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25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固定部和电热管发热部,所述电热管固定部位于电热管两端且与电热管中间的电热管发热部一体连接,所述电热管发热部外圈固定有螺旋环绕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有复数个散热凸块,所述散热凸块分别连续且均匀交错的设置在散热翅片上下两侧,所述散热翅片在散热凸块对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凹槽。散热翅片、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

A kind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heating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电热管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管是在无缝金属管内(碳钢管、钛管、不锈钢管、铜管)装入电热丝,空隙部分填满有良好导热性和绝缘性的氧化镁粉后缩管而成,再加工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型状。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满足一般加热要求、机械强度好、对恶劣的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等特点。它可用于各种液体和酸碱盐的加热,同时也适应低溶点的金属加热融化(铅、锌、锡、巴氏合金)。但是存在着一些缺点:电热管转换效率低;加热升温慢和浪费时间;加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耗电量大和热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转换效率高、加热升温快和节约时间的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加热时热能得到充分利用、耗电量相对较小和减少热能浪费的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固定部和电热管发热部,所述电热管固定部位于电热管两端且与电热管中间的电热管发热部一体连接,所述电热管发热部外圈固定有螺旋环绕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有复数个散热凸块,所述散热凸块分别连续且均匀交错的设置在散热翅片上下两侧,所述散热翅片在散热凸块对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电热管发热部外壁,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另一端均位于散热翅片外边缘。所述散热翅片、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电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所述散热翅片上设置有一层石墨烯散热层,所述石墨烯是一种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又叫单原子石墨,具有良好的强度、柔韧、导电、导热和光学等特性。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monocrystallinesilicon)高。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整体为U形且两端的电热管固定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电热管包括两根长电热管和一根短电热管,所述两根长电热管并排设置且形成一个容纳空腔,所述短电热管设置在容纳空腔内。所述电热管之间组合的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大的增加了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加热效率更加的高。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整体为圆柱形且中心设置有圆形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内设置有六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隔离垫,所述电热管固定部前端带有螺纹,所述电热管固定部依次穿过上侧隔离垫、圆形通孔和下侧隔离垫并通过弹簧弹片和螺母固定。所述隔离垫起到了隔热绝缘的作用,使得本产品安全性能提高。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固定部设置有两片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固定片夹持部和固定片通孔,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夹持部均设置在一根电热管固定部顶端带螺纹处,所述两片固定片的固定片通孔分别设置在与所述被夹持的电热管固定部相邻的两个电热管固定部上,所述固定片与电热管固定部通过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可以加强螺钉之间的固定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整体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三个与固定片固定的电热管固定部末端设置有接线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外壳,所述外壳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个圆柱体形状的空腔且空腔贯通外壳,所述电热管设置在外壳空腔内。所述外壳可以对本产品的电热管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增加本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所述散热翅片、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的部分散热凸块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的固定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的外壳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1和固定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1包括电热管固定部11和电热管发热部12,所述电热管固定部11位于电热管1两端且与电热管1中间的电热管发热部12一体连接,所述电热管发热部12外圈固定有螺旋环绕的散热翅片13,所述散热翅片13上包括有复数个散热凸块14,所述散热凸块14分别连续且均匀交错的设置在散热翅片13上下两侧,所述散热翅片13在散热凸块14对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凹槽(图未示),所述散热凸块14和散热凹槽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电热管发热部12外壁,所述散热凸块14和散热凹槽另一端均位于散热翅片13外边缘。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1整体为U形且两端的电热管固定部11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上,所述电热管1包括两根长电热管15和一根短电热管16,所述两根长电热管15并排设置且形成一个容纳空腔17,所述短电热管16设置在容纳空腔17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2整体为圆柱形且中心设置有圆形空腔21,所述圆形空腔21内设置有六个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图未示),所述圆形通孔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隔离垫23,所述电热管固定部11前端带有螺纹,所述电热管固定部11依次穿过上侧隔离垫23、圆形通孔和下侧隔离垫23并通过弹簧弹片和螺母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管固定部11设置有两片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包括固定片夹持部41和固定片通孔42,所述两片固定片4的固定片夹持部41均设置在一根电热管固定部11顶端带螺纹处,所述两片固定片4的固定片通孔42分别设置在与所述被夹持的电热管固定部11相邻的两个电热管固定部11上,所述固定片4与电热管固定部11通过螺母和弹簧垫片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三个与固定片4固定的电热管固定部11末端设置有接线部1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2上固定有外壳5,所述外壳5整体为圆柱体,所述外壳5内设置有一个圆柱体形状的空腔(图未示)且空腔贯通外壳5,所述电热管1设置在外壳空腔内。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当中,所述散热翅片、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的设置,极大的增加了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使得本产品的转换效率增大、加热升温更加的快速同时也节约了时间,并且此结构可以使本产品在加热时的热能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相对来说耗电量要较小一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固定部和电热管发热部,所述电热管固定部位于电热管两端且与电热管中间的电热管发热部一体连接,所述电热管发热部外圈固定有螺旋环绕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有复数个散热凸块,所述散热凸块分别连续且均匀交错的设置在散热翅片上下两侧,所述散热翅片在散热凸块对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电热管发热部外壁,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另一端均位于散热翅片外边缘,所述电热管整体为U形且两端的电热管固定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该加热管包括电热管和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电热管固定部和电热管发热部,所述电热管固定部位于电热管两端且与电热管中间的电热管发热部一体连接,所述电热管发热部外圈固定有螺旋环绕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上包括有复数个散热凸块,所述散热凸块分别连续且均匀交错的设置在散热翅片上下两侧,所述散热翅片在散热凸块对应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散热凹槽,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电热管发热部外壁,所述散热凸块和散热凹槽另一端均位于散热翅片外边缘,所述电热管整体为U形且两端的电热管固定部均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包括两根长电热管和一根短电热管,所述两根长电热管并排设置且形成一个容纳空腔,所述短电热管设置在容纳空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整体为圆柱形且中心设置有圆形空腔,所述圆形空腔内设置有六个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福瀚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