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准直器及其形成方法、指纹传感器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指纹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准直器及其形成方法、指纹传感器模组。
技术介绍
指纹成像识别技术,是通过光学指纹传感器采集到人体的指纹图像,然后与系统里的已有指纹成像信息进行比对,来判断正确与否,进而实现身份识别的技术。由于其使用的方便性,以及人体指纹的唯一性,指纹成像识别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公安局和海关等安检领域、楼宇的门禁系统、以及个人电脑和手机等消费品领域等等。指纹成像识别技术的实现方式有光学成像、电容成像、超声成像等多种技术。相对来说,光学指纹成像识别技术成像效果相对较好,设备成本相对较低。然而,现有的指纹传感器模组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准直器及其形成方法、指纹传感器模组,以提高光准直器的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准直器,包括:多层层叠的柔性非透光层,各层柔性非透光层中均具有贯穿柔性非透光层的子层光通道,对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中的子层光通道,上一层的子层光通道位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层层叠的柔性非透光层,各层柔性非透光层中均具有贯穿柔性非透光层的子层光通道,对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中的子层光通道,上一层的子层光通道位于下一层的子层光通道的上方;/n位于各子层光通道中的通道柔性透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层叠的柔性非透光层,各层柔性非透光层中均具有贯穿柔性非透光层的子层光通道,对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中的子层光通道,上一层的子层光通道位于下一层的子层光通道的上方;
位于各子层光通道中的通道柔性透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之间、以及相邻层通道柔性透光层之间的层间柔性透光层;所述层间柔性透光层分别与所述通道柔性透光层和所述柔性非透光层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柔性透光层的材料与所述通道柔性透光层的材料相同;或者,所述层间柔性透光层的材料与所述通道柔性透光层的材料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柔性透光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酰亚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层柔性非透光层的厚度为50nm~20u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层间柔性透光层的厚度与各柔性非透光层的厚度之比为1:1~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层间柔性透光层的厚度为50纳米~200微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接触,相邻层的通道柔性透光层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层柔性非透光层的厚度为50nm~20um。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子层光通道的深宽比为1:50~10: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非透光层的材料为掺杂非透光粒子的丙烯酸酯、掺杂非透光粒子的环氧树脂、掺杂非透光粒子的聚碳酸酯、掺杂非透光粒子的聚苯乙烯、掺杂非透光粒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掺杂非透光粒子的聚酰亚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粒子包括氧化铁粉、黑色染料粉或碳粉。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柔性透光层的材料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酰亚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各子层光通道的边缘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多边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准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准直器的总厚度为500纳米至0.5毫米;所述光准直器中具有光通道,光通道的总深宽比为5:1~30:1。
16.一种光准直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形成多层层叠的柔性非透光层,各层柔性非透光层中均具有贯穿柔性非透光层的子层光通道,对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中的子层光通道,上一层的子层光通道位于下一层的子层光通道的上方;
在每层柔性非透光层形成之后,在柔性非透光层的子层光通道中形成通道柔性透光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准直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准直器还包括:位于相邻层的柔性非透光层之间、以及相邻层通道柔性透光层之间的层间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震生,朱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