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阳专利>正文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335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业,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即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时,在上部墙体中心的下端预埋多个型钢,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时,在上部墙体型钢对应位置预留多个槽孔,将上部墙体型钢插入下部墙体的槽孔内,同时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设置临时固定斜支撑,并将上、下部墙体两边预留外露竖向分布钢筋焊接,再灌入混凝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底水平接缝处,在地震作用下当墙体受拉时,抗剪能力较差,施工繁琐、工期长、质量难保证等问题。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connec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属于建筑业,适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
技术介绍
为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能环保,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在装配式建筑中,当预制钢筋混凝土上、下墙体连接时,纵向受力钢筋通常都是采用套筒灌浆的连接方式,即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时预埋金属套筒,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时预留纵向分布钢筋接头,然后将下部墙体钢筋插入上部墙体套筒内,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实现的钢筋连接方式。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墙底接缝灌浆与套筒灌浆同时进行,采用同样的灌浆料一次完成。墙底接缝灌浆层厚度20mm。但这种连接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这种连接的薄弱部位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底水平接缝处。在地震作用下当墙体受拉时,水平接缝的抗剪能力较差。计算水平接缝的受剪承载力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给出的计算公式是:VUE=0.6fyAsd+0.8N其中: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fy---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d---垂直于结合面的抗剪钢筋面积N---垂直于结合面的轴力设计值,压力时取正,拉力时取负从上式可以看出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接缝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的大小与墙截面大小无关,当墙体受拉时,完全取决于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面积。也就是说要想提高接缝处受剪承载力,只有增加抗剪钢筋面积。(2).这种连接方法施工很繁琐,质量难保证。首先,要将套筒埋入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内,以备下部墙体钢筋插入套筒内。一个套筒只连接一根对应的上、下墙体钢筋。按照《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规定,套筒和外露钢筋的中心位置偏差只允许2mm,精度要求较高,虽然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可以部分连接,但间距也不能大于600mm,墙体内钢筋仍较多,被连接钢筋必须一一对应,中心位置偏差大了就无法安装或影响钢筋的握裹力。第二,要预留灌浆孔和出浆孔,并对其进行透光检查,清理孔内的杂物。第三,灌浆料是现场配置,灌浆过程人为因素较多,质量难掌控。而且灌浆料对环境要求较高,低于5℃时不宜施工,高于30℃时要采取降低灌浆料温度的措施。(3).这种连接方法因增加了较多的钢筋套筒,还需要灌浆,施工繁琐、工期长,所以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水平接缝处的抗剪承载力,也为施工简单方便,降低工程造价,并能保证工程质量,本技术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时,在上部墙体中心的下端预埋多个型钢(钢棒、工字钢、钢管等),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时,在上部墙体型钢对应位置预留多个槽孔,将上部墙体型钢插入下部墙体的槽孔内,设置临时斜支撑,并将上、下部墙体周边预留外露竖向分布钢筋焊接,再灌入混凝土。预埋型钢的埋入深度不小于两倍的型钢截面高度。这种连接结构中预埋型钢起到一个提高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水平接缝处受剪承载力的作用。按现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计算受剪承载力时,因增加了型钢,受剪承载力大幅提高。这种连接结构中预埋型钢起到一个支撑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的作用。将上部墙体型钢插入下部墙体的槽孔内,并在上部墙体设置临时固定斜支撑,就可以将上、下部墙体两侧预留外露竖向分布钢筋全部焊接,使墙体受力更均匀,然后灌入混凝土。这种连接新工艺施工简单方便,能降低工程造价,也容易保证工程质量。这种连接结构中预埋型钢比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下端两边预留外露竖向分布钢筋长,在吊装、运输、安装过程中起到保护此钢筋不被碰撞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底水平接缝处,在地震作用下当墙体受拉时,抗剪能力较差,施工繁琐、工期长、质量难保证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行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套筒灌浆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及预埋型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示意图。(1).1—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2).2—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3).3—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竖向分布钢筋(4).4—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竖向分布钢筋(5).5—钢筋套筒(6).6—上部墙体、下部墙体接缝灌浆层(7).7—水平后浇带(8).8—注浆口(9).9—出浆口(10).10—砂浆密封条(11).11—临时斜支撑(12).12—型钢(13).13—槽孔(14).14—墙钢筋焊接段(15).15—模板(16).16—喇叭口(17).17—不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竖向分布钢筋(18).18—不连接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竖向分布钢筋具体实施方式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时,在上部墙体下端中心预埋多个型钢(钢棒、工字钢、钢管等),如果预埋钢管,将钢管内灌实与墙体同标号的混凝土,并留出墙两边竖向分布钢筋以备焊接。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时,要在上部墙体型钢对应位置预留多个槽孔,并留出墙两边竖向分布钢筋以备焊接。安装时用起重设备将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吊起,并将上部墙体预埋型钢插入下部墙体预留槽孔内,位置校准后,在槽孔内用楔形钢筋四周固定,同时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设置临时固定斜支撑,保证上部墙体的稳定性。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固定后,焊接上、下部墙体两边预留外露竖向分布钢筋,单面焊接长度10d(d---受力钢筋直径),双面焊接长度5d。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下部墙体连接处支模板,并在一个侧面局部留喇叭口,混凝土从喇叭口处浇注,所浇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预制钢筋混凝土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喇叭口处模板,凿除多余混凝土。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其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预埋型钢12、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预留槽孔13及其连接辅助,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之间采用预埋型钢12支撑,钢筋焊接和混凝土浇筑连接;/n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内部均匀预置多根钢筋3,钢筋3在上部墙体1的下端预留一段焊接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的下端预埋型钢12;/n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内部均匀预置多根钢筋4,钢筋4在下部墙体2的上端预留一段焊接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的上端预留槽孔13;/n所述的连接辅助浇注模板15,设置在上部墙体1和下部墙体2连接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预埋型钢12、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预留槽孔13及其连接辅助,上部墙体1与下部墙体2之间采用预埋型钢12支撑,钢筋焊接和混凝土浇筑连接;
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内部均匀预置多根钢筋3,钢筋3在上部墙体1的下端预留一段焊接部;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的下端预埋型钢12;
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内部均匀预置多根钢筋4,钢筋4在下部墙体2的上端预留一段焊接部;预制钢筋混凝土下部墙体2的上端预留槽孔13;
所述的连接辅助浇注模板15,设置在上部墙体1和下部墙体2连接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墙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将预制钢筋混凝土上部墙体1中心的下端预埋多个型钢12,预埋型钢的埋入深度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李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