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64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多组输送线,各组输送线呈上下布置,每组输送线均包括多个传输模块以及一个输送模块,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各传输模块的尾端均与输送模块的首端对接,各传输模块的首端用于分别与分拣设备的不同的上包台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的货物并将货物输送至输送模块。本申请的输送线通过设置多个传输模块能够与多个上包台配合,可以提高分拣设备的单位时间分拣量,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模块中输送单元的利用率;此外,本申请的输送线采用上下设置的多层结构,在横向空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分拣设备的分拣量增大。

A conveying mechanism of sor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分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快递物流行业市场快速发展,使得分拣机行业也随之兴旺,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分拣机为交叉带分拣机,此种设备庞大、结构复杂,很难实现模块化,不仅生产安装周期长,而且制造成本较高;由于设备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设备对场地要求也会很高,场地不规则、面积较小的企业均无法安装这种设备。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1000009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分拣设备,该分拣设备包括上包模块、集包模块、输送模块、识别模块以及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分拣货物的信息以及判断待分拣货物的本身属性,并将上述这些信息反馈到控制器;所述上包模块用于将经过识别模块处理后的待分拣货物输送到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包模块的待分拣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分拣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工作;所述集包模块用于收集分拣后的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分拣端,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所述输送单元的分拣端与所述集包模块对接,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传输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朝输出端和分拣端两个方向输送货物。上述专利文献的输送模块本身作为输送线,不需要环形轨道,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能够适应任意不规则形状的场地,同时可实现设备快速、批量化生产及组装,一旦其中一个输送单元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实现输送单元的安装更换。但是,目前这种分拣设备仍有部分不足,该设备相对于传统的交叉带式分拣机,分拣量还是稍差一点,该分拣设备前几台输送单元的速度会明显低于后面输送单元的速度,后方输送单元的利用率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多组输送线,各组输送线呈上下布置,每组输送线均包括多个传输模块以及一个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各传输模块的尾端均与所述输送模块的首端对接,各传输模块的首端用于分别与分拣设备的不同的上包台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的货物并将货物输送至所述输送模块。本申请的输送单元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所述的输送单元。本申请的输送线通过设置多个传输模块能够与多个上包台配合,可以提高分拣设备的单位时间分拣量,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模块中输送单元的利用率;此外,本申请的输送线采用上下设置的多层结构,在横向空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分拣设备的分拣量增大。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一个传送带或多个依次对接的传送带。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线有两组。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梁以及与所述支撑梁连接的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上部和中部,两个所述输送模块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承重支架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中部,可以为正中间,但并不限定为正中间,本申请所说的上部可以为最上端,但并不限定为最上端。上方的承重支架供上方的输送线安装,中间的承重支架供下方的输送线安装,上下层互不干涉,且可以共用支撑梁,更加节省空间,安装方便快捷,节省成本。于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输入端,所述输送模块的首端的第一个输送单元的所述输入端设有缓冲单元,多个所述传输模块的尾端均与所述缓冲单元对接。设置缓冲单元可以便于多个传输模块能够更好的与输送模块对接,所述缓冲单元可以接收来自多个传输模块的货物,并使得货物可以有序的输送到输送单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输送线通过设置多个传输模块能够与多个上包台配合,可以提高分拣设备的单位时间分拣量,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模块中输送单元的利用率;此外,本申请的输送线采用上下设置的多层结构,在横向空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分拣设备的分拣量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与上包台配合的输送模块的原理图;图4是输送单元的一种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集包模块;2、输送单元;3、输出端;4、输入端;5、分拣端;6、传输模块;7、输送模块;8、安装架;9、支撑梁;10、承重支架;11、第一导向挡板;12、第二导向挡板;13、第一底板;14、挡边;15、第二底板;16、阻挡板;17、贯穿口;18、机架;19、传输机构;20、电机;21、传动组件;22、上包台;23、缓冲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架8以及设置在安装架8上的多组输送线,各组输送线呈上下布置,每组输送线均包括多个传输模块6以及一个输送模块7,输送模块7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2,各传输模块6的尾端均与输送模块7的首端对接,各传输模块6的首端用于分别与分拣设备的不同的上包台22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22的货物并将货物输送至输送模块7。本申请的输送单元2为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的输送单元2。本申请的输送线通过设置多个传输模块6能够与多个上包台22配合,可以提高分拣设备的单位时间分拣量,从而能够提高输送模块7中输送单元2的利用率;此外,本申请的输送线采用上下设置的多层结构,在横向空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能够使分拣设备的分拣量增大。实际运用时,传输模块6包括一个传送带或多个依次对接的传送带。传送模块的传送带能够输送货物。如图1和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输送线有两组。安装架8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梁9以及与支撑梁9连接的承重支架10,承重支架10有两组,分别设置在支撑梁9的上部和中部,两个输送模块7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承重支架10上。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中部,可以为正中间,但并不限定为正中间,本申请所说的上部可以为最上端,但并不限定为最上端。上方的承重支架10供上方的输送线安装,中间的承重支架10供下方的输送线安装,上下层互不干涉,且可以共用支撑梁9,更加节省空间,安装方便快捷,节省成本。于本实施例中,两个输送线的输送单元2上下一一对应,输送单元2包括输出端3,相互对应的上下两个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能够将货物输送至分拣设备的同一个集包模块(图1和2中省略未画出)中。上下对应的输送单元2共用一个集包模块,能够大大节省集包模块的数量。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位于下方的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设置有第一导向挡板11,第一导向挡板11倾斜设置,用于将来自对应输出端3的货物导出至对应的集包模块;位于上方的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设置有第二导向挡板12,第二导向挡板12用于将来自对应输出端3的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或者输送至对应的第一导向挡板11。通过两块挡板,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多组输送线,各组输送线呈上下布置,每组输送线均包括多个传输模块以及一个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各传输模块的尾端均与所述输送模块的首端对接,各传输模块的首端用于分别与分拣设备的不同的上包台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的货物并将货物输送至所述输送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多组输送线,各组输送线呈上下布置,每组输送线均包括多个传输模块以及一个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各传输模块的尾端均与所述输送模块的首端对接,各传输模块的首端用于分别与分拣设备的不同的上包台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的货物并将货物输送至所述输送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一个传送带或多个依次对接的传送带。


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杭杰黄菊新陈佳杭陈垂智范酬肖攀张浩雨朱文瑾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