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899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56
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压平机7,前、后输送装置2、2’,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前、后测距装置4、4’,前、后检测装置5、5’,前、后托辊装置6、6’,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和智能上、下料天车1。可实现将待压平钢板Ⅱ在自动上料后自动检测待钢板Ⅱ的板形,根据所检测板形实现上、下垫板自动放置、自动压平,在线检测所压平钢板复合要求后实现自动下料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整个压平生产过程连续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现场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压平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

An intelligent flatte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属于冶金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宽厚板、尤其是高强度宽厚板在很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很多领域内对所使用宽厚板的板型平整度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然而,钢板在生产过程中在冷却、运输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变形,导致产品达不到使用要求。而且,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其在冷却、运输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变形。故此,需在钢板出厂前对其进行矫直或压平处理。钢板的矫直过程,是多次反向弯曲的过程,矫直钢板所需的矫直力非常巨大。受矫直机矫直能力限制,热矫钢板厚度被限制在100mm以下,冷矫钢板厚度不超过40mm,能够用矫直设备矫直强度高的钢板厚度更低。矫直设备无法矫直的厚度大、强度高的钢板通常是采用钢板压平机进行压平处理,使其板型平整度达到使用要求。通常,是根据所压平钢板弯曲程度及弯曲形状的不同选择在钢板的上方或者下方的不同位置放置垫板对钢板进行压平。当钢板弯曲位置较多时,需对钢板进行多次压平,故此需要多次放置垫板。然而,传统的压平机设备压平钢板时是依靠经验对钢板不平度进行测量,靠经验判断垫板放置位置后手工将垫板放到钢板下方或钢板上方,通过压头提供压力实现反弯。另外,在对钢板完成一次压平工序进行下一次压平时,垫板与钢板会发生粘连现象,致使取放垫板劳动强度增大。综上所述,目前压平设备对钢板进行压平时存在人为因素大、劳动强度高、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钢板压平系统,可使压平机压平钢板生产过程连续稳定、自动化操控,有效的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钢板压平精度。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图2所示,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压平机7,前、后输送装置2、2’,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前、后测距装置4、4’,前、后检测装置5、5’,前、后托辊装置6、6’,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和智能上、下料天车1,其连接关系是:在压平机7的前后分别安装有前、后输送装置2、2’,其总长度分别大于钢板Ⅱ的总长度L的二倍;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分别安装在前、后输送装置2、2’中间上方;前测距装置4安装在前输送装置2的末端,其后方设置有前检测装置5,后测距装置4’安装在压平机7的后方,与后输送装置2’之间安装有后检测装置5’;前、后托辊装置6、6’分别安装在压平机工作台7.1的入口和出口侧,同时,在压平机的入、出口侧的机架7.4上分别安装有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压平机工作台7.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在生产线的上方安装有智能上、下料天车1。所述前、后测距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前、后测距装置4、4’结构相同,它包括有前、后测量辊4.1、4.1’,前、后测量辊编码器4.2、4.2’,前、后测量辊提升缸4.3、4.3’及前、后测量辊导向装置4.4、4.4’。所述压平机结构如图4所示,它包括有压平机工作台7.1、压头7.2、工作缸7.3、机架7.4及行走小车7.5。所述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结构完全相同,其结构是:如图6所示,包括有底座装置9.1、横移装置9.2、推送装置9.3、摆动装置9.4、电磁铁9.5。