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4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由线路板、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组成;整个装置结构思路清晰、各个元器件分布均匀,容易排查和检修,尺寸集成使得体积小巧,可用在空间狭小的地方,经过驱动后发出的信号传输距离更长,有效解决单端信号和差分TTL方波信号传输距离短的问题,使得抗干扰能力更强、更加安全,同时更加方便与对芯片进行标定和连接导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

A signal drive board of induction enco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
本技术涉及信号驱动和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
技术介绍
随着不同行业内串行数据标准的独立发展,感应式驱动板在PC和电信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最成功的感应式驱动串行数据标准应该就是RS-232;相类似,RS-485和RS-422也在工业应用领域最成功的标准之列,这些标准并不直接兼容,然而,对于控制和仪器仪表应用,往往必须在不同标准之间进行通信;按照技术指标和电气接口最为常见的三种串行数据标准:RS-232、RS-422、RS-485,这三种都是串行数据通信接口标准,都是由电子工业协会(简称EIA)制订和发布的,其中RS-232是在1962年发布,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它是为了弥补RS-232通讯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RS-422定义了一种平衡通讯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ps,传输距离延长到4000英尺(速度低于100kb/s时),并允许在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最多10个接收器;目前,通常所采用的RS-422虽然都是一种单机发送,但是在多机接受的单向、平衡传输的规范方面做得都不是特别全面,并且现有的RS-422信号驱动装置的体积较大,安装起来也是捉襟见肘,对于一些接入口的设定也比较单一,在单端TTL方波信号传输过程中面临抗干扰能力差、差分TTL方波信号传输距离短等诸多技术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感应驱动模块的结构更加合理,信号更加稳定,工作模式更加可靠安全,需要对现有的硬件装置进行改进和升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线路尺寸集成结构,进而节约空间,并且经过驱动后发出的信号传输距离更长,有效解决单端信号和差分TTL方波信号传输距离短的问题,使得抗干扰能力更强、更加安全,同时更加方便与对芯片进行标定和连接导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其特征在于:由线路板、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组成,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位于线路板正面的左下角位置处,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位于线路板背面的左侧中心处,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分别位于线路板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位于线路板背面的靠近右上侧位置处的其中一个小连接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两个小连接器之间,并且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第一滤波电容的一侧,所述瞬态二极管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位于四倍差分驱动器的一侧,所述上拉电阻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之间,所述其余两个第二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均为焊接元件,并且焊接在线路板上。进一步,所述线路板为长22mm、宽18mm的长方形PCB板。进一步,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为AM26C31IPWR的集成贴片元件。进一步,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均为间距0.8mm的8针连接口。进一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为容量4.7uf的电容,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均为容量100nf的电容,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均为容量10nf的电容,所述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均为容量1uf的电容。进一步,所述瞬态二极管的正极与线路板电路中的GND连接,并且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线路板电路中的VDD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拉电阻为0603封装尺寸集成结构,并且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与线路板电路中的VDD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四倍差分驱动器的G脚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均为0603封装尺寸集成结构,并且紧密排列在感应式编码器周围边缘位置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是一种采用线路尺寸集成结构,进而节约空间,并且经过驱动后发出的信号传输距离更长,有效解决单端信号和差分TTL方波信号传输距离短的问题,使得抗干扰能力更强、更加安全,同时更加方便与对芯片进行标定和连接导线进行信号传输的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两个小连接器均采用间距0.8mm的8针连接口,其尺寸小,它们分别位于线路板的两个对角位置处,同时也方便外设的连接,也便于将信号传输出来和进行标定,使得整个部件的体积变小,有效节省了空间;该瞬态二极管的正极与线路板电路中的GND连接,并且所述瞬态二极管的负极与线路板电路中的VDD连接,在反向条件作用下,当承受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工作阻抗立即降至极低的导通值,从而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牵制在预定水平,其响应时间仅为10~20毫秒,是一种可有效保护电子线路中的精密元器件,有效保护线路中的元器件不受损坏,提高了整体上电工作的安全性;该上拉电阻采用0603封装尺寸集成结构,它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使其保持在高电平,这样可以增强输出引脚的驱动功能,同时起到限流的作用,也可增强抗干扰能力;整个装置结构思路清晰、各个元器件分布均匀,容易排查和检修,尺寸集成使得体积小巧,可用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传输距离最长4000英尺,经过驱动后发出的信号为差分信号,使得传输的过程中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其中:1、线路板2、感应式编码器芯片3、四倍差分驱动器4、小连接器5、第一滤波电容6、瞬态二极管7、上拉电阻8、第二滤波电容9、第三滤波电容10、第四滤波电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其特征在于:由线路板1、感应式编码器芯片2、四倍差分驱动器3、两个小连接器4、第一滤波电容5、瞬态二极管6、上拉电阻7、三个第二滤波电容8、四个第三滤波电容9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10组成,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2位于线路板1正面的左下角位置处,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2与线路板1为固定连接,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3位于线路板1背面的左侧中心处,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3与线路板1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小连接器4分别位于线路板1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两个小连接器4均与线路板1为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其特征在于:由线路板、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组成,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位于线路板正面的左下角位置处,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位于线路板背面的左侧中心处,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分别位于线路板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位于线路板背面的靠近右上侧位置处的其中一个小连接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两个小连接器之间,并且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第一滤波电容的一侧,所述瞬态二极管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位于四倍差分驱动器的一侧,所述上拉电阻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之间,所述其余两个第二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均为焊接元件,并且焊接在线路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式编码器的信号驱动板,其特征在于:由线路板、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组成,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位于线路板正面的左下角位置处,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位于线路板背面的左侧中心处,所述四倍差分驱动器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分别位于线路板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两个小连接器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位于线路板背面的靠近右上侧位置处的其中一个小连接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两个小连接器之间,并且所述瞬态二极管位于第一滤波电容的一侧,所述瞬态二极管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位于四倍差分驱动器的一侧,所述上拉电阻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滤波电容和上拉电阻之间,所述其余两个第二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每两个一组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均与线路板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分别位于线路板背面右上角的小连接器的下侧以及左下角的小连接器的右侧,所述感应式编码器芯片、四倍差分驱动器、两个小连接器、第一滤波电容、瞬态二极管、上拉电阻、三个第二滤波电容、四个第三滤波电容和两个第四滤波电容均为焊接元件,并且焊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世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捷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