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83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27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包括: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100摄氏度以上,并进行搅拌;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灌封材料有效地对相变物质溢出的相变粉体进行再次吸附,并且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灌封材料在填充相应容器时,提高灌封材料的填充密度。

Secondary adsorption of phase change powder based on metal ox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灌封胶在未固化前属于液体状,具有流动性,胶液黏度根据产品的材质、性能、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灌封胶完全固化后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固化后可以起到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导热、保密、防腐蚀、耐温、防震的作用。为了提高电子灌封胶的性能,会在灌封材料中加入相变粉体。而在实际应用中,首次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相变物质会出现相变粉体溢出的情况,导致灌封材料“漏油”的现象,影响灌封材料的品质;另一方面,相变粉体溢出降低了产品的储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经过二次吸附处理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灌封胶的相变粉体溢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包括:S1、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S2、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S3、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70-12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对相变物质的加热温度需要比相变温度高20-60℃,因此,一般设定温度范围70-120℃。S4、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得到第二相变物质之后,包括:S5、对步骤S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步骤S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之后,包括:S6、将经步骤S5处理后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过筛,得到粉粒状的第二相变物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的进行搅拌,包括: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在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的条件下进行搅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的进行搅拌,还包括:搅拌时间为30至60分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包括:将第一相变物质置于反应釜内加热至80至100摄氏度,并将反应釜内抽真空后进行搅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抽真空的时间持续5-40min,持续搅拌时间为15-90min。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铜和氧化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经过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处理的灌封材料,具备了优异的吸热和控温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电子灌封胶内电子设备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内,不会发生过热的情况;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灌封材料还包括有金属氧化物作为第二吸附载体,有效地对相变物质溢出的相变粉体进行再次吸附,并且增加了灌封材料的流动性,使得灌封材料在填充相应容器时,提高灌封材料的填充密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101、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具体的,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和所述相变粉体混合后得到,第一相变物质(即首次吸附相变粉体后得到的物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相变物质可以是直接获取到的成品,也可以是厂家自身制备的材料,此处具体不作限定。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变粉体选自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烷烃蜡、石蜡、脂肪酸、PE蜡和PP蜡;所述烷烃蜡的烷烃碳原子数介于10-60之间。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相变物质置于反应釜内加热至80至100摄氏度,并将反应釜内抽真空后进行搅拌。所述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抽真空的时间持续5-40min,持续搅拌时间为15-90min。102、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103、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70-12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对相变物质的加热温度需要比相变温度高20-60℃,因此,一般设定温度范围70-120℃。示例性的,步骤103可以先加热再搅拌,也可以加热和搅拌同时进行。示例性的,可以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在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的条件下搅拌30至60分钟。104、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进一步的,由于冷却至常温后的第二相变物质有可能存在粉块,因此,可以对对步骤10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并进行10~100目筛的过筛,得到粉粒状的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5至20份所述第一吸附载体存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中有80至95份所述相变粉体存在。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混合后得到,所述第二相变物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1至10份所述第二吸附载体存在;其中,每100份重量的所述第二相变物质中有90至99份所述第一相变物质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是在第一吸附载体首次吸附相变粉体之后,经过二次吸附处理得到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二次吸附处理可以理解为“再次吸附处理”,即可以为第二次吸附,也可以为第三或第四次吸附,此处具体不作限定。经过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nS2、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nS3、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70至12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nS4、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80至10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所述第一相变物质为吸附相变粉体后的第一吸附载体,所述第一吸附载体为石墨、气凝胶或胶囊;
S2、在搅拌后的第一相变物质中加入第二吸附载体,所述第二吸附载体为金属氧化物;
S3、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加热到70至120摄氏度,并进行搅拌;
S4、将搅拌均匀后的,且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冷却至常温,得到第二相变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第二相变物质之后,包括:
S5、对步骤S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步骤S4中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粉碎之后,包括:
S6、将经步骤S5处理后的第二相变物质进行过筛,得到粉粒状的第二相变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氧化物的相变粉体二次吸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进行搅拌,包括:
将加入第二吸附载体后的第一相变物质置于行星搅拌机内,在速度30转/分钟的条件下,真空度介于-0.04至-0.10Mpa的条件下进行搅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金属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张秋兵杨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