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071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包括上滑板,所述上滑板的下方设有球形板,所述球形板内嵌设有上抗拉板,所述上抗拉板的下端连接有下抗拉板,所述下抗拉板与所述球形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抗拉板下端嵌设有球冠,所述球冠下方设有下滑板,所述下滑板与所述下抗拉板之间卡接;所述上滑板的下方两侧连接有侧面拉钩,所述侧面拉钩卡接在所述球形板的外侧,所述侧面拉钩与所述下抗拉板之间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拉拔力作用时满足转角功能,能够满足竖向承载、延长地震周期、横向和纵向往复位移时的运动消耗能量、承载拉拔力,能够在拉拔力作用时实现滑动方向的转动。

A two-way sliding tension friction pendul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擦摆,具体是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
技术介绍
传统的摩擦摆采用钟摆原理,可以实现往复运动摩擦消耗能量,通过增大有效半径可以延长周期,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一般传统摩擦摆可以满足以下的设计要求:竖向承载、延长地震周期、往复运动消耗能量、滑动方向的转动。随着现代大跨度梁结构应用的普遍性,需要摩擦摆支座可以承担竖向拉拔力,同时满足可以滑动方向的转动功能,然而目前使用的摩擦摆并不能满足此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拉拔力作用时满足转角功能,能够满足竖向承载、延长地震周期、横向和纵向往复位移时的运动消耗能量、承载拉拔力,能够在拉拔力作用时实现滑动方向的转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包括上滑板,所述上滑板的下方设有球形板,所述球形板内嵌设有上抗拉板,所述上抗拉板的下端连接有下抗拉板,所述下抗拉板与所述球形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下抗拉板下端嵌设有球冠,所述球冠下方设有下滑板,所述下滑板与所述下抗拉板之间卡接;所述上滑板的下方两侧连接有侧面拉钩,所述侧面拉钩卡接在所述球形板的外侧,所述侧面拉钩与所述下抗拉板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滑板的下侧面为弧面形,所述上滑板的下侧面固定有第一镜面板,所述第一镜面板为弧面形。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板的上侧面与所述上滑板的下侧面匹配,所述球形板的上侧面固定有第一滑动板。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板靠近所述上抗拉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肩,所述上抗拉板靠近所述球形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肩,所述第一斜肩与所述第二斜肩配合;所述第一斜肩与所述第二斜肩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板。进一步地,所述球形板的下侧面为第一曲面,所述下抗拉板的上侧面为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配合设置;所述第二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之间设有第三滑动板。进一步地,所述上抗拉板的下侧面延伸设有下凸块,所述下抗拉板的上侧面设有上凸块,所述上凸块与所述下凸块抵接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抗拉板与所述下抗拉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抗拉板的下端开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的上壁固定有第六滑动板;所述球冠的上侧面为配合所述上凹槽上壁的球面,所述球冠的上侧面与所述第六滑动板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下滑板的上侧面开有凸形槽,所述球冠置于所述凸形槽内;所述下滑板的上端边缘设有向内翻折的折边,所述下抗拉板的下端边缘设有向外翻折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折边卡接。进一步地,所述侧面拉钩截面呈L型,所述侧面拉钩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滑板上;所述侧面拉钩上固定有第四滑板和第二镜面板,所述下抗拉板外侧固定有第五滑板,所述第五滑板与所述第二镜面板配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上抗拉板4与下抗拉板14之间嵌设球形板8,下抗拉板14与下滑板19之间嵌设,能够承载竖向承载;2、本专利技术球形板8与上抗拉板4配合使用,能够承受竖向拉拔载荷,在支座受拉时,依然可以实现转动,同时能够实现转角功能;3、本专利技术上滑板1与球形板8之间的弧形连接,以及下滑板19与下抗拉板14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支座能够承载横向位移;4、本专利技术利用上滑板1与下抗拉板14实现滑动位移;5、本专利技术在下滑板19上设置了曲面,曲面可以保证复位功能;同时,利用钟摆的原理,下滑板19设置了曲面,曲面可以实现延长地震周期;6、本专利技术通过反复滑动,消耗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从而保护建筑物;7、本专利技术增加各种实现转动功能的零部件,实现了在拉拔力作用时满足转角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