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04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包括减震圈本体,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减震圈本体另一端的外侧面上套设有一外钢圈,减震圈本体内设置有与减震圈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钢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与端盖凹陷形状结构相同的凸台结构,且在内部增加内钢圈,解决了轴承室凹陷在内的拉伸端盖的电机装配以及外部连接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噪音,具有加工工序少、装配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Damping rubber ring assembly and its applie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端盖的凸台或者轴承室的外径上套设有一个用于减震的减震胶圈组件,现有的减震胶圈组件结构为橡胶圈加外钢圈,橡胶圈部分中间的圆孔用于安装,外钢圈用于与其他部分连接安装。由于减震胶圈组件两端面为平面或者在其中一平面上设有小的凸台,导致该结构的减震胶圈组件只能用于结构为轴承室外凸的拉升端盖或者带有凸台的铸件端盖,对于结构为轴承室凹陷在内的端盖,该结构的减震胶圈组件不能装配;即使装配上了,也会由于减震胶圈组件内部的橡胶质地是软的,当电机两端的减震胶圈组件与外部结构连接后,电机悬空,减震胶圈组件内部的橡胶部分受力容易发生变形,而导致减震胶圈组件与电机的连接不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的电机,设置有与端盖凹陷形状结构相同的凸台结构,且在内部增加内钢圈,解决了轴承室凹陷在内的拉伸端盖的电机装配以及外部连接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噪音,具有加工工序少、装配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减震胶圈组件,包括减震圈本体,所述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所述减震圈本体另一端的外侧面上套设有一外钢圈,所述减震圈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圈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钢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外凸台的形状结构与端盖轴承室外侧面的凹陷部分的形状结构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钢圈上设有一向内凸出的环形内凸台,所述减震圈本体外侧壁上设有一与所述环形内凸台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内凸台嵌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内凸台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之间为过盈配合。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钢圈镶嵌于所述减震圈本体内部且一端伸入到环形外凸台的内部。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应用减震胶圈组件的电机,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轴承室的外径上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套设有一上述的减震圈组件,所述减震圈组件包括减震圈本体,所述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环形外凸台,所述环形外凸台的形状结构与第二环形凹槽内壁的形状结构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外凸台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外凸台的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内壁紧密配合在一起。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圈本体为环形橡胶圈。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应用减震胶圈组件的电机包括套设在一起的端盖和减震胶圈本体,减震胶圈组件包括减震圈本体、内钢圈和外钢圈,在使用本技术时,首先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环形外凸台的形状结构与端盖轴承室外径上第二环形凹槽的形状结构相同,环形外凸台装配到第二环形凹槽内且与第二环形凹槽紧配合紧密,保证了减震胶圈组件与端盖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其次,减震圈本体内部增加了内钢圈,内钢圈镶嵌在减震圈本体内且直到环形外凸台的部分,增加内钢圈可以确保在电机与外部连接后,减震胶圈组件受力但是减震圈本体与第二环型凹槽配合部分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形,配合不会发生松脱,而且外钢圈受力通过橡胶传递到内钢圈,内钢圈内部橡胶的受力较小不会对端盖轴承室有很大的影响,轴承室变形小就不会对轴承产生伤害;最后,相较于传统卷板机壳与铸铝端盖结构电机繁琐的装配工序,使用本技术中减震胶圈组件的电机的装配工序少、操作简单,解决了端盖轴承室凹陷在内的拉伸端盖的电机装配和外部连接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相较于使用轴承室外凸的拉伸端盖的电机,可以很好地改善轴承室外凸结构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减震胶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圈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胶圈组件在电机上的装配示意图。其中:1、减震圈本体;2、环形外凸台;3、外钢圈;4、内钢圈;5、环形内凸台;6、第一环形凹槽;7、端盖;8、第二环形凹槽;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减震胶圈组件,包括减震圈本体1,减震圈本体1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2,减震圈本体1另一端的外侧面上套设有一外钢圈3,减震圈本体1内设置有与减震圈本体1同轴设置的内钢圈4。环形外凸台2的形状结构与端盖轴承室外侧面的凹陷部分的形状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外钢圈3上设有一向内凸出的环形内凸台5,减震圈本体1外侧壁上设有一与环形内凸台5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凹槽6,环形内凸台5嵌入第一环形凹槽6内。其中,环形内凸台5内侧壁与第一环形凹槽6之间为过盈配合。内钢圈4镶嵌于减震圈本体1内部且一端伸入到环形外凸台2的内部。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应用减震胶圈组件的电机,包括一端盖7,端盖7轴承室的外径上设有一第二环形凹槽8,第二环形凹槽8内套设有一上述的减震圈组件,减震圈组件包括减震圈本体1,减震圈本体1的一端设有环形外凸台2,环形外凸台2的形状结构与第二环形凹槽8内壁的形状结构相同。而且,环形外凸台2嵌入第二环形凹槽8内,环形外凸台2的侧壁与第二环形凹槽8的内壁紧密配合在一起。此外,减震圈本体1为环形橡胶圈。在本技术中,首先减震圈本体1内增加内钢圈4可以确保在电机9与外部连接后,减震胶圈组件受力但是减震圈本体1与第二环型凹槽配合部分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形,配合不会发生松脱,而且外钢圈3受力通过橡胶传递到内钢圈4,内钢圈4内部橡胶的受力较小不会对端盖7轴承室有很大的影响,轴承室变形小就不会对轴承产生伤害。其次,减震圈本体1上环形外凸台2的形状结构与端盖7轴承室外径上第二环形凹槽8的形状结构相同,环形外凸台2装配到第二环形凹槽8内且与第二环形凹槽8紧配合紧密,保证了减震胶圈组件与端盖7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滑动。最后,相较于传统卷板机壳与铸铝端盖结构电机繁琐的装配工序,使用本技术中减震胶圈组件的电机9的装配工序少、操作简单,解决了端盖7轴承室凹陷在内的拉伸端盖的电机9装配和外部连接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装配效率和生产效率,相较于使用轴承室外凸的拉伸端盖的电机,可以很好地改善轴承室外凸结构产生的噪音。综上,本技术提出的减震胶圈组件及其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震胶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圈本体,所述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所述减震圈本体另一端的外侧面上套设有一外钢圈,所述减震圈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圈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钢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震胶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圈本体,所述减震圈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环形外凸台,所述减震圈本体另一端的外侧面上套设有一外钢圈,所述减震圈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圈本体同轴设置的内钢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胶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外凸台的形状结构与端盖轴承室外侧面的凹陷部分的形状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胶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钢圈上设有一向内凸出的环形内凸台,所述减震圈本体外侧壁上设有一与所述环形内凸台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内凸台嵌入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胶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凸台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豪杰李荣余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