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加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92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本体和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电热管本体外层,所述电热管本体中心设置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散热片。所述散热翅片、散热通孔和通孔散热片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

An efficient heat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加热管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加热管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满足一般加热要求、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等特点。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融化(铅、锌、锡、巴氏合金)。但是存在着一些缺点:电热管转换效率低;加热升温慢和浪费时间;加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耗电量大和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转换效率高、加热升温快和节约时间的一种高效加热管。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加热时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耗电量相对较小和减少热能浪费的一种高效加热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本体和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电热管本体外层,所述电热管本体中心设置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散热片。所述散热翅片、散热通孔和通孔散热片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一层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是一种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又叫单原子石墨,具有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和光学等特性。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monocrystallinesilicon)高。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整体为圆柱体,所述每个散热翅片均为长方体长条,所述电热管本体为横截面为梅花形的柱体,所述电热管本体上设置有五个贯通底面和顶面的加热通孔且均匀分布在电热管本体的外圈。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通孔内均设置有发热管,所述每根发热管在位于电热管底面的一端均引出两根导线,所述导线外包裹有隔热层。所述发热管为本产品实现加热功能的部分,为现有的加热管所采用的加热技术。所述隔热层为现有加热管所使用的现有隔热材料,使得导线更加安全,进一步提升了本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两个以所述散热通孔对称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两端均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整体为圆柱形且中心设置有圆形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内设置有八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均匀分布在圆形空腔内且其中两个安装部与支撑柱位置对应,所述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支撑柱通过螺母与对应的两个圆形通孔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不与支撑柱连接的圆形通孔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隔离垫,所述隔离垫与圆形通孔通过螺钉、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线电连接在螺钉上。所述隔离垫起到了隔热绝缘的作用,使得本产品安全性能提高。进一步的,所述螺钉上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固定片夹持部和固定片通孔,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夹持部均设置在一个螺钉上,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通孔分别设置在与所述被夹持的螺钉的相邻两个螺钉上,所述固定片与螺钉通过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可以加强螺钉之间的固定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整体为圆柱形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状的空腔且空腔贯通外壳,所述电热管设置在外壳空腔内。所述外壳可以对本产品的电热管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增加本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所述散热翅片、散热通孔和通孔散热片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加热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加热管的底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加热管的固定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高效加热管的外壳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1和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1包括电热管本体11和复数个散热翅片12,所述散热翅片12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电热管本体11外层,所述电热管本体11中心设置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散热通孔13,所述散热通孔13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散热片14。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1整体为圆柱体,所述每个散热翅片12均为长方体长条,所述电热管本体11为横截面为梅花形的柱体,所述电热管本体11上设置有五个贯通底面和顶面的加热通孔15且均匀分布在电热管本体11的外圈。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通孔15内均设置有发热管3,所述每根发热管3在位于电热管1底面的一端均引出两根导线,所述导线外包裹有隔热层。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本体11的底面设置有两个以所述散热通孔13对称的螺纹孔16,所述螺纹孔16上均固定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两端均设置有螺纹。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2整体为圆柱形且中心设置有圆形空腔21,所述圆形空腔21内设置有八个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均匀分布在圆形空腔21内且其中两个安装部22与支撑柱4位置对应,所述安装部22上均设置有圆形通孔(图未示),所述支撑柱4通过螺母与对应的两个圆形通孔固定。进一步的,所述不与支撑柱4连接的圆形通孔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隔离垫5,所述隔离垫5与圆形通孔通过螺钉、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导线电连接在螺钉上。进一步的,所述螺钉上设置有固定片(图未示),所述固定片包括固定片夹持部(图未示)和固定片通孔(图未示),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夹持部均设置在一个螺钉上,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通孔分别设置在与所述被夹持的螺钉的相邻两个螺钉上,所述固定片与螺钉通过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2上固定有外壳6,所述外壳6整体为圆柱形状,所述外壳6内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状的空腔(图未示)且空腔贯通外壳,所述电热管1设置在外壳空腔内。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所述散热翅片、散热通孔和通孔散热片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本体和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电热管本体外层,所述电热管本体中心设置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散热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本体和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均匀的固定连接在电热管本体外层,所述电热管本体中心设置有贯通底面和顶面的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内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孔散热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整体为圆柱体,所述每个散热翅片均为长方体长条,所述电热管本体为横截面为梅花形的柱体,所述电热管本体上设置有五个贯通底面和顶面的加热通孔且均匀分布在电热管本体的外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孔内均设置有发热管,所述每根发热管在位于电热管底面的一端均引出两根导线,所述导线外包裹有隔热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本体的底面设置有两个以所述散热通孔对称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均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两端均设置有螺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加热管,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