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结构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车尾大都没有设置防护结构,若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较多,经常会出现追尾的现象,而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在车体上,影响车内的人,且撞击时,会刮花或撞坏车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目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开设有滑腔,所述滑腔的两侧均安装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壳的下端中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和滑腔的内部相通,所述通槽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所述固定壳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抗压机构,所述固定壳的下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呈框形结构,所述卡槽位于两个凹槽的外部,所述固定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固定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开设有滑腔(2),所述滑腔(2)的两侧均安装有缓冲机构(3),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中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和滑腔(2)的内部相通,所述通槽(5)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6),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均安装有抗压机构(8),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所述卡槽(11)呈框形结构,所述卡槽(11)位于两个凹槽(7)的外部,所述固定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背面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包括固定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1)的内部开设有滑腔(2),所述滑腔(2)的两侧均安装有缓冲机构(3),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中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和滑腔(2)的内部相通,所述通槽(5)的内部安装有挤压机构(6),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两侧均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均安装有抗压机构(8),所述固定壳(1)的下端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所述卡槽(11)呈框形结构,所述卡槽(11)位于两个凹槽(7)的外部,所述固定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背面开设有插槽(10),所述插槽(10)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机构(9),所述固定板(12)的两侧均插设有安装螺栓(4),所述安装螺栓(4)均贯穿固定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缓冲机构(3)均包括第一楔形块(31),所述第一楔形块(31)均滑动连接在滑腔(2)的内部,所述第一楔形块(31)远离滑腔(2)中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32),所述固定柱(32)远离滑腔(2)中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34),所述滑块(34)均滑动连接在滑腔(2)的内部,所述滑块(34)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35),所述通孔(35)的内部均插设有定位杆(36),所述定位杆(36)远离滑腔(2)中部的一端均穿过通孔(35)的内部且均固定连接在滑腔(2)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2)的内部均开设有插孔(33),所述插孔(33)的开口处均设置在所在固定柱(32)远离滑腔(2)中部的一侧,所述插孔(33)的直径均和同侧滑块(34)上开设的通孔(35)的直径相同且均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36)位于所在滑块(34)外部的一端外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