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驰专利>正文

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54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碰碰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且车体底部通过若干连接组件与三块安装板转动连接,车体底部与三块安装板之间还安装有若干缓冲组件,三块安装板上均安装有全向轮和驱动全向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碰碰车在任一全向轮经过不平路段时,安装板绕铰接点摆动,反复压缩、复位弹簧,进而能够保证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避免了因颠簸而导致全向轮的离地空转,提高了三轮全向碰碰车的操作性,增强了避震能力,也提高了驾驶者的体验。

A three wheel omni-directional bumper car with ground adap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
本技术涉及碰碰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
技术介绍
碰碰车是一种机动游戏设施,现有技术中的碰碰车,其车轮与底盘之间一般是采用刚性连接,要求车轮的安装处于同一平面才能发挥出最佳性能,特别对于全向碰碰车来说,实现复杂运动轨迹,需要多个全向轮动作的精确配合,而刚性连接不利于车体的减震,降低碰碰车驾驶者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包括车体,车体底部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且车体底部通过若干连接组件与三块安装板转动连接,车体底部与三块安装板之间还安装有若干缓冲组件,三块安装板上均安装有全向轮和驱动全向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更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车体底部的第一铰链支耳、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第二铰链支耳及贯穿于第一铰链支耳和第二铰链支耳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末端上连接有第一防松螺母。更进一步地,第一螺栓的末端,且位于第一铰链支耳或第二铰链支耳与第一防松螺母之间位置处套设有平垫。更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在车体底部并贯穿安装板的活节螺栓和套设在活节螺栓上并位于车体底部与安装板之间的弹簧,活节螺栓末端上连接有第二防松螺母。更进一步地,车体底部安装有若干限位挡板,安装板靠近限位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与限位挡板数量相等的导向槽,限位挡板靠近安装板的一端宽于靠近车体底部的一端。更进一步地,三块安装板以车体底部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三个全向轮分别一一安装在三块安装板上,且三个全向轮以车体底部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更进一步地,车体底部位于每两两安装板之间的位置处安装有辅助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碰碰车在任一全向轮经过不平路段时,安装板绕铰接点摆动,反复压缩、复位弹簧,进而能够保证全向轮与地面的接触,避免了因颠簸而导致全向轮的离地空转,提高了三轮全向碰碰车的操作性,增强了避震能力,也提高了驾驶者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第一角度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B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第一状态局部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第二状态局部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7所示,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包括车体10,车体10底部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20,且车体10底部通过若干连接组件20与三块安装板30转动连接,车体10底部与三块安装板30之间还安装有若干缓冲组件40,三块安装板30上均安装有全向轮50和驱动全向轮50转动的驱动装置60,即全向轮50共三个,驱动装置60共三个,三块安装板30以车体10底部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三个全向轮50分别一一安装在三块安装板30上,且三个全向轮50以车体10底部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车体10底部位于每两两安装板30之间的位置处安装有辅助轮12,即每两两全向轮50之间安装有一个辅助轮12,辅助轮12为从动轮,起助力的作用;本技术中,一块安装板30上连接有两个连接组件20;全向轮50套设并固定在转轴上,转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底板30上,驱动装置60为电机,电机电性连接碰碰车本体的控制器(图中未示),电机的输出轴与全向轮50的转轴连接,电机工作时驱动全向轮50转动。连接组件20包括设置在车体10底部的第一铰链支耳21、设置在安装板30上的第二铰链支耳22及贯穿于第一铰链支耳21和第二铰链支耳22的第一螺栓23,第一螺栓23上贯穿第一铰链支耳21和第二铰链支耳22部分为光滑杆身,第二铰链支耳22可绕第一螺栓23转动,第一螺栓23末端上设有螺纹,且末端上套设并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防松螺母24;第一螺栓23的末端,且位于第一铰链支耳21或第二铰链支耳22与第一防松螺母24之间位置处套设有平垫25;本技术中,第一铰链支耳21与车体10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铰链支耳22与安装板30固定连接,平垫25位于第二铰链支耳22与第一防松螺母24之间。缓冲组件40包括安装在车体10底部并贯穿安装板30的活节螺栓41和套设在活节螺栓41上并位于车体10底部与安装板30之间的弹簧42,活节螺栓41末端上连接有第二防松螺母43,活节螺栓41顶部安装在车体10底部,安装板30上开设有活动槽,活节螺栓41杆身穿过安装板30上的活动槽,且第二防松螺母43与活节螺栓41位于安装板30外的一端螺纹配合,弹簧42的两端分别与活节螺栓41顶部及安装板30连接。车体10底部安装有若干限位挡板11,安装板30靠近限位挡板11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与限位挡板11数量相等的导向槽31,限位挡板11靠近安装板30的一端宽于靠近车体10底部的一端,导向槽31的位置与限位挡板11的位置对应,本技术中一块安装板30上开设有两道导向槽31,分别对应两块限位挡板11。本技术提供的碰碰车,在正常状态下时,安装板30及相配合部件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任一全向轮50经过不平路段时,安装板30绕铰接点摆动(如图7所示),反复压缩、复位弹簧42,进而能够保证全向轮50与地面的接触,避免了因颠簸而导致全向轮50的离地空转,提高了三轮全向碰碰车的操作性,增强了避震能力,也提高了驾驶者的体验。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包括车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底部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20),且车体(10)底部通过若干连接组件(20)与三块安装板(30)转动连接,所述车体(10)底部与三块所述安装板(30)之间还安装有若干缓冲组件(40),三块所述安装板(30)上均安装有全向轮(50)和驱动全向轮(50)转动的驱动装置(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包括车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底部设置有若干连接组件(20),且车体(10)底部通过若干连接组件(20)与三块安装板(30)转动连接,所述车体(10)底部与三块所述安装板(30)之间还安装有若干缓冲组件(40),三块所述安装板(30)上均安装有全向轮(50)和驱动全向轮(50)转动的驱动装置(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0)包括设置在车体(10)底部的第一铰链支耳(21)、设置在安装板(30)上的第二铰链支耳(22)及贯穿于第一铰链支耳(21)和第二铰链支耳(22)的第一螺栓(23),所述第一螺栓(23)末端上连接有第一防松螺母(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23)的末端,且位于第一铰链支耳(21)或第二铰链支耳(22)与第一防松螺母(24)之间位置处套设有平垫(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地面适应能力的三轮全向碰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张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