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1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02
本文公开了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其内的风扇,所述底壳的侧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围成,所述风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都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都开设有出风口。本文涉及厨房电器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可解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其两侧进风,两侧出风,使得烹饪器具进风充足,有效提高散热效率。

A cooking appliance with high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本文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指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各种电子原器件都有一定的耐热耐温要求,超出其耐温范围,就易失效。故厨房电器中,针对各类原器件的散热系统必不可少,其可以提高电器使用的安全系数,提高电器使用的稳定性及提高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如电磁炉等,其多采用风扇散热,风扇从进风口将冷风吸入,吹向发热元器件,热风通过出风口流出,同时带走元器件上的热量,从而达到给元器件散热的目的。其底壳上开有用于散热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侧进风,即一侧进风两侧出风,或者形成底部进风而后侧出风。以上两种散热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单侧进风,有效进风面积有限;2、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可解决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其两侧进风,两侧出风,使得烹饪器具进风充足,有效提高散热效率。为了达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其内的风扇,所述底壳的侧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围成,所述风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都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都开设有出风口。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适于与底壳合盖的上盖,上盖和底壳之间围成腔体,所述上盖、底壳设有上下配合以将腔体两侧分为进风区和出风区的配合筋,所述进风口包含于进风区内,所述出风口包含于出风区内。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底壳的前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分别为所述底壳的左侧壁、右侧壁之一,所述第四侧壁为所述底壳的后侧壁。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出风口的开孔面积为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总面积的50%-90%。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进风口的开孔面积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总面积的10%-50%。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三侧壁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四侧壁设有第二出风口。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谐振加热的电磁线盘,所述第一出风口靠近所述电磁线盘设置。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侧壁上的进风口的开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二侧壁上的进风口的开孔面积。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都为多个等间隔布置的长条孔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有益效果如下:1.烹饪器具两侧进风两侧出风,使得烹饪器具进风充足,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2.进风区和出风区被配合筋分隔,避免进出风相互影响,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3.烹饪器具形成前侧和左侧进风,右侧和后侧出风,使得热风远离用户排出,提升用户体验。4.出风口的开孔面积为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总面积的50%-90%,进风口的开孔面积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总面积的10%-50%,保证充足进风和快速出风。5.第一出风口靠近电磁线盘设置,利于快速带走电磁线盘的热量,避免其热量集聚而影响其他电器元件。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底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四的底壳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壳、2-风扇、3-第一侧壁、4-第二侧壁、5-第三侧壁、6-第四侧壁、7-进风口、8-出风口、9-配合筋、10-进风区、11-出风区、12-电磁线盘、13-第一出风口、14-第二出风口、15-第一隔筋、16-第二隔筋、17-第三隔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的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该烹饪器具为电磁炉,如图1所示,其包括底壳1和设置在其内的风扇2,其中,底壳1经注塑一体成型,其侧壁由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第三侧壁5和第四侧壁6依次连接围成,而风扇2靠近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的相接处设置,且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都对应风扇位置设有进风口7,同时,第三侧壁5和第四侧壁6上都开设有出风口8。由此,风扇2可从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上的进风口7吸附冷风,并吹向底壳1内的电器元件,随后再由第三侧壁5和第四侧壁6上的出风口8排出,形成两侧进风两侧出风,使得烹饪器具进风更加充足,可有效提高散热效率。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侧壁4为底壳的后侧壁,第一侧壁3、第三侧壁5分别为底壳1的右侧壁和左侧壁,第四侧壁6为底壳1的前侧壁,即第二侧壁4处于烹饪器具后侧,第三侧壁5和第一侧壁3分居烹饪器具左右两侧,第四侧壁4处于烹饪器具前侧。其中,进风口7靠近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的相接处设置,其进风口7的开孔面积优选为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总面积的10%-50%,本实施例采用40%,保证充足的进风效率;还可以根据实际结构设计为10%、20%、30%、35%、50%等。上述第三侧壁5设有第一出风口13,上述第四侧壁6设有第二出风口14,第一出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的开孔面积优选为第三侧壁6和第四侧壁7总面积的50%-90%,本实施例采用70%,保证进风充足快速出风;根据需要还可以为50%、60%、65%、75%、80%、90%等。上述进风口7和出风口8都为多个等间隔布置的长条孔构成,方便加工生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第三侧壁5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4和第四侧壁6的长度,电磁炉整体大致呈矩形。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电磁炉也可以为正方形;或者圆形,侧壁隔离成四段侧壁且内腔隔离成四个部分。由此,第一侧壁3和第二侧壁4开设进风口7,可提供更多的进风,使得风扇4的吸风效率明显提升,保证良好的散热效率。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和图3的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本实施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烹饪器具右侧和后侧出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以配合筋隔离。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侧壁4为底壳的前侧壁,第一侧壁3、第三侧壁5分别为底壳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四侧壁6为底壳1的后侧壁,即第二侧壁4处于烹饪器具前侧,第一侧壁3和第三侧壁5分居烹饪器具左右两侧,第四侧壁4处于烹饪器具后侧,形成前侧和左侧进风,右侧和后侧出风,使得热风远离用户排出,提升用户体验。底壳内设有以将底壳腔体区域分隔出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其内的风扇,所述底壳的侧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都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都开设有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壳和设置在其内的风扇,所述底壳的侧壁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都对应所述风扇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上都开设有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适于与底壳合盖的上盖,上盖和底壳之间围成腔体,所述上盖、底壳设有上下配合以将腔体两侧分为进风区和出风区的配合筋,所述进风口包含于进风区内,所述出风口包含于出风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为所述底壳的前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分别为所述底壳的左侧壁、右侧壁之一,所述第四侧壁为所述底壳的后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效率高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相接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马文田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