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转向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的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大多为设置有承载鞍的转向架。这种转向架沿横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侧架,轮对连在两个侧架之间,侧架设有导框,轮轴的端部穿过车轮伸到侧架的导框下方,轮轴端部设有轴承,承载鞍包括鞍部,鞍部安装在导框内,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与轴承的外周面配合接触的配合面,鞍部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与侧架接触的平面。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对轨道车辆运用状态、行驶状态、所载货物状态和安全状态的监测需求日益突出,但这些需求普遍需要使用传感器、控制器等用电部件实现,而目前我国的轨道车辆没有外部供电,无法满足这些部件的用电需求。研究发现,在轨道车辆上布设发电机,利用轨道车辆的动能发电,是一种可行的供电方案。而如何将发电机稳固地固定在轨道车辆上并保证发电机运行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n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包括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所述鞍部外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端面与所述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之外;所述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n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半环形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鞍部的两所述承接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侧架和设在轮轴端部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还包括:
承载鞍,所述承载鞍包括连接所述侧架和所述轴承的鞍部以及固连在所述鞍部外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外端面与所述鞍部的外端面一起形成环形安装面,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位于所述轴承的外端面之外;所述鞍部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配合的配合面以及位于所述配合面两侧的两个承接面;
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安装部内侧的防护体,所述防护体包括半环形体,所述半环形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密封接触,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贴合,所述半环形体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鞍部的两所述承接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还包括第一接板和/或第二接板;
所述第一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侧面平齐,所述第一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承接面;
所述第二接板设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接板的板面与所述半环形体的外端面平齐,所述第二接板设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接板通过紧固件固连于所述安装部的内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板为平板,所述第二接板为半环形板,所述第二接板与所述半环形体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各加强筋沿所述半环形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泽,段仕会,姚海,王春林,孔维刚,刘新强,周国东,徐世锋,邵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