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气体电加热器。附图说明图1是目前最常见的空气/气体电加热器的结构原理图。它是将电加热元件3直接放置于一个金属容器内,该容器由外壳体2和外封头1围成,构成加热腔9,外壳体2上开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10,气体流动方向为低进高出或高进低出。气体以一定速度流过电加热元件3的表面而被加热到一定温度。这种设计虽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相对容易,但存在如下明显缺点1、换热面积小、效率低、能耗大。气体由进气口8进入电加热器内,依靠金属壳体表面的热幅射和电加热元件3直接对流换热后从出气口10排出。仅仅利用进气口8和出气口10间的一直段进行热交换,换热面积及时间极其有限,没有充分利用高温金属壳体散发的热量,因此换热效率低,热能浪费大;2、产品体积大。由于换热面积小,效率低,为了使气体达到较高温度,则必须加大换热面积,采取的措施只有加大电加热器体积和电加热元件3的功率,从而使产品的体积增大,功耗加大;3、对加热器壳体材料、加工工艺要求高。由于加热器壳体吸收电加热元件3的幅射热,壳体表面温度很高,当被加热气体具有一定压力时,电加热器壳体须按高温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因此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气体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9),其由外壳体(2)和设于一端的封头构成,所述加热腔(9)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端盖(5),该外壳体(2)内设置有固定于密封端盖(5)上的电加热元件(3),所述外壳体(2)上还设置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9)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内、外加热腔(13)、(12)的内壳体(11),所述电加热元件(3)设置于内加热腔(13)内,所述进气口(8)与外加热腔(12)连通,出气口(10)与内加热腔(13)连通,所述内、外加热腔(13)、(12)通过内加热腔入口(14)连通构成二次加热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明,王保明,贾洮安,吉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超滤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