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及其装置,其中制备方法中的原料包括:苯乙烯‑聚丙烯酸酯、乙炔共聚物、导电液、软化剂、抗疲劳剂;其中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包括攘嵌有加热丝的混料筒,混料筒内设置有搅拌单元,其中搅拌单元用于对混料筒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单元包括主动轴、第一搅拌棒以及第二搅拌棒,所述主动轴内开设有主通气通道,第一搅拌棒上开设有第一通气通道,第二搅拌棒上开设有第二通气通道,第二搅拌棒上开设有透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工艺和对应工艺所配置的装置,避免现有技术中电缆接头胶与金属套管粘合强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脱层,弹性消失,甚至与金属套管脱离,严重影响使用安全的问题。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cable joint adhes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接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设备中经常要用到电缆接头,其必需满足在日照、风蚀、雨雪、湿热、氧、臭氧、霉菌等环境中实现有效的绝缘、屏蔽和密封,尤其要满足在水下和其它恶劣条件下长期运行的要求。现有的电缆接头胶大多采用三元乙丙橡胶,这种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技术不仅电气性能不能满足当今日益严苛的用电安全要求,而且与金属套管粘合强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脱层,弹性消失,甚至与金属套管脱离,严重影响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及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缆接头胶与金属套管粘合强度差,易老化以及易起泡脱层,弹性消失,甚至与金属套管脱离,严重影响使用安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1/2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2-1/3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装至于混料筒内,通过混料筒通气管向混料筒内通入纯度为98%-99%的氧气,保持混料筒氧气含量为60%-70%环境下,进行启动驱动电机,第二搅拌棒对混料筒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其中搅拌转速为800rpm,搅拌时间为30-40min,在此期间通过混料筒上的加热丝将搅拌温度上升至200±1℃,并且保持混料筒200±1℃温度不变,直至搅拌结束,得到粘稠状的混合物;第二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向混料筒内通入常温空气将混料筒温度降低至45±1℃,并且直至将混料筒内填充满空气,即保持氧气含量为21%左右,此时将导电液以及剩余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一起加入至混料筒内,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6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45±1℃;第三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向混料筒内通入惰性气体将混料筒温度降低至35±2℃,并且直至将混料筒内填充满惰性气体,此时将软化剂、抗疲劳剂加入至混料筒内,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5-8min,搅拌温度为35±2℃;第四步,将剩余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投入至混料筒内进行,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35±2℃得到接头胶;第五步,当需要取出混料筒内的接头胶时,将圆筒座运动至排料口正下方时,卡盖将圆筒座进行卡合,此时卡盖将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外界进行隔绝,卡盖通气管对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进行通入惰性气体,同时卡盖排气管对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进行排出多余惰性气体,实现将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空气进行排出,同时保持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气压稳定性,避免接料盘在承接排料口的放料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至混料筒内造成混料筒内原料污染。进一步地,制备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所述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0-20份、所述乙炔共聚物1-2份、所述导电液3-4份、所述软化剂1-2份、所述抗疲劳剂1-2份。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包括攘嵌有加热丝的混料筒,混料筒内设置有搅拌单元,其中搅拌单元用于对混料筒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所述搅拌单元包括主动轴、第一搅拌棒以及第二搅拌棒,主动轴与混料筒顶端转动连接,并且主动轴与混料筒之间同轴线,主动轴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搅拌棒,第一搅拌棒上套设有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与第一搅拌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主动轴内开设有主通气通道,第一搅拌棒上开设有第一通气通道,第二搅拌棒上开设有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与主通气通道连通,第二通气通道与第一通气通道连接,第二搅拌棒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透气孔,其中透气孔与第二通气通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延伸至混料筒顶端外侧,主动轴上设置有同轴线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一驱动齿轮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连接,其中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混料筒顶端。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顶端设置有轴承,其中轴承内圈与主动轴外壁固定连接,轴承外圈上固定安装有接头套,其中接头套与主动轴外壁密封连接,同时接头套内腔与主动轴的主通气通道连通,外部气源通过混料筒通气管与接头套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筒顶端设置有与混料筒内腔连通的排气接口,其中排气接口外接有混料筒排气管。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筒下端设有带有开关阀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正下方设置有导轨,其中导轨上设置有滑块,滑块上固定安装有圆筒座,使用时,圆筒座上用于放置接料盘,圆筒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卡盖,其中卡盖下端部与圆筒座外壁配合,开盖上端部与排料口外壁配合,当圆筒座两侧的卡盖均贴合在圆筒座外壁时,卡盖将圆筒座与排料口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外界进行隔绝,任意卡盖上设置有卡盖通气管,另一个卡盖上设置有卡盖排气管。