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084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机座;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框架,用于安装锅体和/或加热装置,锅体设置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设备的机座的结构强度较低,加热装置易发生形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设备
本技术涉及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炒菜机的加热装置与锅体直接固定在机座上,导致机座的受力较为集中,易发生结构损坏,影响机座的结构强度,进而影响炒菜机的使用寿命,且加热装置易产生变形而影响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设备的机座的结构强度较低,加热装置易发生形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机座;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框架,用于安装锅体和/或加热装置,锅体设置在框架上。进一步地,框架通过枢转部与机座可枢转地连接,锅体组件还包括外罩,外罩罩设在锅体和框架外,外罩具有供枢转部穿过的安装孔,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体和与第一板体连接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互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加热装置与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为圆形板,枢转部包括转轴,框架还包括:安装板体,位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安装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安装板体具有多个过线孔,多个过线孔沿圆形板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加强筋,各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加强筋沿圆形板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部分或全部加强筋具有第一减重孔。进一步地,烹饪设备包括:第一连接件,加热装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件后紧固在加热装置上。进一步地,烹饪设备包括:第二连接件,加热装置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件后紧固在加热装置上。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多个,多个加热装置绕锅体的外周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与多个加热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连接件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件与多个加热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和/或第二板体具有第二减重孔。进一步地,安装孔为两个,两个安装孔相对设置,锅体组件还包括:驱动装置,与锅体连接,以驱动锅体转动,外罩具有供驱动装置穿过的过孔,过孔位于两个安装孔之间。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烹饪设备包括框架。其中,框架用于安装锅体和/或加热装置,锅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上。这样,锅体和/或加热装置先安装在框架上,再整体安装在机座上,以避免机座上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机座的结构损坏。框架能够对加热装置进行支撑,以避免加热装置发生形变,这样,本申请中的烹饪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设备的机座的结构强度较低,加热装置易发生形变的问题。同时,本申请中的框架对锅体起到固定作用,以减轻锅体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降低了烹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晃动及噪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设备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烹饪设备去除外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2中的烹饪设备去除外罩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20、锅体组件;22、框架;221、框架本体;2211、第一板体;2212、第二板体;2213、第二减重孔;222、加强筋;223、安装板体;2231、过线孔;23、外罩;231、安装孔;232、过孔;30、加热装置;40、第一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设备的机座的结构强度较低,加热装置易发生形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烹饪设备包括机座、锅体组件20及框架22。其中,锅体组件20包括锅体和加热装置30,加热装置30用于对锅体进行加热。框架22用于安装锅体和加热装置30,锅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22上。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锅体和加热装置30先安装在框架22上,再整体安装在机座上,以避免机座上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机座的结构损坏,框架22能够对加热装置30进行支撑,以避免加热装置30发生形变。这样,本实施例中的烹饪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设备的机座的结构强度较低,加热装置30易发生形变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框架22对锅体起到固定作用,以减轻锅体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降低了烹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结构晃动及噪声。如图1所示,框架22通过枢转部与机座可枢转地连接,锅体组件20还包括外罩23,外罩23罩设在锅体和框架22外,外罩23具有供枢转部穿过的安装孔231,框架22包括框架本体221。其中,框架本体221包括第一板体2211和与第一板体2211连接的第二板体2212,第一板体2211与第二板体2212相互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加热装置30与第一板体2211和第二板体2212连接。这样,锅体、加热装置30及框架22完成装配后,外罩23罩设在框架22外,以对框架22内的结构进行保护,一方面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框架22内;另一方面避免加热装置30及电线裸露在外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安全,提升了烹饪设备的安全性。同时,上述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锅体组件20的加工成本。具体地,锅体安装在由第一板体2211和第二板体2212形成的安装空间内,加热装置30与第一板体2211和第二板体2212均连接,进而将锅体和加热装置30安装在框架22上。之后,外罩23罩设在框架22外,且使得枢转部穿过外罩23。之后,由外罩23、框架22、锅体及加热装置30形成的整体结构安装在机座上。可选地,加热装置30为加热线圈,加热线圈相对于第二板体2212倾斜设置,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45°。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加热装置30施加在框架22的作用力,延长框架2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得加热装置30对锅体的加热效果更佳,提升了加热装置30的加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线圈与第二板体2212之间的夹角大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不同的锅体尺寸或加热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板体2211和第二板体2212为圆形板,枢转部包括转轴,框架22还包括安装板体223和至少两个加强筋222。其中,安装板体223位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座;/n锅体组件(20),包括锅体和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n框架(22),用于安装所述锅体和/或所述加热装置(30),所述锅体设置在所述框架(2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
锅体组件(20),包括锅体和加热装置(30),所述加热装置(30)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
框架(22),用于安装所述锅体和/或所述加热装置(30),所述锅体设置在所述框架(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2)通过枢转部与所述机座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锅体组件(20)还包括外罩(23),所述外罩(23)罩设在所述锅体和所述框架(22)外,所述外罩(23)具有供所述枢转部穿过的安装孔(231),所述框架(22)包括:
框架本体(221),包括第一板体(2211)和与所述第一板体(2211)连接的第二板体(2212),所述第一板体(2211)与所述第二板体(2212)相互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加热装置(30)与所述第一板体(2211)和/或所述第二板体(22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2211)和/或第二板体(2212)为圆形板,所述枢转部包括转轴,所述框架(22)还包括:
安装板体(223),位于所述第一板体(2211)与所述第二板体(2212)之间,所述安装板体(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2211)和所述第二板体(2212)连接,所述安装板体(223)具有多个过线孔(2231),多个所述过线孔(2231)沿所述圆形板的中心轴线间隔设置;
至少两个加强筋(222),各所述加强筋(2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2211)和所述第二板体(22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加强筋(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就郑木河李东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