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9332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监控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监控装置工作以及通过监控装置获取信号数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可伸缩底座以及可枢转安装于底座的摄像装置,所述底座可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切换,所述底座包括中部具有空腔的第一壳体、可滑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以及可滑动套设于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在监控装置设置可伸缩底座,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的相互配合,控制监控装置在车内的不同高度,且其体积较小,在缩回状态时高度较低,不会影响车内的使用,且适用不同安装环境。

A high reliability remote management system of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监控
,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安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公共汽车,其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现有的公共汽车都设置有监控装置,通过监控装置与系统终端(如云平台、数据终端)连接,控制监控装置获取所需的信息(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其中图像信息尤为重要,对保护司机人身安全、乘客人身和财产安全尤为重要,是维护法律法规,遵守道德修养的重要依据。但是,现有的监控装置一般不能伸缩移动,无法获得更全面的数据信息。即使有可伸缩的监控装置,其长度和体积都较大,有可能在行驶中遇到损坏,也不能适用于车内各个地方,例如:车中央,因其长度较长,体积较大容易对乘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旨在系统终端可以控制监控装置伸缩移动,获取更全面的数据信息,同时监控装置的可伸缩结构体积较小,可以适用于车内各个地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监控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监控装置工作以及通过监控装置获取信号数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可伸缩底座以及可枢转安装于底座的摄像装置,所述底座可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切换,所述底座包括中部具有空腔的第一壳体、可滑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以及可滑动套设于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摄像装置可枢转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有用于驱动摄像装置转动、用于驱动第二壳体滑动和用于驱动第三壳体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伸出状态时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第一壳体内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为中部具有空腔的圆柱状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高度呈阶梯状上升,三责之间高度差为0.3cm-0.6cm。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安装于基座的摄像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驱动端与基座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旋转电机以及与旋转电机驱动端相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第一滚珠丝杠相配合的第一丝杠螺母,驱动第二旋转电机可带动第二壳体在缩回第一壳体内腔和伸出第一壳体内腔的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旋转电机以及与旋转电机驱动端相连接的第一滚珠丝杠,所述第三壳体设有与第二滚珠丝杠相配合的第二丝杠螺母,驱动第三旋转电机可带动第三壳体在缩回第二壳体内腔和伸出第二壳体内腔的位置之间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导滑槽,所述第三壳体设有可滑动安装于导滑槽的导向块,所述导滑槽远离第一壳体一端设有用于限制导向块的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监控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三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各个装置之间的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底壁设有安装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监控装置设置可伸缩底座,通过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的相互配合,控制监控装置在车内的不同高度,且其体积较小,在缩回状态时高度较低,不会影响车内的使用,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监控装置可以避免在其中一个装置发生故障时无法调整高度和位置,错失应获取的信号数据,且适用不同安装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伸出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缩回状态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伸出状态剖面示意图;在本专利技术中,1为监控装置,10为第一驱动装置,11为摄像头,12为基座,2为第一壳体,21为安装部,3为第二壳体,30为第二驱动装置,31为第一丝杠螺母,32为第一滚珠丝杠,4为第三壳体,40为第三驱动装置,41为第二丝杠螺母,42为第二滚珠丝杠,5为导滑槽,51为导向块,52为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该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监控装置1,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监控装置1工作以及通过监控装置1获取信号数据,所述监控装置1包括可伸缩底座以及可枢转安装于底座的摄像装置,所述底座可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切换,所述底座包括中部具有空腔的第一壳体2、可滑动套设于第一壳体2的第二壳体3以及可滑动套设于第二壳体3的第三壳体4,所述摄像装置可枢转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4,所述第一壳体2分别设有用于驱动摄像装置转动、用于驱动第二壳体3滑动和用于驱动第三壳体4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0、第二驱动装置30和第三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第三壳体4处于伸出状态时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第三壳体4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3和第三壳体4处于第一壳体2内腔。在监控装置1设置可伸缩底座,通过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以及第三壳体4的相互配合,控制监控装置1在车内的不同高度,且其体积较小,在缩回状态时高度较低,不会影响车内的使用,同时通过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监控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监控装置工作以及通过监控装置获取信号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可伸缩底座以及可枢转安装于底座的摄像装置,所述底座可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切换,所述底座包括中部具有空腔的第一壳体、可滑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以及可滑动套设于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摄像装置可枢转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有用于驱动摄像装置转动、用于驱动第二壳体滑动和用于驱动第三壳体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伸出状态时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第一壳体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无线连接的监控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监控装置工作以及通过监控装置获取信号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可伸缩底座以及可枢转安装于底座的摄像装置,所述底座可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切换,所述底座包括中部具有空腔的第一壳体、可滑动套设于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以及可滑动套设于第二壳体的第三壳体,所述摄像装置可枢转安装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分别设有用于驱动摄像装置转动、用于驱动第二壳体滑动和用于驱动第三壳体滑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伸出状态时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处于第一壳体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为中部具有空腔的圆柱状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高度呈阶梯状上升,三责之间高度差为0.3cm-0.6c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固定安装于基座的摄像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的物联网远程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