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6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纤维布料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包括布料基层,所述布料基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纤维复合层,所述纤维复合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热熔针刺棉层,所述热熔针刺棉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外布层,采用纤维复合层,纤维复合层采用火山岩与有机植物碳化材料,具备蓄热升温,吸食发热及远红外线三重发热机制,使得此布料更好的具备保温蓄热的功能,更加的环保,天然色彩,无污染,且在冬天可以减少人们穿衣服的厚度,更加方便人们在冬天运动,同时增加人们的舒适度,适用于针织衫、运动服、外套、寝具等诸多领域,使用范围广,可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A kind of cloth with heat preservation and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布料
,具体为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
技术介绍
现在天气气候极端的异常,尤其是在冬天,会出现骤然降温的现象,而温度下降人们穿的衣服越多,现有衣服布料具备保温蓄热效果较差,在冬天穿大量衣服显得整个人臃肿,且不方便活动,舒适度也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包括布料基层,所述布料基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纤维复合层,所述纤维复合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热熔针刺棉层,所述热熔针刺棉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外布层。进一步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加工布料基层,首先准备好棉层原料进行抓松-除尘-梳理-铺棉-编织-浸水-整平-热压定型-冷却消毒成型,从而加工制成布料基层;2)然后加工纤维复合层,分析及模拟火山岩成分的天然矿石及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碳化成粉体,然后将粉体研磨成母粒,将母粒加工成纱线,最后将纱线纺织成纤维复合层;3)将成型后的限位复合层贴合在布料基层的上下表面,然后经过高温烘箱与降温系统,从而使得布料基层与纤维复合层粘接在一起;4)采用低熔点纤维与植物纤维而加工成热熔针刺棉层;5)采用植物纤维加工成外布层,且在加工的过程中,在外布层的表面加入奈纳碳,从而生成外布层;6)通过针织将外布层与热熔针刺棉层相互连接在一起;>7)然后将热熔针刺棉层的另一端面贴合在的上下表面,最后再次通过高温烘箱与降温系统,将布料基层、纤维复合层、热熔针刺棉层与外布层整体进行加工,从而完成布料的加工。进一步的,所述布料基层为非金属垫片材料弹性棉层,且布料基层厚度为0.5~1mm。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复合层为火山岩与有机植物碳化材料复合层,且纤维复合层厚度为0.1~0.3mm。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复合层与热熔针刺棉层的夹层中粘接有丁晴塑胶层,且丁晴塑胶层的厚度为0.05mm。进一步的,所述布料基层、纤维复合层、热熔针刺棉层与外布层的夹层中均填充有低熔点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外布层为奈纳碳复合层,且外布层的厚度为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纤维复合层,纤维复合层采用火山岩与有机植物碳化材料,具备唯一的蓄热升温,吸湿排汗发热及远红外线三重发热机制,使得此布料更好的具备保温蓄热的功能;2.本专利技术更加的环保,天然色彩,无污染,且在冬天可以减少人们穿衣服的厚度,更加方便人们在冬天运动,同时增加人们的舒适度;3.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针织衫、运动服、外套、寝具等诸多领域,使用范围广,可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纤维复合层本体升温测试报告图。图中:1、布料基层;2、纤维复合层;3、热熔针刺棉层;4、外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包括布料基层1,布料基层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纤维复合层2,纤维复合层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热熔针刺棉层3,热熔针刺棉层3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外布层4;布料基层1为非金属垫片材料弹性棉层,且布料基层1厚度为0.5~1mm,加工布料基层1时,首先将准备好的棉层原料通过开松、梳理、铺网等工艺铺好,形成简单的布料基层1;纤维复合层2为火山岩与有机植物碳化材料复合层,且纤维复合层2厚度为0.1~0.3mm;与其他纤维层作用于人体时的对比数据:时间纤维复合层其他纤维层16min33.8℃30.7℃18min33.9℃30.9℃20min33.9℃31.1℃纤维复合层远红外线测试:综上所述:火山岩与有机植物碳化材料结合在一起,形成微量金属元素与碳材料结合,比一般的发热纱更具保温效果,纤维复合层保温效果更好,且蓄热效果比一般的纤维层更加突出;纤维复合层2与热熔针刺棉层3的夹层中粘接有丁晴塑胶层,且丁晴塑胶层的厚度为0.05mm,使得纤维复合层2与热熔针刺棉层3相互粘接在一起时,具有更好的紧密性;布料基层1、纤维复合层2、热熔针刺棉层3与外布层4的夹层中均填充有低熔点纤维层,通过低熔点纤维层使得布料基层1、纤维复合层2、热熔针刺棉层3与外布层4在最后的成型过程中更好的相互粘接在一起;外布层4为奈纳碳复合层,且外布层4的厚度为1~2mm,奈纳碳复合层耐洗涤不会掉落,且作用与人体上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生理机能。实施例: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加工布料基层(1),首先准备好棉层原料进行抓松-除尘-梳理-铺棉-编织-浸水-整平-热压定型-冷却消毒成型,从而加工制成布料基层(1);2)然后加工纤维复合层(2),分析及模拟火山岩成分的天然矿石及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碳化成粉体,然后将粉体研磨成母粒,将母粒加工成纱线,最后将纱线纺织成纤维复合层(2);3)将成型后的限位复合层(2)贴合在布料基层(1)的上下表面,然后经过高温烘箱与降温系统,从而使得布料基层(1)与纤维复合层(2)粘接在一起;4)采用低熔点纤维与植物纤维而加工成热熔针刺棉层(3);5)采用植物纤维加工成外布层(4),且在加工的过程中,在外布层(4)的表面加入奈纳碳,从而生成外布层;6)通过针织将外布层(4)与热熔针刺棉层(3)相互连接在一起;7)然后将热熔针刺棉层(3)的另一端面贴合在(2)的上下表面,最后再次通过高温烘箱与降温系统,将布料基层(1)、纤维复合层(2)、热熔针刺棉层(3)与外布层(4)整体进行加工,从而完成布料的加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包括布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基层(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纤维复合层(2),所述纤维复合层(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热熔针刺棉层(3),所述热熔针刺棉层(3)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外布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包括布料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基层(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纤维复合层(2),所述纤维复合层(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热熔针刺棉层(3),所述热熔针刺棉层(3)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外布层(4)。


2.一种具有保温蓄热的布料,其特征在于:
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加工布料基层(1),首先准备好棉层原料进行抓松-除尘-梳理-铺棉-编织-浸水-整平-热压定型-冷却消毒成型,从而加工制成布料基层(1);
2)然后加工纤维复合层(2),分析及模拟火山岩成分的天然矿石及金属氧化物,经过高温碳化成粉体,然后将粉体研磨成母粒,将母粒加工成纱线,最后将纱线纺织成纤维复合层(2);
3)将成型后的限位复合层(2)贴合在布料基层(1)的上下表面,然后经过高温烘箱与降温系统,从而使得布料基层(1)与纤维复合层(2)粘接在一起;
4)采用低熔点纤维与植物纤维而加工成热熔针刺棉层(3);
5)采用植物纤维加工成外布层(4),且在加工的过程中,在外布层(4)的表面加入奈纳碳,从而生成外布层;
6)通过针织将外布层(4)与热熔针刺棉层(3)相互连接在一起;
7)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松薛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