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膜和光学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49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20
相位差膜(1)依次包含基材层(11)、取向层(12)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13)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相位差层(13)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区域(13a)、以及在宽度方向上与第一端区域(13a)相邻的第一相邻区域(13c

Phase difference film and optical s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相位差膜和光学层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位差膜和光学层叠体。
技术介绍
在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使用包含偏振膜、相位差膜等光学各向异性膜的构件。作为这种光学各向异性膜,已知在实施了取向处理的基材膜上形成有液晶化合物层的膜。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椭圆偏振板,其包含:包含液晶化合物的图案化偏振层和包含液晶化合物的图案化相位差层。此外,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圆偏振板等所使用的光学膜的相位差层中使用液晶材料的方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30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9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于制造具有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层的光学层叠体而言适合的相位差膜、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光学层叠体和它们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所示的相位差膜、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光学层叠体和它们的制造方法。〔1〕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包含基材层、取向层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所述相位差层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区域相邻的第一相邻区域,所述第一相邻区域具有第一慢轴,所述第一端区域具有第二慢轴,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第一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2〕根据〔1〕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第一慢轴或第二慢轴是在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与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正交方向是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3〕根据〔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取向层包含光取向性聚合物。〔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层还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端区域相邻的第二相邻区域,所述第二相邻区域具有第三慢轴,所述第二端区域具有第四慢轴,所述第四慢轴是与所述第三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5〕根据〔4〕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第三慢轴或所述第四慢轴是在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与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正交方向是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6〕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包含基材层、取向层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所述相位差层处于所述取向层上,所述取向层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三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端区域相邻的第三相邻区域,所述第三相邻区域具有第一取向轴,所述第三端区域具有第二取向轴,所述第二取向轴是与所述第一取向轴方向不同的取向轴。〔7〕根据〔6〕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取向层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第四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四端区域相邻的第四相邻区域,所述第四相邻区域具有第三取向轴,所述第四端区域具有第四取向轴,所述第四取向轴是与所述第一取向轴方向不同的取向轴。〔8〕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9〕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而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所述第一端区域的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一端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一端区域与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一边界线上。〔10〕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而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所述第一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一相邻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一端区域与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一边界线上。〔11〕根据〔9〕或〔10〕所述的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相位差膜为〔4〕或〔5〕所述的相位差膜,所述第二端区域的所述第四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二端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二端区域与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二边界线上。〔12〕根据〔9〕或〔10〕所述的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相位差膜为〔4〕或〔5〕所述的相位差膜,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所述第三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二相邻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二端区域与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二边界线上。〔13〕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光学膜与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借助粘接层进行层叠而成的,所述相位差层包含液晶化合物,所述相位差层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14〕根据〔1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相位差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15〕根据〔13〕或〔1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还在所述相位差层上具有取向层,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取向层的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16〕根据〔1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取向层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17〕根据〔15〕或〔16〕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取向层包含光取向性聚合物。〔18〕根据〔13〕~〔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相位差层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区域相邻的第一相邻区域,所述第一相邻区域具有第一慢轴,所述第一’端区域具有第二慢轴,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第一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19〕根据〔18〕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第二慢轴是在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与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正交方向是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20〕根据〔18〕或〔19〕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相位差层还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端区域相邻的第二相邻区域,所述第二相邻区域具有第三慢轴,所述第二’端区域具有第四慢轴,所述第四慢轴是与所述第三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21〕根据〔20〕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包含基材层、取向层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n所述相位差层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区域相邻的第一相邻区域,/n所述第一相邻区域具有第一慢轴,/n所述第一端区域具有第二慢轴,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第一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3 JP 2017-204333;20180611 JP 2018-1109451.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包含基材层、取向层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
所述相位差层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一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区域相邻的第一相邻区域,
所述第一相邻区域具有第一慢轴,
所述第一端区域具有第二慢轴,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第一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
所述第一慢轴或第二慢轴是在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与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正交方向是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取向层包含光取向性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
所述相位差层还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第二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端区域相邻的第二相邻区域,
所述第二相邻区域具有第三慢轴,
所述第二端区域具有第四慢轴,所述第四慢轴是与所述第三慢轴方向不同的慢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
所述第三慢轴或所述第四慢轴是在所述相位差层的面内与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所述正交方向是与所述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6.一种相位差膜,其依次包含基材层、取向层和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
所述相位差层处于所述取向层上,
所述取向层具有:包含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的第三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三端区域相邻的第三相邻区域,
所述第三相邻区域具有第一取向轴,
所述第三端区域具有第二取向轴,所述第二取向轴是与所述第一取向轴方向不同的取向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
所述取向层具有:包含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部的第四端区域、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四端区域相邻的第四相邻区域,
所述第四相邻区域具有第三取向轴,
所述第四端区域具有第四取向轴,所述第四取向轴是与所述第一取向轴方向不同的取向轴。


8.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


9.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而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
所述第一端区域的所述第二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一端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一端区域与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一边界线上。


10.一种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和光学膜,
所述光学膜借助粘接层而层叠在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上,
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所述第一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一相邻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一端区域与所述第一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一边界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相位差膜为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相位差膜,
所述第二端区域的所述第四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二端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二端区域与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二边界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带有基材层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相位差膜为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相位差膜,
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所述第三慢轴是与所述正交方向形成20°以下的角度的方向的慢轴,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处于所述相位差层的所述第二相邻区域上、或者处于成为所述第二端区域与所述第二相邻区域的边界的第二边界线上。


13.一种光学层叠体,其是光学膜与包含至少1层相位差层的含有相位差层的层借助粘接层进行层叠而成的,
所述相位差层包含液晶化合物,
所述相位差层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相位差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含有相位差层的层还在所述相位差层上具有取向层,
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取向层的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取向层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与所述粘接层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所述取向层包含光取向性聚合物。


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俊之川上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