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筒外壁设置有混料筒支撑架,混料筒支撑架用于对混料筒进行支撑,混料筒支撑架上设置有与卡盖对应的卡盖支撑架,其中卡盖支撑架上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伸缩杆与对应的卡盖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下端设置有导轨支撑架,其中导轨支撑架用于对导轨进行支撑,导轨支撑架上设置有安装座,其中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螺纹杆驱动电机,螺纹杆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贯穿滑块,并且与滑块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独特的工艺和对应工艺所配置的装置,以及利用苯乙烯-聚丙烯酸酯具有高粘度性,将其运用于电缆接头胶,增强与金属套管粘合强度,添加导电液增强电缆接头胶自身导电性能,相对于三元乙丙橡胶导电性能更佳,同时软化剂提高工艺混料原材料的软化性,使各原材料之间混合更彻底,抗疲劳剂更佳接头胶的抗疲劳强度,避免老化以及易起泡脱层,弹性消失,甚至与金属套管脱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包括攘嵌有加热丝的混料筒1,混料筒1内设置有搅拌单元,其中搅拌单元用于对混料筒1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单元包括主动轴21、第一搅拌棒22以及第二搅拌棒23,主动轴21与混料筒1顶端转动连接,并且主动轴21与混料筒1之间同轴线,主动轴21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搅拌棒22,第一搅拌棒2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将1/2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2-1/3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装至于混料筒(1)内,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纯度为98%-99%的氧气,保持混料筒(1)氧气含量为60%-70%环境下,进行启动驱动电机(33),第二搅拌棒(23)对混料筒(1)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其中搅拌转速为800rpm,搅拌时间为30-40min,在此期间通过混料筒(1)上的加热丝将搅拌温度上升至200±1℃,并且保持混料筒1200±1℃温度不变,直至搅拌结束,得到粘稠状的混合物;/n第二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常温空气将混料筒(1)温度降低至45±1℃,并且直至将混料筒(1)内填充满空气,即保持氧气含量为21%左右,此时将导电液以及剩余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一起加入至混料筒(1)内,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6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45±1℃;/n第三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惰性气体将混料筒(1)温度降低至35±2℃,并且直至将混料筒(1)内填充满惰性气体,此时将软化剂、抗疲劳剂加入至混料筒(1)内,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5-8min,搅拌温度为35±2℃;/n第四步,将剩余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投入至混料筒(1)内进行,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35±2℃得到接头胶;/n第五步,当需要取出混料筒(1)内的接头胶时,将圆筒座(52)运动至排料口(11)正下方时,卡盖(6)将圆筒座(52)进行卡合,此时卡盖(6)将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外界进行隔绝,卡盖通气管(63)对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进行通入惰性气体,同时卡盖排气管(64)对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进行排出多余惰性气体,实现将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空气进行排出,同时保持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气压稳定性,避免接料盘在承接排料口(11)的放料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至混料筒(1)内造成混料筒(1)内原料污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1/2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2-1/3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装至于混料筒(1)内,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纯度为98%-99%的氧气,保持混料筒(1)氧气含量为60%-70%环境下,进行启动驱动电机(33),第二搅拌棒(23)对混料筒(1)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其中搅拌转速为800rpm,搅拌时间为30-40min,在此期间通过混料筒(1)上的加热丝将搅拌温度上升至200±1℃,并且保持混料筒1200±1℃温度不变,直至搅拌结束,得到粘稠状的混合物;
第二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常温空气将混料筒(1)温度降低至45±1℃,并且直至将混料筒(1)内填充满空气,即保持氧气含量为21%左右,此时将导电液以及剩余的苯乙烯-乙炔共聚物一起加入至混料筒(1)内,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6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45±1℃;
第三步,通过混料筒通气管(411)向混料筒(1)内通入惰性气体将混料筒(1)温度降低至35±2℃,并且直至将混料筒(1)内填充满惰性气体,此时将软化剂、抗疲劳剂加入至混料筒(1)内,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5-8min,搅拌温度为35±2℃;
第四步,将剩余的苯乙烯-聚丙烯酸酯投入至混料筒(1)内进行,惰性气体环境下,继续进行搅拌,搅拌转速为400rpm,搅拌时间为10-15min,搅拌温度为35±2℃得到接头胶;
第五步,当需要取出混料筒(1)内的接头胶时,将圆筒座(52)运动至排料口(11)正下方时,卡盖(6)将圆筒座(52)进行卡合,此时卡盖(6)将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外界进行隔绝,卡盖通气管(63)对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进行通入惰性气体,同时卡盖排气管(64)对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进行排出多余惰性气体,实现将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空气进行排出,同时保持圆筒座(52)与排料口(11)之间的空间气压稳定性,避免接料盘在承接排料口(11)的放料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至混料筒(1)内造成混料筒(1)内原料污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的重量份分别为:所述苯乙烯-聚丙烯酸酯10-20份、所述乙炔共聚物1-2份、所述导电液3-4份、所述软化剂1-2份、所述抗疲劳剂1-2份。
3.一种电缆接头胶制备装置,包括攘嵌有加热丝的混料筒(1),混料筒(1)内设置有搅拌单元,其中搅拌单元用于对混料筒(1)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主动轴(21)、第一搅拌棒(22)以及第二搅拌棒(23),主动轴(21)与混料筒(1)顶端转动连接,并且主动轴(21)与混料筒(1)之间同轴线,主动轴(21)上设置有阵列分布的第一搅拌棒(22),第一搅拌棒(22)上套设有第二搅拌棒(23),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兆军,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君越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