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凸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5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与下壳体,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片和下调节片;上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插接柱上设置有插接孔,插接柱的周围设置有上凸起,上凸起的里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上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上螺旋调节杆;下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凸柱,凸柱上设置有安装孔,凸柱的周围设置有下凸起,下凸起的里侧设置有卡孔,下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下螺旋调节杆;上调节片上设置有与上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上蜗轮齿牙,下调节片上设置有与下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下蜗轮齿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出不同的角度,适用于不同角度的限位,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Adjustable c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凸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凸轮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
技术介绍
凸轮结构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用的结构,其使用灵活,应用广泛。但目前常用的凸轮结构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以下两个方面对使用及性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是其角度不可调整,制造结束之后就只能使用预先设计的角度;二是凸轮表面工作面通常是滑动摩擦,极易磨损,磨损后使得凸轮部件的精度显著降低,系统性能显著下降。而且是固定在应用部件上的,不便于拆卸。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能够调节出不同的角度,适用于不同角度的限位,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片和下调节片,所述下调节片设置在所述上调节片的正下方;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的周围设置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的里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上螺旋调节杆;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柱相适应的凸柱,所述凸柱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的周围设置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的里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适应的卡孔,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下螺旋调节杆;所述上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上蜗轮齿牙,所述下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下蜗轮齿牙。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所述上螺旋调节杆的上沟槽,所述上沟槽的长度小于所述上壳体的直径。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边缘设置有安装所述下螺旋调节杆的下沟槽,所述下沟槽的长度小于所述下壳体的直径。优选的,所述插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凸柱的直径,所述安装孔的截面设置为六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上调节片和所述下调节片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套设孔,所述套设孔的直径大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的直径。优选的,所述上调节片和所述下调节片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外沿,所述外沿与所述上调节片及所述下调节片一体成型,所述外沿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可调式凸轮结构,能够调节出不同的角度,适用于不同角度的限位,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上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下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上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实施例的下调节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与上壳体1连接的下壳体2,下壳体2和上壳体1之间设置有上调节片3和下调节片4,下调节片4设置在上调节片3的正下方;上壳体1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5,插接柱5上设置有插接孔6,插接柱5的周围设置有上凸起7,上凸起7的里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8,上壳体1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上螺旋调节杆9;下壳体2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插接柱5相适应的凸柱10,凸柱10上设置有安装孔11,凸柱10的周围设置有下凸起12,下凸起12的里侧设置有与卡块8相适应的卡孔13,下壳体2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下螺旋调节杆14;上调节片3上设置有与上螺旋调节杆9相啮合的上蜗轮齿牙15,下调节片4上设置有与下螺旋调节杆14相啮合的下蜗轮齿牙16。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上调节片上的上蜗轮齿牙与上壳体上的上螺旋调节杆啮合在一起,将下调节片的光面与上调节片的光面贴合在一起,将下壳体上的下螺旋调节杆与下调节片上的下蜗轮齿牙相啮合,下壳体上的凸柱插接进上壳体上的插接孔中,卡块卡设在卡孔中,上调节片和下调节片上的外沿重合在一起,在需要调节角度时,用六角扳手转动上螺旋调节杆和下螺旋调节杆,在上螺旋调节杆和下螺旋调节杆转动的同时带动上调节片上的上蜗轮齿牙和下调节片上的下蜗轮齿牙转动,从而使上调节片上的外沿与下调节片上的外沿错开,实现了角度的调节。上壳体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上螺旋调节杆9的上沟槽17,上沟槽17的长度小于上壳体1的直径。下壳体2的边缘设置有安装下螺旋调节杆14的下沟槽18,下沟槽18的长度小于下壳体2的直径。插接孔6的直径大于凸柱1的直径,安装孔11的截面设置为六边形结构。上调节片3和下调节片4的中心处均设置有套设孔19,套设孔19的直径大于上凸起7和下凸起12的直径。上调节片3和下调节片4的外周一侧设置有外沿20,外沿20与上调节片3及下调节片4一体成型,外沿20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可调式凸轮结构,能够调节出不同的角度,适用于不同角度的限位,同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片和下调节片,所述下调节片设置在所述上调节片的正下方;/n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的周围设置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的里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上螺旋调节杆;/n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柱相适应的凸柱,所述凸柱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的周围设置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的里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适应的卡孔,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下螺旋调节杆;/n所述上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上蜗轮齿牙,所述下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下蜗轮齿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壳体和与所述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壳体之间设置有上调节片和下调节片,所述下调节片设置在所述上调节片的正下方;
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柱的周围设置有上凸起,所述上凸起的里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卡块,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上螺旋调节杆;
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柱相适应的凸柱,所述凸柱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凸柱的周围设置有下凸起,所述下凸起的里侧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适应的卡孔,所述下壳体的底面一侧边缘设置有下螺旋调节杆;
所述上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上蜗轮齿牙,所述下调节片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螺旋调节杆相啮合的下蜗轮齿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兆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佰纳德自控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