组份供胶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双组份供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冷却结构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冷却结构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冷却结构实施例1的结构图l;图8为带控制器实施例整体供胶系统图。其中,1、供胶壳体,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第一胶筒,5、第二胶筒,6、指针,7、胶量刻度尺,8、胶筒限位模块,81、导柱,9、卡板,91、卡槽,92、槽口,10、胶筒快换机构,101、胶筒装夹板,102、通孔,103、开口,11、转臂,111、U形槽,12、插板,13、限位柱,14、手柄,15、位移传感器,16、限位传感器,17、报警器,18、第一气压表,19、第二气压表,20、固定板,21、双组份点胶装置,211、进胶口,22、针头托座,23、针头,24、出胶气缸,25、止漏阀,261、冷凝管,262、涡流管,271、制冷模块,272、上冷却座,273、下冷却座,274、半导体制冷片,275、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包括双组份供胶装置和双组份点胶组件,双组份供胶装置包括供胶壳体1,供胶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供胶壳体1上安装有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第一气缸2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一胶筒4内部的活塞的第一推杆,第二气缸3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二胶筒5内部的活塞的第二推杆,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指针6,供胶壳体1上在指针6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组份供胶装置和双组份点胶组件,/n所述的双组份供胶装置包括供胶壳体(1),所述的供胶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所述的供胶壳体(1)上安装有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所述的第一气缸(2)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一胶筒(4)内部的活塞的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二气缸(3)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二胶筒(5)内部的活塞的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指针(6),所述的供胶壳体(1)上在指针(6)对应位置设有胶量刻度尺(7);/n所述的双组份点胶组件包括固定板(20),所述的固定板(20)上设有双组份点胶装置(21),所述的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分别与双组份点胶装置(21)的两个进胶口(211)连通,所述的固定板(20)上在双组份点胶装置(21)的混合管的出口处还设有用于胶液冷却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供胶液流过的冷却流道,所述的固定板(20)上安装有针头托座(22),所述的针头托座(22)上具有出胶管道,所述的出胶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针头(23),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出胶管道相通,所述的固定板(20)上还设有出胶气缸(24),所述的出胶气缸(24)与出胶管道相通,且出胶气缸(24)和针头托座(22)之间设有止漏阀(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组份供胶装置和双组份点胶组件,
所述的双组份供胶装置包括供胶壳体(1),所述的供胶壳体(1)内安装有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所述的供胶壳体(1)上安装有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所述的第一气缸(2)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一胶筒(4)内部的活塞的第一推杆,所述的第二气缸(3)的活塞固定有用于推动第二胶筒(5)内部的活塞的第二推杆,所述的第一气缸(2)和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上均固定有指针(6),所述的供胶壳体(1)上在指针(6)对应位置设有胶量刻度尺(7);
所述的双组份点胶组件包括固定板(20),所述的固定板(20)上设有双组份点胶装置(21),所述的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分别与双组份点胶装置(21)的两个进胶口(211)连通,所述的固定板(20)上在双组份点胶装置(21)的混合管的出口处还设有用于胶液冷却的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供胶液流过的冷却流道,所述的固定板(20)上安装有针头托座(22),所述的针头托座(22)上具有出胶管道,所述的出胶管道的出口处安装有针头(23),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出胶管道相通,所述的固定板(20)上还设有出胶气缸(24),所述的出胶气缸(24)与出胶管道相通,且出胶气缸(24)和针头托座(22)之间设有止漏阀(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从供胶壳体(1)内伸出,所述的供胶壳体(1)在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的伸出端设有胶筒限位模块(8),所述的胶筒限位模块(8)包括固定在供胶壳体(1)上并与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平行的至少两个导柱(81),所述的导柱(81)端部固定有用于将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的端部卡住防止脱出的卡板(9),所述的卡板(9)上具有与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的端部形状匹配的卡孔,所述的卡孔侧壁设有卡槽(91),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的端部卡在卡槽(91)中,卡孔在卡板(9)的一侧开始有便于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的端部装入的槽口(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水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筒限位模块(8)上固定或滑动设有胶筒快换机构(10),所述的胶筒快换机构(10)包括胶筒装夹板(101),所述的胶筒装夹块上设有与导柱(81)匹配的通孔(102),所述的胶筒装夹板(101)中心开设有用于同时容纳第一胶筒(4)和第二胶筒(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芳顾守东崔建松闫法兵王海涛刘善柯学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高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