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排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727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星排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车辆,包括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的一个与发动机传动连接,一个与电机传动连接,一个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与齿圈中相连的传动件还与润滑泵传动连接,与发电机或电机相连的传动件还与搅油件传动连接。当车辆在行驶时,润滑泵转动对行星排进行润滑,当车辆静止时,发动机带动电机转动,搅油件对行星排进行润滑,不需要增加电动油泵对行星排进行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排的在部分工作模式下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降低了车辆的成本。

Planetary exhaust system, hybrid syste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排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排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不受充电设施和充电时间的影响,续驶里程不受限制以及其显著的节能降耗性能等优势,成为新能源车辆开发的重要方向。当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采用混联构型,混联构型中行星排功率分流构型的行星排变速箱有强制润滑和搅油飞溅润滑两种润滑方式,搅油飞溅润滑需要行星排时时刻刻搅油,变速器损失大、效率低,且搅油飞溅润滑无法保证行星轮以及行星轮轴承充分润滑。在申请公布号为CN108340762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动力装置,该动力系统为混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发动机与行星排的输入轴通过离合器相连,输入轴的后端与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相连,第一行星排上还设置有与太阳轮相连第一电机,第一行星排上的齿圈通过第二行星架与输出轴相连,第一行星排上还设置有由齿圈带动的润滑泵,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输出轴转动带动润滑泵,通过润滑泵对第一行星排进行润滑。但是在上述混合动力系统中,有发动机快速启停、纯电驱动、混合驱动、制动能量回收等多种工作模式,如车辆原地热机或开空调时,发动机带动第一电机旋转,此时输出轴与齿圈无转速,润滑泵就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第一行星排无润滑,但此时第一行星排仍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会出现第一行星排润滑不良甚至因此发生损坏。由于使用工况多样性,使用单个润滑泵无法满足行星排中行星架、太阳轮、齿圈等旋转机构的润滑要求,电动油泵价格高且寿命短,如果额外增加电动油泵对第一行星排进行润滑,会显著增加车辆的成本。因此当前混合动力行星排的润滑性能较差,相应的也提高了车辆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多种工作模式润滑需求的行星排动力系统;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动力系统行星排在部分工作模式下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用于解决因增加电动油泵造成的车辆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行星排动力系统的技术方案是:行星排动力系统,包括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第一传动件,一个为第二传动件,一个为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有润滑泵,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有用于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润滑行星排的搅油件。本技术行星排动力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当系统输出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传动件转动,进而带动润滑泵转动并对行星排进行润滑;当系统输出轴停止转动时,第一传动件或第二传动件带动搅油件转动,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对行星排进行润滑,使行星排动力系统的行星排在多种工作模式下都能够得到润滑。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上设有储油件,储油件具有储油槽,或者所述储油件与行星排围成有储油槽,或行星排上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储油槽的槽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行星排的润滑油道连通的连通口;行星排上的储油件具有储油槽,能够储存部分润滑油,并对润滑油进行阻挡,增加进入连通口的润滑油的流量,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当搅油件转动搅油时能够将润滑油甩至储油槽内,通过储油槽槽侧壁上的连通口进入行星排的润滑油道,提高对行星排的润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为环形槽;环形槽能够在行星排的周向形成封闭储油槽,提高润滑油的储存量,进一步提高对行星排的润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油液面在润滑泵工作时低于搅拌件的底端;系统输出轴转动时,润滑泵对行星排进行润滑,此时没有必要使用搅油件进行搅油润滑,将行星排壳体内油液面低于搅油件能够降低搅油件搅油造成的机械损失,有助于提高行星排的能效比。本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一个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一个为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有润滑泵,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有用于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润滑行星排的搅油件。本技术混合动力系统的有益效果是:第三传动件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当车辆在行驶时,与输出轴相连的第三传动件转动,第三传动件带动润滑泵转动对行星排进行润滑,当系统输出轴不转动,发动机带动电机转动时,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传动件或与电机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会发生转动,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搅油件对行星排进行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排的在部分工作模式下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上设有储油件,储油件具有储油槽,或者所述储油件与行星排围成有储油槽,或行星排上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储油槽的槽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行星排的润滑油道连通的连通口;行星排上的储油件具有储油槽,能够储存部分润滑油,并对润滑油进行阻挡,使进入连通口的润滑油的流量增加,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当搅油件转动搅油时能够将润滑油甩至储油槽内,通过储油槽槽侧壁上的连通口进入行星排的润滑油道,提高对行星排的润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为环形槽;环形槽能够在行星排的周向形成封闭储油槽,提高润滑油的储存量,进一步提高对行星排的润滑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油液面在润滑泵工作时低于搅拌件的底端;系统输出轴转动时,润滑泵对行星排进行润滑,此时没有必要使用搅油件进行搅油润滑,将行星排壳体内油液面低于搅油件能够降低搅油件搅油造成的机械损失,有助于提高行星排的能效比。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的太阳轮与发动机传动连接,齿圈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油件与太阳轮传动连接;将行星排中太阳轮与发动传动连接并连接有搅油件,使发动机带动搅油件转动,传动效率高,机械损失小。本技术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一个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一个为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有润滑泵,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有用于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润滑行星排的搅油件。本技术车辆的有益效果是:第三传动件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当车辆在行驶时,与输出轴相连的第三传动件转动,第三传动件带动润滑泵转动对行星排进行润滑,当系统输出轴不转动,发动机带动电机转动时,与发动机连接的第一传动件或与电机连接的第二传动件会发生转动,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搅油件对行星排进行润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排的在部分工作模式下润滑性能较差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行星排上设有储油件,储油件具有储油槽,或者所述储油件与行星排围成有储油槽,或行星排上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储油槽的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行星排动力系统,包括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第一传动件,一个为第二传动件,一个为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有润滑泵,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有用于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润滑行星排的搅油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星排动力系统,包括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第一传动件,一个为第二传动件,一个为与系统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三传动件,其中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有润滑泵,其特征在于:第一传动件或者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有用于将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搅起润滑行星排的搅油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排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上设有储油件,储油件具有储油槽,或者所述储油件与行星排围成有储油槽,或行星排上设有储油槽;储油槽的槽口朝向太阳轮的轴线,储油槽的槽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行星排的润滑油道连通的连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排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为环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行星排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排壳体内的润滑油的油液面在润滑泵工作时低于搅拌件的底端。


5.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电机、行星排壳体和设置在行星排壳体内的行星排,行星排的行星架、太阳轮和齿圈中一个为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件,一个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富生王印束陈慧勇周强王兴刘小伟李建锋吴胜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