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30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该转向架包括防护组件、承载鞍、侧架及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承载鞍包括连接侧架和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鞍部外端的安装部,安装部的外端面与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轴承的外端面之外,鞍部形成有与轴承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外端面与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两侧面分别与鞍部的两承接面贴合。该转向架能够实现发电机的方便、稳固安装,且该转向架可以防止异物进入发电机的机壳,使发电机转子和定子处于密封环境中,保证了发电机的稳定运行。

A kind of railway vehicle and its bog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大多为设置有承载鞍的转向架。这种转向架沿横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侧架,轮对连在两个侧架之间,侧架设有导框,轮轴的端部穿过车轮伸到侧架的导框下方,轮轴端部设有轴承,承载鞍包括鞍部,鞍部安装在导框内,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与轴承的外周面配合接触的配合面,鞍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与侧架接触的平面。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对轨道车辆运用状态、行驶状态、所载货物状态和安全状态的监测需求日益突出,但这些需求普遍需要使用传感器、控制器等用电部件实现,而目前我国的轨道车辆没有外部供电,无法满足这些部件的用电需求。研究发现,在轨道车辆上布设发电机,利用轨道车辆的动能发电,是一种可行的供电方案。而如何将发电机稳固地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并保证发电机运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所述转向架还包括: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包括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所述鞍部外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端面与所述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之外;所述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半环形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鞍部的两所述承接面贴合。该转向架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应用时,可以将发电机的机壳安装于承载鞍的环形安装面,在环形安装面的支撑作用下,发电机的机壳稳固在既定位置,保证了发电机的安装稳固性。(2)由于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轴承的外端面之外,这样可以直接沿垂直于轴承的轴线的方向将承载鞍安装在轴承上,便于承载鞍的安装。(3)通过设置上述防护组件,一方面可以密封安装部与轴承之间的间隙,防止异物从该间隙进入发电机的机壳内,使发电机转子和定子处于密封环境中,另一方面可以使承载鞍与轮轴在垂直于轮轴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位置固定,从而使固定于承载鞍的定子与固定于轮轴的转子在垂直于轮轴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位置固定,防止了定子和转子在垂直于轮轴轴线的方向上相对位置不固定导致出现干涉、磨损、破坏等情况。由此,保证了发电机的运行稳定性。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防护体还包括第一接板和/或第二接板;所述第一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承接面;所述第二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平齐,所述第二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第一接板为平板,所述第二接板为半环形板,所述第二接板与所述半环形体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各加强筋沿所述半环形体的周向间隔排布。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防护体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设于所述第二接板和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凸台嵌于所述凹槽。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半环形密封圈,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半环形密封圈嵌装于所述密封圈安装槽,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通过所述半环形密封圈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环形安装面上设有多个连接孔,部分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鞍部,部分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安装部。如上所述的转向架,设于所述鞍部的所述连接孔为螺纹盲孔或通孔;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连接孔为通孔,设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通孔与设于所述第二接板的所述通孔一一对齐。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鞍部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轴承的轴向位置的轴承内止挡和轴承外止挡;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与所述轴承外止挡的内端面平齐。如上所述的转向架,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鞍部为一体铸造结构;或者,所述安装部焊接于所述鞍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所述轨道车辆包括转向架,所述转型架为上述转向架;所述轨道车辆还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机壳安装于所述转向架的承载鞍的环形安装面,所述发电机的定子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安装在所述转向架的轮轴端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安装着发电机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2隐藏侧架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视图;图5为承载鞍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承载鞍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防护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承载鞍;11鞍部,111轴承外止挡,112轴承内止挡,113侧架外止挡,114侧架内止挡,12安装部,a环形安装面,b配合面,c承接面;2侧架;3轮对,31轮轴,32车轮,33轴承;4橡胶垫;5发电机的机壳;6防护组件,61防护体,611半环形体,611a密封圈安装槽,612第一接板,613第二接板,614加强筋,615凸台,62半环形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上下文的描述中,除内周面、外周面的中的内、外,其他“内”“外”均是以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为基准,相对远离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的位置为外,相对靠近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的位置为内。所谓某部件的外端是指该部件远离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的一端。比如,当转向架的纵向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时,位于其左侧的部件的左端即为该部件的外端。请参考图1至图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安装着发电机状态下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隐藏了车轮;图3为图2隐藏侧架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剖视图;图5为承载鞍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承载鞍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防护组件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转向架包括承载鞍1、侧架2和轮对3。如图1所示,侧架2设有导框,轮对3包括车轮32和轮轴31。如图2所示,轮轴31的端部设有轴承33。如图5和图6所示,承载鞍1包括鞍部11和安装部12。其中,鞍部11的上表面形成有平面,鞍部11的下表面形成有配合面b以及位于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c,鞍部11的侧面上设有侧架内止挡114和侧架外止挡113。其中,安装部12固连在鞍部11的外端,安装部12的外端面与鞍部11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a。具体实施例中,安装部12整体呈半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n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包括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所述鞍部外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端面与所述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之外;所述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n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半环形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鞍部的两所述承接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包括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所述鞍部外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端面与所述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之外;所述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
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半环形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鞍部的两所述承接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还包括第一接板和/或第二接板;
所述第一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承接面;
所述第二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平齐,所述第二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板为平板,所述第二接板为半环形板,所述第二接板与所述半环形体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各加强筋沿所述半环形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泽段仕会姚海王春林孔维刚刘新强周国东徐世锋邵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