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3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包括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所述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的底端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的上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板固定,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与工作台固定,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夹持装置。该表面粗糙度轮廓仪设置有固定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包括拨动杆、第一开槽、伸缩杆、活动仓、弹簧、卡合块和卡合仓,操作人员可以向外拨动拨动杆,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固定板上的固定的工作台方便快捷的与固定座之间进行拆卸,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台损坏拆卸麻烦的弊端。

A surface roughness profil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本技术涉及粗糙轮廓仪
,具体为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
技术介绍
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是采用一条轮廓中线作为评定基准,借助评定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微光不平度十点高度、轮廓最大高度、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轮廓支承长度率等六个参数对表面质量进行评定,最终得到所需表面粗糙度的测试检测仪器,现有的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的工作台是固定死的,长时间使用若是造成磨损损坏,则拆卸和安装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使得工作效率降低。2.现有的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一般都不具备专门适用于轮廓仪的夹具,这就使得人们需要手扶着物体进行检测,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力度,因此亟需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的测量工作台拆卸和安装麻烦,以及不具备夹持机构,使得劳动力度加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包括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所述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的底端与底座固定,所述底座的上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通过固定装置与固定板固定,所述固定板的顶端与工作台固定,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有夹持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拨动杆、第一开槽、伸缩杆、活动仓、弹簧、卡合块和卡合仓,所述固定座上固定有拨动杆,且拨动杆的底端皆穿过第一开槽与伸缩杆固定,第一开槽皆开设在固定座顶端表面,所述伸缩杆皆与活动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仓皆开设在固定座内部,所述伸缩杆的外端皆与活动仓内壁固定,所伸缩杆上皆缠绕有弹簧,所述伸缩杆的内端皆固定有卡合块,且卡合块皆与卡合仓卡合,所述卡合仓皆开设在固定板内。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外端皆与活动仓内壁固定,所述弹簧的内端皆与伸缩杆固定。优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包括摇杆、齿轮、啮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开槽、内仓和夹持板,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摇杆,且摇杆的右端与齿轮固定,所述齿轮的上下方皆与啮齿啮合,所述啮齿分别焊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外端皆穿过第二开槽与夹持板固定,所述第二开槽皆开设在内仓外壁上,所述内仓开设在工作台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形状皆设置为“L”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端皆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二开槽设置有四组,所述第二开槽的口径大小皆等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口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表面粗糙度轮廓仪设置有固定装置,其中固定装置包括拨动杆、第一开槽、伸缩杆、活动仓、弹簧、卡合块和卡合仓,操作人员可以向外拨动拨动杆,拨动杆带动伸缩杆在第一开槽内向外端内移动,伸缩杆的外端挤压弹簧产生形变,伸缩杆的内端带动卡合块向外端移动,直到伸缩杆的内端带动卡合块与卡合仓分离,即可将固定板与固定座分离完成拆卸,同理安装操作人员首先拨动拨动杆带动卡合块向外端移动,这时将固定板与固定座贴合放置,这时松动拨动杆,弹簧自身的弹性产生的复原力推动卡合块与卡合仓卡合形成固定,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固定板上的固定的工作台方便快捷的与固定座之间进行拆卸,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台损坏拆卸麻烦的弊端。2、该表面粗糙度轮廓仪设置有夹持装置,其中夹持装置包括摇杆、齿轮、啮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开槽、内仓和夹持板,操作人员可以转动摇杆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分别带动上下两端相互啮合的啮齿移动,啮齿则分别带动上端第一连接杆和下端第二连接杆做相向移动,直到夹持板将工作台上的被测量物体夹持即可,同理松动两个夹持板只需反向转动摇杆,使得摇杆带动夹持板做反向移动即可,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工作台具备夹持效果,能够使得操作人员不用用手扶持,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夹持装置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夹持装置结构正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图中:1、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2、底座;3、固定座;4、固定装置;41、拨动杆;42、第一开槽;43、伸缩杆;44、活动仓;45、弹簧;46、卡合块;47、卡合仓;5、固定板;6、工作台;7、夹持装置;71、摇杆;72、齿轮;73、啮齿;74、第一连接杆;75、第二连接杆;76、第二开槽;77、内仓;78、夹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包括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底座2的上固定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通过固定装置4与固定板5固定,固定装置4包括拨动杆41、第一开槽42、伸缩杆43、活动仓44、弹簧45、卡合块46和卡合仓47,固定座3上固定有拨动杆41,且拨动杆41的底端皆穿过第一开槽42与伸缩杆43固定,第一开槽42皆开设在固定座3顶端表面,伸缩杆43皆与活动仓44滑动连接,活动仓44皆开设在固定座3内部,伸缩杆43的外端皆与活动仓44内壁固定,伸缩杆43是采用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卷制而成的可伸缩空心圆柱体杆,其特征是金属带材或塑料片材预先定型为具有记忆功能的小于杆体外径的弹力卷曲层,从而具有自紧功能,使卷曲层始终具有对伸缩杆43施加压力的弹性势能,伸缩杆43上皆缠绕有弹簧45,弹簧45的外端皆与活动仓44内壁固定,弹簧45的内端皆与伸缩杆43固定,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利用弹簧45自身的弹性和可形变性,使得卡合块46与卡合仓47之间达到卡合固定和拆卸的目的,伸缩杆43的内端皆固定有卡合块46,且卡合块46皆与卡合仓47卡合,卡合仓47皆开设在固定板5内,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固定板5上的固定的工作台6方便快捷的与固定座3之间进行拆卸,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台6损坏拆卸麻烦的弊端。固定板5的顶端与工作台6固定,工作台6上固定有夹持装置7,夹持装置7包括包括摇杆71、齿轮72、啮齿73、第一连接杆74、第二连接杆75、第二开槽76、内仓77和夹持板78,工作台6上设置有摇杆71,且摇杆71的右端与齿轮72固定,齿轮72的上下方皆与啮齿73啮合,啮齿73分别焊接在第一连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杆75上,第一连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杆75的形状皆设置为“L”状,第一连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杆75的顶端皆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得第一连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杆75上的啮齿73与齿轮72配合达到控制夹持板78做相对或者反向移动,第一连接杆74和第二连接杆7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包括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所述底座(2)的上固定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通过固定装置(4)与固定板(5)固定,所述固定板(5)的顶端与工作台(6)固定,所述工作台(6)上固定有夹持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包括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粗糙度轮廓仪主体(1)的底端与底座(2)固定,所述底座(2)的上固定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通过固定装置(4)与固定板(5)固定,所述固定板(5)的顶端与工作台(6)固定,所述工作台(6)上固定有夹持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拨动杆(41)、第一开槽(42)、伸缩杆(43)、活动仓(44)、弹簧(45)、卡合块(46)和卡合仓(47),所述固定座(3)上固定有拨动杆(41),且拨动杆(41)的底端皆穿过第一开槽(42)与伸缩杆(43)固定,第一开槽(42)皆开设在固定座(3)顶端表面,所述伸缩杆(43)皆与活动仓(44)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仓(44)皆开设在固定座(3)内部,所述伸缩杆(43)的外端皆与活动仓(44)内壁固定,所伸缩杆(43)上皆缠绕有弹簧(45),所述伸缩杆(43)的内端皆固定有卡合块(46),且卡合块(46)皆与卡合仓(47)卡合,所述卡合仓(47)皆开设在固定板(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粗糙度轮廓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5)的外端皆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赛宝计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