2是AA剖面图;图3是图2的分解图;图中,1、上滑板,2、第一镜面板,3、第一滑动板,4、上抗拉板,401、第一斜肩,402、下凸块,5、螺栓,6、第二滑动板,7、第三滑动板,8、球形板,801、第二斜肩,802、第一曲面,9、侧面拉钩,10、螺栓,11、第四滑板,12、第二镜面板,13、第五滑板,14、下抗拉板,1401、第二曲面,1402、上凸块,1403、卡块,1404、上凹槽,15、第六滑动板,16、球冠,17、第七滑动板,18、第三镜面板,19、下滑板,1901、凸形槽,1902、折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包括上滑板1,上滑板1的下方设有球形板8,球形板8内嵌设有上抗拉板4,上抗拉板4的下端连接有下抗拉板14,下抗拉板14与球形板8之间滑动连接;下抗拉板14下端嵌设有球冠16,球冠16下方设有下滑板19,下滑板19与下抗拉板14之间卡接;上滑板1的下方两侧连接有侧面拉钩9,侧面拉钩9卡接在球形板8的外侧,侧面拉钩9与下抗拉板14之间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滑板1的下侧面为弧面形,上滑板1的下侧面固定有第一镜面板2,第一镜面板2为弧面形与上滑板1的下侧面相匹配,便于上抗拉板4的滑动,能实现纵向滑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分解方便,图3中将球形板8的两半截面分开示意),球形板8的截面呈倾斜的L型,球形板8的上侧面与上滑板1的下侧面匹配,为弧形面,球形板8的上侧面固定有第一滑动板3,第一滑动板3与第一镜面板2相接触滑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球形板8靠近上抗拉板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肩801,上抗拉板4靠近球形板8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肩401,第一斜肩401与第二斜肩801配合,第一斜肩401与第二斜肩801均是倾斜设置或者弧面设置;第一斜肩401与第二斜肩801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板6,便于球形板8与上抗拉板4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球形板8的下侧面为第一曲面802,下抗拉板14的上侧面为第二曲面1401,第二曲面1401与第一曲面802配合设置,其中,第二曲面1401为环形,环形的外边缘为平面,环形的中心设有上凸块1402;第二曲面1401与第一曲面802之间设有第三滑动板7,便于球形板8与下抗拉板14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上抗拉板4的下侧面延伸设有下凸块402,下抗拉板14的上侧面设有上凸块1402,上凸块1402与下凸块402抵接且固定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上凸块1402与下凸块402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螺栓5的上端嵌入在上抗拉板4内。具体的,如图3所示,下抗拉板14的下端开有上凹槽1404,其上壁为球面,上凹槽1404的上壁固定有第六滑动板15;球冠16的上侧面为配合上凹槽1404上壁的球面,球冠16的上侧面与第六滑动板15接触,形成二者之间的滑动连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滑板(1),所述上滑板(1)的下方设有球形板(8),所述球形板(8)内嵌设有上抗拉板(4),所述上抗拉板(4)的下端连接有下抗拉板(14),所述下抗拉板(14)与所述球形板(8)之间滑动连接;/n所述下抗拉板(14)下端嵌设有球冠(16),所述球冠(16)下方设有下滑板(19),所述下滑板(19)与所述下抗拉板(14)之间卡接;/n所述上滑板(1)的下方两侧连接有侧面拉钩(9),所述侧面拉钩(9)卡接在所述球形板(8)的外侧,所述侧面拉钩(9)与所述下抗拉板(14)之间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滑板(1),所述上滑板(1)的下方设有球形板(8),所述球形板(8)内嵌设有上抗拉板(4),所述上抗拉板(4)的下端连接有下抗拉板(14),所述下抗拉板(14)与所述球形板(8)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下抗拉板(14)下端嵌设有球冠(16),所述球冠(16)下方设有下滑板(19),所述下滑板(19)与所述下抗拉板(14)之间卡接;
所述上滑板(1)的下方两侧连接有侧面拉钩(9),所述侧面拉钩(9)卡接在所述球形板(8)的外侧,所述侧面拉钩(9)与所述下抗拉板(14)之间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板(1)的下侧面为弧面形,所述上滑板(1)的下侧面固定有第一镜面板(2),所述第一镜面板(2)为弧面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板(8)的上侧面与所述上滑板(1)的下侧面匹配,所述球形板(8)的上侧面固定有第一滑动板(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板(8)靠近所述上抗拉板(4)的一端设有第二斜肩(801),所述上抗拉板(4)靠近所述球形板(8)的一端设有第一斜肩(401),所述第一斜肩(401)与所述第二斜肩(801)配合;所述第一斜肩(401)与所述第二斜肩(801)之间设有第二滑动板(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双向滑动抗拉型摩擦摆,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板(8)的下侧面为第一曲面(802),所述下抗拉板(14)的上侧面为第二曲面(1401),所述第二曲面(1401)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安特斯密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