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护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圆形顶板建筑支护结构。解决半圆形顶板混凝土建筑物的建造支护问题,提供了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半径不小于25米,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内设有若干弧形梁,以圆心为中心的辐射梁,在最外侧的弧形梁下设有支柱,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的直边下设有支柱,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浇注厚度100mm,所述的弧形梁、辐射梁的截面高为550‑1000mm、宽为300‑400mm,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下设有楼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弧形梁及辐射梁下侧设有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护结构,使特定结构建筑物的顶板浇注施工的支护中安全可靠,一次成型,最终建筑结构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为同类型结构建筑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A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semi-circular concrete roof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护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筑结构设计日新月异。建筑结构不但要实用,而且要美观大方。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要用于会议报告等功能结构,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在高校中,一个宽敞明亮的报告厅是学术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半圆形建筑半径大,顶板高,支柱少,在建造过程中的混凝土浇注环节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护构造。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中模板支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支护使用的材料主要有各种规格的钢管和扣件,相互搭接成立体网状支架构造,等混凝土凝固后将支架拆除即可。对于一个支护系统,需要考虑各种问题,首先是安全性,其次是拼装和搭建工作效率、施工效率低、使用的材料和工时等,尤其是安全性,是施工企业考虑的头等问题。一旦支护体系倒塌,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原因有:使用的钢管和扣件指标达不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等因此,任何一种结构的工程,都需要对支模体系进行认真研究计算,确保工程安全性万无一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半圆形顶板混凝土建筑物的建造支护问题,提供了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半径不小于25米,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内设有若干弧形梁,以圆心为中心的辐射梁,在最外侧的弧形梁下设有支柱,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的直边下设有支柱,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浇注厚度100mm,所述的弧形梁、辐射梁的截面高为550-1000mm、宽为300-400mm,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下设有楼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弧形梁及辐射梁下侧设有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楼模板支撑体系采用Φ48×2.8mm轮扣式钢管满堂支撑架,包括若干立杆和横杆相互连接构成的立体矩阵结构,立杆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均为900mm,在立杆之间设有剪刀撑,立杆总高度不低于7.7米,位于中部的横杆之间间距不超过1200mm,最上方横杆与顶板之间间距为600mm,最下端横杆与地面距离为350mm,在立杆上方设有可调托座,可调托座上方设主龙骨,主龙骨上垂直方向设次龙骨,次龙骨上方为楼板模板,在立杆底部垫有边长不小于250mm的矩形模板。所述的梁模板包括梁底模和梁侧模,梁底模支撑体系包括,在一个支撑部位中部设有一个承重的中立杆,在中立杆两侧距离450mm设有侧立杆,在中立杆和两侧的侧立杆之间设有横向杆,横向杆间距1200mm,在中立杆和侧立杆顶部设有可调托座,可调托座上方连接主龙骨,主龙骨上方设次龙骨,次龙骨上方设梁底模板,梁底模板两侧为梁侧模板,梁侧模板外侧为次龙骨和主龙骨,在相对应的主龙骨之间设连接对拉螺杆,在中立杆及侧立杆最下端垫有边长不小于250的矩形模板,所述的中立杆、侧立杆通过横向杆和楼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横杆连接为一个整体支撑体系。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护结构,使特定结构建筑物的顶板浇注施工的支护中安全可靠,一次成型,最终建筑结构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为同类型结构建筑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建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护结构分布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图5为楼板模板支护龙骨结构示意图图6为楼板支护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梁支护结构示意图图9为梁模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面板简支梁计算简图图11为次龙骨计算简图图12为主梁计算简图之一图13为主梁计算简图二图14为主梁弯矩图一(kN·m)图15为主梁弯矩图二(kN·m)图16为主梁剪力图一(kN)图17为主梁剪力图二(kN)图18为主梁变形图一(mm)图19为主梁变形图二(mm)图20为风荷载作用示意图图21为本建筑物实物图片图中:1-半圆形混凝土顶板2-弧形梁3-辐射梁4-支柱5-直边6-支柱7-支撑体系8-支撑系统9-剪刀撑10-主龙骨11-次龙骨12-可调托座13-楼板模板14-最上方横杆15-立杆16-中部的横杆17-最下端横杆18-19-梁侧模20-梁底模21-次龙骨22-主龙骨23-侧立杆24-中立杆25-侧立杆26-横向杆27-对拉螺杆28-侧模主龙骨29-侧模次龙骨。