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33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包括垫体本体,垫体本体包括位于中部且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以及对称设置在金属丝层上、下两侧的吸水层、包附层,吸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渗透人体排出液的渗透层,包附层的下方设有防漏的防水层,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渗透层、吸水层、金属丝层、包附层和防水层的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顺次通过热熔胶固定粘接于一体。该衬垫采用层状结构叠置而整体成型,一次性使用,方便更换;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位于中部并通过吸水层和包附层包覆,结实、耐用,可用于转移病患的承重件;立体防漏隔边的围设可防止病患在移动时人体排出物外漏,与病患直接触接的渗透层内含抗菌剂,可防止交叉感染,卫生,实用性佳。

A durable medical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
技术介绍
近年来,护理垫因其便捷性而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医院,其使用量随病患人数增加而骤增。但医院的垫单多为一次性使用的薄膜层,有时在从患者身下抽出或移出时就会出现薄膜层撕裂的情况,强度不佳,导致病患排出液流出而污染垫单铺设面。此外,医用护理垫在紧急抢救的救护车中也常使用,铺设于救护床或担架上,而当病患抵达医院需要到抢救室或处理室救治时,需要人为转移病患,费时、费力,更重要地,移动过程可能会对病患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卫生且结实、耐用,使用便捷,实用性佳。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包括垫体本体,所述垫体本体包括位于中部且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丝层上、下两侧的吸水层、包附层,所述吸水层的上方设有用于渗透人体排出液的渗透层,所述包附层的下方设有防漏的防水层,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所述渗透层、所述吸水层、所述金属丝层、所述包附层和所述防水层的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顺次通过热熔胶固定粘接于一体。进一步地,所述垫体本体的四周围设有防止人体排出物外漏的立体防漏隔边。进一步地,所述立体防漏隔边由弹力棉或原生绒毛浆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层采用内含抗菌剂的高支棉及超吸水绒面复合材料经高压空气冲制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层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快速渗透的渗透孔。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上均匀设有用于快速疏导并提高吸收速度的表面纹理压痕。进一步地,所述表面纹理压痕包括但不限于规则形状排列的波浪形、菱形网格或方形网格。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与所述包附层的材质相同,二者均为吸水棉毡。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为TPU防水层或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耐用型医用衬垫,采用层状结构叠置而整体成型,可一次性使用,方便更换;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位于中部,并通过其上、下侧的吸水层和包附层进行固定包覆,结实、耐用,可用于转移病患的承重件,降低病患转移过程中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使用便捷;该衬垫周边设有立体防漏隔边,可有效防止病患在抢救或移动过程中人体排出物外漏,保存了医学查证指征,也减少了清理工作量;与病患直接触接的渗透层内含抗菌剂,可防止交叉感染,卫生,实用性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垫体本体的结构剖视图;其中:10、渗透层;11、渗透孔;20、吸水层;21、表面纹理压痕;30、金属丝层;40、包附层;50、防水层;60、立体防漏隔边;70、垫体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下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构成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一次性使用,脏污即可更换,卫生且使用便捷,如图1所示,包括垫体本体70,所述垫体本体70的四周周边固定围设有一圈立体防漏隔边60,所述立体防漏隔边60用于防止病患在抢救或移动过程中人体排出物外漏于垫体本体70之外,从而缺失人体排出物的医学指征查证,也避免了清理工作量的增加。进一步地,所述立体防漏隔边60由触感舒适的弹力棉或原生绒毛浆一体成型,且所述立体防漏隔边60的厚度为3mm-5mm。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垫体本体70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所述垫体本体70包括位于中部的金属丝层30,所述金属丝层30由强度高且耐用的金属丝(例如,不锈钢丝,铁丝,但不限于此)编织而成,起到病患移动过程中的承重作用。转移病患时,病患躺置于衬垫表面上,只需四人合力手持该衬垫四角,抬起衬垫的同时实现病患的快速转移,省时、省力,因衬垫承受拉力而非病患四肢或躯体局部承受,因而有效降低了病患在转移过程中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所述垫体本体70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丝层30上、下两侧的吸水层20、包附层40,所述吸水层20与所述包附层40的材质相同,二者均为吸收量大的吸水棉毡。进一步地,所述吸水层20上均匀设有表面纹理压痕21,所述表面纹理压痕21用于快速疏导渗透液向周边扩散,并提高所述吸水层20的吸收速度,所述表面纹理压痕21包括但不限于规则形状排列的波浪形、菱形网格或方形网格,图2中,所述表面纹理压痕21呈波浪形排列。图2中示出,所述吸水层20的上方设有用于渗透人体排出液的渗透层10,所述包附层40的下方设有防漏的防水层50。所述渗透层10采用内含抗菌剂的高支棉及超吸水绒面复合材料经高压空气冲制而成,卫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表面棉柔舒适,曼适用于病患的创伤肌肤或敏感肌肤。进一步地,图2中示出,所述渗透层10呈矩形,其上均匀分布有渗透孔11,用于快速渗透人体尿液、血液等液态排出液并起到隔离固体状、半固体状排出物(例如大便、内脏组织等)的作用,有利于医学观察和及时清理。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50为TPU防水层或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可阻止已吸收的尿液、血液等人体排出液渗出,有效防止污染该衬垫的铺放处。具体地,所述PE聚乙烯薄膜的密度为0.92g/cm3,厚度为0.03mm。上述耐用型医用衬垫,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所述渗透层10、所述吸水层20、所述金属丝层30、所述包附层40和所述防水层50的形状相同、尺寸一一对应,且顺次通过热熔胶固定粘接于一体。上述各层的形状不作限定,可依据设计需求或使用需求设定为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任意形状。本技术提供的耐用型医用衬垫,采用层状结构叠置而整体成型,可一次性使用,方便更换;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位于中部,并通过其上、下侧的吸水层和包附层进行固定包覆,结实、耐用,可用于转移病患的承重件,降低病患转移过程中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使用便捷;该衬垫周边设有立体防漏隔边,可有效防止病患在抢救或移动过程中人体排出物外漏,保存了医学查证指征,也减少了清理工作量;与病患直接触接的渗透层内含抗菌剂,可防止交叉感染,卫生,实用性佳。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数据或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包括垫体本体(7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本体(70)包括位于中部且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30),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丝层(30)上、下两侧的吸水层(20)、包附层(40),所述吸水层(20)的上方设有用于渗透人体排出液的渗透层(10),所述包附层(40)的下方设有防漏的防水层(50),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所述渗透层(10)、所述吸水层(20)、所述金属丝层(30)、所述包附层(40)和所述防水层(50)的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顺次通过热熔胶固定粘接于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用型医用衬垫,包括垫体本体(7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本体(70)包括位于中部且用于承重的金属丝层(30),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金属丝层(30)上、下两侧的吸水层(20)、包附层(40),所述吸水层(20)的上方设有用于渗透人体排出液的渗透层(10),所述包附层(40)的下方设有防漏的防水层(50),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所述渗透层(10)、所述吸水层(20)、所述金属丝层(30)、所述包附层(40)和所述防水层(50)的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顺次通过热熔胶固定粘接于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医用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本体(70)的四周围设有防止人体排出物外漏的立体防漏隔边(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用型医用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防漏隔边(60)由弹力棉或原生绒毛浆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哥比亚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