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125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0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其具有一外壳体,外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壳体,其将加热腔分割为内加热腔与外加热腔,内加热腔与出气口连通,外加热腔与进气口连通;电加热元件,其设置于内加热腔内;内加热腔入口,其连通内加热腔和外加热腔;以及导流板,其穿过电加热元件支承固定于电加热元件上,导流板将内加热腔分割形成环形腔,以增加换热的有效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设有多个通孔结构的半圆形导流板,使气体由原来直接快速通过电加热元件变成像蛇一样盘绕着电加热元件前进,换热有效面积增大,换热时间延长,换热效率明显提高.也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加热器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最常见的空气/气体电加热器的结构图,如说明书附图4。它包括加热腔(9),其由外壳体(2)和设于一端的封头(1)构成,加热腔(9)的另一端设有密封端盖(5),该外壳体⑵内设置有固定于密封端盖(5)上的电加热元件(3),外壳体⑵上还设置有进气口 (8)和出气口 (10),加热腔(9)内设置有将其分隔为内、外加热腔(13)、(12)的内壳体(11),电加热元件⑶设置于内加热腔(13)内,进气口⑶与外加热腔(12)连通,出气口(10)与内加热腔(13)连通,内、外加热腔(13)、(12)通过内加热腔入口 (14)连通构成二次加热回路。这种设计虽然提高了一定的换热面积,但是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换热面积虽然大,但是换热速度太快从而使得效率偏低、能耗偏大。虽说增加了一个内壳体,使气体由原来的单流程变成双流程,换热面积增大一倍。内壳体可充分吸收电加热元件辐射热,既强化了内壳体的对流换热,又使内壳体也成为另一个加热元件,对气体进行预热,换热面积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气体的流动性大,其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较大,气体很快经过内壳体,从电加热器出口出去,从而导致换热时间及其有限,没有充分利用双回路的优点,因此造成换热效率低.热能浪费大;2.产品体积大。由于热能浪费大,为了使气体达到较高温度,则必须加大换热面积,采取的措施只有加大电加热器体积和电加热元件3的功率,从而使产品的体积增大,功耗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面积大,高效节能的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通过设置了半圆形的导流板间隔穿插入电加热元件中,使气体由原来直接快速通过电加热元件变成像蛇一样盘绕着电加热元件前进,换热有效面积增大,换热时间延长,换热效率明显提高.也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从而使得其整体体积的减小。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采用环形的双流程两次换热结构,使得其电加热器的电加热元件与内壳体之间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导流板也对电加热元件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便于设备的安装与固定。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包括:加热腔,其具有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内壳体,其将所述加热腔分割为内加热腔与外加热腔,所述内加热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外加热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电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内加热腔内;内加热腔入口,其连通所述内加热腔和所述外加热腔;以及导流板,其穿过所述电加热元件支承固定于所述电加热元件上,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内加热腔分割形成环形腔,以增加换热的有效面积。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导流板为设有多个通孔结构的半圆形结构。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封头,所述封头密封隔离所述内加热腔和所述外加热腔的一端,所述内加热腔入口连通所述内加热腔和所述外加热腔的另一端。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封头包括内封头与外封头,所述内封头密封内加热腔,所述外封头密封外加热腔。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密封端盖,其通过法兰与所述外壳体紧固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端盖为法兰盖。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接线柱,其固定于所述密封端盖上。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连接柱的外部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置有电加热元件的连接线的出线孔。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气口设置于除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之外的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顶部。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内加热腔入口设置在远离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外壳体的下端。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通过设置了半圆形的导流板间隔穿插入电加热元件中,使气体由原来直接快速通过电加热元件变成像蛇一样盘绕着电加热元件前进,换热有效面积增大,换热时间延长,换热效率明显提高.也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从而使得其整体体积的减小;2、由于采用环形的双流程两次换热结构,使得其电加热器的电加热元件与内壳体之间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导流板也对电加热元件起到一定的支承作用,便于设备的安装与固定;3、由于采用多个通孔结构的半圆形结构的导流板,使得设备的换热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具有在电加热元件之间安装方便以及制造工艺简单的有益效果;4、由于相邻的导流板布置方向相反,似蛇形盘绕电加热元件,更好地增加了换热效率。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空气/气体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中包括:加热腔9,其具有一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设置有进气口 8和出气口 10 ;内壳体11,其将所述加热腔9分割为内加热腔13与外加热腔12,所述内加热腔13与所述出气口 10连通,所述外加热腔12与所述进气口 8连通;电加热元件3,其设置于所述内加热腔13内;内加热腔入口 14,其连通所述内加热腔13和所述外加热腔12 ;以及导流板16,其穿过所述电加热元件3支承固定于所述电加热元件3上,所述导流板16将所述内加热腔13分割形成环形腔,以增加换热的有效面积。其中,工作时,待加热气体由外加热腔12的一端的进气口 8进入其内,与内壳体11进行一次热交换;然后,经另一端的内加热腔入口 14进入由导流板将内加热腔13分割的环形腔内,电加热元件3对其进行二次加热;最后,被加热气体由出气口 10排出;使气体由原来直接快速通过电加热元件变成像蛇一样盘绕着电加热元件前进,换热有效面积增大,换热时间延长,换热效率明显提高.也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从而使得其整体体积的减小。其中,所述外封头1密封隔离所述内加热腔13和所述外加热腔12的一端,所述内加热腔入口 14连通所述内加热腔13和所述外加热腔12的另一端。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其中包括:加热腔9,其具有一外壳体2,所述外壳体2设置有进气口 8和出气口 10 ;内壳体11,其将所述加热腔9分割为内加热腔13与外加热腔12,所述内加热腔13与所述出气口 10连通,所述外加热腔12与所述进气口 8连通;电加热元件3,其设置于所述内加热腔13内;内加热腔入口 14,其连通所述内加热腔13和所述外加热腔12 ;以及导流板16,其穿过所述电加热元件3支承固定于所述电加热元件3上,所述导流板16将所述内加热腔13分割形成环形腔,以增加换热的有效面积。其中,所述封头包括内封头15与外封头1,使得内加热腔13和外加热腔12的封头分别设置,外加热腔12由外封头1密封,内加热腔13由内封头15密封,可更好地减少热损失。<当前第1页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气体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腔,其具有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壳体,其将所述加热腔分割为内加热腔与外加热腔,所述内加热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外加热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电加热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内加热腔内;内加热腔入口,其连通所述内加热腔和所述外加热腔;以及导流板,其穿过所述电加热元件支承固定于所述电加热元件上,所述导流板将所述内加热腔分割形成环形腔,以增加换热的有效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作伟范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甲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