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意,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半径不小于25米,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内设有若干弧形梁2,以圆心为中心的辐射梁3,在最外侧的弧形梁下设有支柱4,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的直边5下设有支柱6,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浇注厚度100mm,所述的弧形梁2、辐射梁3的截面高为550-1000mm、宽为300-400mm,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下设有楼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8、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7。如图5、6、7所示意,楼模板支撑体系8采用Φ48×2.8mm轮扣式钢管满堂支撑架,包括若干立杆15和横杆(或水平拉杆)相互连接构成的立体矩阵结构,立杆15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均为900mm,在立杆15之间设有剪刀撑9,立杆15总高度不低于7.7米,位于中部的横杆16之间间距不超过1200mm,最上方横杆14与顶板之间间距为600mm,最下端横杆17(或扫地杆)与地面距离为350mm,在立杆15上方设有可调托座12,可调托座12上方设主龙骨10,主龙骨10上垂直方向设次龙骨11,次龙骨11上方为楼板模板13,在立杆15底部垫有边长不小于250的矩形模板18。所述的楼板模板13(或面板)为1830mm×915mm×12mm厚覆膜多层板;次龙骨11为38×68mm木方(小梁),间距不超过200mm;主龙骨10为Ф48×2.8mm钢管(或主梁),如图8、9所示意,所述的梁模板(面板)包括梁底模20和梁侧模19,梁底模20采用1830mm×915mm×12mm厚覆膜多层板进行配模、次龙骨21为38×68mm木方(小梁),主龙骨22为Ф48×2.8mm单钢管(主梁),梁侧模19采用1830mm×915mm×12mm厚覆膜多层板进行配模,侧模次龙骨29采用38mm*68mm木方,侧模主龙骨28采用双钢管Φ48mm*2.8mm,两侧的侧模主龙骨采用Φ14mm对拉螺栓27加固,梁底模20支撑体系包括,在一个支撑部位中部设有一个承重的中立杆24,在中立杆两侧距离450mm设有侧立杆23、25,在中立杆和两侧的侧立杆之间设有横向杆26,横向杆26间距1200mm,在中立杆和侧立杆顶部设有可调托座,可调托座上方连接主龙骨22,主龙骨22上方设次龙骨21,次龙骨21上方设梁底模板20,梁底模板20两侧为梁侧模板19,梁侧模板19外侧为次龙骨29和主龙骨28,在相对应的主龙骨之间设连接对拉螺杆27,在中立杆及侧立杆最下端垫有边长不小于250的矩形模板。所述的中立杆、侧立杆通过横向杆26和楼模板支撑体系中的横杆16连接为一个整体支撑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半径不小于25米,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内设有若干弧形梁(2),以圆心为中心的辐射梁(3),在最外侧的弧形梁下设有支柱(4),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的直边(5)下设有支柱(6),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浇注厚度100mm,所述的弧形梁(2)、辐射梁(3)的截面高为550-1000mm、宽为300-400mm,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下设有楼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8),在弧形梁(2)及辐射梁(3)下侧设有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半径不小于25米,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内设有若干弧形梁(2),以圆心为中心的辐射梁(3),在最外侧的弧形梁下设有支柱(4),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的直边(5)下设有支柱(6),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浇注厚度100mm,所述的弧形梁(2)、辐射梁(3)的截面高为550-1000mm、宽为300-400mm,在半圆形混凝土顶板(1)下设有楼板模板及其支撑系统(8),在弧形梁(2)及辐射梁(3)下侧设有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楼模板支撑体系(8)采用Φ48×2.8mm轮扣式钢管满堂支撑架,包括若干立杆(15)和横杆相互连接构成的立体矩阵结构,立杆(15)的纵向和横向间距均为900mm,在立杆(15)之间设有剪刀撑(9),立杆(15)总高度不低于7.7米,位于中部的横杆(16)之间间距不超过1200mm,最上方横杆(14)与顶板之间间距为600mm,最下端横杆(17)与地面距离为350mm,在立杆(15)上方设有可调托座(12),可调托座(12)上方设主龙骨(10),主龙骨(10)上垂直方向设次龙骨(11),次龙骨(11)上方为楼板模板(13),在立杆(15)底部垫有边长不小于250mm的矩形模板(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圆形混凝土顶板建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板模板(13)为1830mm×915mm×1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芷,籍跃奎,刘勇庆,黄志明,王东亮,李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