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包括:转轴,其上套设有能够轴向移动的滑块,其上还螺纹连接有旋拧件;张紧组件,设有多个并环绕设在转轴周围,包括张紧条、两个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其中,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张紧条和转轴上,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滑块上;以及支撑架,包括两个立式支架,两个立式支架上均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中设有用于转动支撑转轴的一对轴承,其中,通过转动旋拧件来推动滑块,进而带动张紧组件向外扩张,以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转轴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一对轴承上,以实现转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对成卷状态的高压线束进行放线,能够提高高压线束的放线效率。
A kind of new energy vehicle high voltage harness setting out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
,具体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式各样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陆续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油汽车相比新增了许多电器件,大大增加了整车电路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多的高压线束被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由于高压线束来料时大多都是成卷状态,在使用这些高压线束时,都要先对成卷状态的高压线束进行放线,然后剪下需要长度的线束。整个一卷高压线束散开后长度超过500米,若是将成卷状态的高压线束散开操作,占用场地很大,不具备实践性,目前,通常都是将一卷高压线束睡倒放置在地面上,以防止倾倒,然后人工绕着高压线束走动来放线,以剪取需要长度的线束,这样的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以便于对成卷状态的高压线束进行放线,提高高压线束的放线效率。为此,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包括:转轴,其上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处套设有能够沿所述转轴轴向移动的滑块,所述螺纹段处还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的旋拧件;张紧组件,设有多个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转轴周围,包括用于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的张紧条、两个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上;以及支撑架,其顶部设有一对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中设置有用于转动支撑所述转轴的一对轴承,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拧件使得所述滑块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张紧组件向外扩张,以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一对轴承上,以实现所述转轴的转动。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张紧组件中的两个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沿着所述转轴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在紧邻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连杆上,所述滑块沿转轴的端部向中部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张紧组件向外扩张。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由两个子杆组成,所述两个子杆并列设置并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连杆的与第一连杆铰接的一端处于所述间隙中。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固设有两个铰接座,单个所述张紧组件中的两个第一连杆平行设置,单个所述张紧组件中的两个第一连杆分别铰接在所述两个铰接座上。进一步地,所述张紧组件设有四个,且间隔均匀的环向布置在所述转轴的周围。进一步地,所述旋拧件为螺母。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上设有V型开口或U型开口,所述转轴放置在所述一对轴承上并且处于所述V型开口或U型开口中。本技术的放线工装具有能够将高压线束卷张紧固定的张紧组件,在将高压线束卷张紧固定后,将转轴架设在连接座中的轴承上,通过转轴和轴承能够实现高压线束卷的转动,这样在对高压线束卷进行放线时,只需人工握住线束的头部并进行牵拉,高压线束卷随着转轴转动,便可以将线束抽取出来,十分方便,人工劳动强度还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放线效率高的特点。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的主视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的侧视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的俯视结构;以及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的主视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转轴;2、滑块;3、旋拧件;4、张紧组件;41、张紧条;42、第一连杆;421、子杆;43、第二连杆;5、支撑架;51、基座;52、立式支架;6、连接座;7、轴承;8、铰接座;9、限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包括转轴1、用于张紧固定高压线束卷的张紧组件4、支撑架5、以及连接座6。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转轴1上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处套设有能够沿所述转轴1轴向移动的滑块2,所述螺纹段处还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2的旋拧件3,通过旋拧所述旋拧件3能够推动所述滑块2在转轴1上移动。所述张紧组件4设有四个,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转轴1周围,所述张紧组件4包括用于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的张紧条41、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其中,所述第一连杆42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张紧条41和转轴1上,所述第一连杆42设有两个以便于稳定支撑所述张紧条41,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4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2上,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拧件3使得所述滑块2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连杆43移动,以使所述张紧条41向外扩张,能够实现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如图1至4所示,所述支撑架5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基座51和焊接在所述基座51两侧的两个立式支架52,所述连接座6设有两个,分别固设在所述两个立式支架52的顶部,所述连接座6中设置有用于转动支撑所述转轴1的一对轴承7,所述一对轴承7水平并列布置,所述轴承7的轴承内圈中设有支撑轴,所述轴承7通过支撑轴连接在所述连接座6中,所述轴承7的轴承内圈固定外圈旋转。其中,在将转轴1以及张紧组件4穿入高压线束卷内壁并将高压线束卷张紧固定后,将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一对并列布置的轴承7之间并位于所述一对轴承7之上,即将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架设在两个连接座6中的一对轴承7上,此时所述转轴1与所述一对轴承7的轴承外圈均接触,能够实现所述转轴1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座6上。如图1至4所示,单个张紧组件4中的所述两个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沿着所述转轴1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连杆43铰接在紧邻所述第二连杆43的第一连杆42上,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杆42和第二连杆43整体呈“人”字形,所述滑块2沿转轴1的端部向中部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张紧组件4向外扩张。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杆42由两个子杆421组成,所述两个子杆421尺寸相同并且并列设置,两个子杆421之间留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与第一连杆42铰接的一端处于所述间隙中。这样一来,不仅便于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的铰接安装,还使得所述第二连杆43对第一连杆42的推力没有偏斜分散,能够集中在第一连杆42上。如图1至4所示,所述转轴1上焊接有两个铰接座8,单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轴(1),其上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处套设有能够沿所述转轴(1)轴向移动的滑块(2),所述螺纹段处还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2)的旋拧件(3);/n张紧组件(4),设有多个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转轴(1)周围,包括用于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的张紧条(41)、两个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其中,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4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2)上;以及/n支撑架(5),其顶部设有一对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中设置有用于转动支撑所述转轴(1)的一对轴承(7),/n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拧件(3)使得所述滑块(2)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张紧组件(4)向外扩张,以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一对轴承(7)上,以实现所述转轴(1)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1),其上具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处套设有能够沿所述转轴(1)轴向移动的滑块(2),所述螺纹段处还螺纹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2)的旋拧件(3);
张紧组件(4),设有多个并环绕设置在所述转轴(1)周围,包括用于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的张紧条(41)、两个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其中,所述第二连杆(4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42)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2)上;以及
支撑架(5),其顶部设有一对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中设置有用于转动支撑所述转轴(1)的一对轴承(7),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旋拧件(3)使得所述滑块(2)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张紧组件(4)向外扩张,以张紧高压线束卷内壁,所述转轴(1)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一对轴承(7)上,以实现所述转轴(1)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放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张紧组件(4)中的两个第一连杆(42)以及第二连杆(43)沿着所述转轴(1)的轴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连杆(43)铰接在紧邻所述第二连杆(43)的第一连杆(42)上,所述滑块(2)沿转轴(1)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许久,张厚宝,陶康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