所述底座装置9.1的结构如图7所示:安装在地基上的槽形的底座9.1.1的左右边的上面分别安装有左、右导轨9.1.2、9.1.2’,横移齿条9.1.3平行于导轨固定在底座9.1.1的左边上;所述横移装置9.2的结构如图8、图9所示:安装板9.2.1下底面上左、右分别固定安装有分别与左、右导轨9.1.2、9.1.2’滑动配合的左、右滑块9.2.2、9.2.2’,横移减速电机9.2.4通过齿轮轴安装座9.2.5安装在安装板9.2.1上的安装孔9.2.3内,并与齿轮轴9.2.6相联接,齿轮轴9.2.6靠近齿轮一端的轴肩上先后设置有横移装置轴承9.2.7及横移装置隔环9.2.8,齿轮轴9.2.6穿过安装板9.2.1上的安装孔9.2.3与横移齿条9.1.3相啮合;横移装置轴套9.2.9设置于齿轮轴安装座9.2.5内;在安装板9.2.1上面还安装有推送装置安装座9.4.6;所述推送装置9.3的构造如图10、图11所示:推送齿轮轴9.3.3通过左、右轴承座9.3.4、9.3.4’安装在安装板9.2.1上面,推送齿轮轴9.3.3通过左、右推送轴承9.3.5、9.3.5’支撑在左、右轴承座9.3.4、9.3.4’上,其左端与推送减速电机9.3.1联接,其中部的齿轮与推送齿条9.3.10相啮合,其右端设置有轴端挡板9.3.9;推送减速电机9.3.1与左推送轴承9.3.5中间设置有推送装置轴套9.3.2;左、右轴承座9.3.4、9.3.4’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座9.2.1上,左轴承座9.3.4的左、右端分别设置有安装透盖9.3.6和右透盖9.3.7’,右轴承座9.3.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右透盖9.3.7’和端盖9.3.8;所述摆动装置9.4的构造如图12、图13所示:旋转轴9.4.7套装在套管9.4.8内,旋转轴9.4.7的左端依次通过左摆动轴承9.4.5、摆动装置轴套9.4.4和螺母9.4.3与摆动减速电机9.4.1连接,其右端依次通过右摆动轴承9.4.5’、摆动装置轴套9.4.9、锥齿轮轴9.4.11带动摆动轴臂9.4.15转动;套管9.4.8的左端依次安装有左摆动轴承9.4.5和安装座9.4.2,安装座9.4.2上固装有摆动减速电机9.4.1;套管9.4.8右端端部依次安装有右摆动轴承9.4.5’和透盖9.4.10,其外部安装有上、下摆动安装座9.4.13、9.4.13’,上、下摆动安装座9.4.13、9.4.13’上安装有上、下摆动装置隔套9.4.14、9.4.14’,套管9.4.8安装在摆动安装座9.4.6的中心孔内,其下端安装有推送齿条9.3.10;摆动轴臂9.4.15左端分别安装在上、下摆动装置隔套9.4.14、9.4.14’内,其锥齿轮与锥齿轮轴9.4.11的锥齿轮啮合,其右端安装有电磁铁9.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整个压平过程连续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降低现场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压平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消除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本专利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前、后测距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压平机结构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工作区间展示图;图6: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7:底座装置三维图;图8:横移装置示意图、即图5中A-A剖视图;图9:横移装置爆炸图;图10:推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即图5中B-B剖视图;图11:推送装置爆炸图;图12:摆动装置剖视图、即图5中C-C剖视图;图13:摆动装置爆炸图。图中:1-智能上、下料天车2、2’-前、后输送装置3、3’-前、后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压平机(7)、前、后输送装置(2、2’)、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前、后测距装置(4、4’)、前、后检测装置(5、5’)、前、后托辊装置(6、6’)、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和智能上、下料天车(1),其连接关系是:在压平机(7)的前、后分别安装有前、后输送装置(2、2’),其长度分别大于钢板Ⅱ的总长度L的二倍;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分别安装在前、后输送装置(2、2’)中间上方;前测距装置(4)安装在前输送装置(2)的末端,其后方设置有前检测装置(5),后测距装置(4’)安装在压平机(7)的后方,与后输送装置(2’)之间安装有后检测装置(5’);前、后托辊装置(6、6’)分别安装在压平机工作台(7.1)的入口和出口侧;在压平机的入、出口侧的机架(7.4)上分别安装有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压平机工作台(7.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在生产线的上方安装有智能上、下料天车(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有压平机(7)、前、后输送装置(2、2’)、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前、后测距装置(4、4’)、前、后检测装置(5、5’)、前、后托辊装置(6、6’)、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和智能上、下料天车(1),其连接关系是:在压平机(7)的前、后分别安装有前、后输送装置(2、2’),其长度分别大于钢板Ⅱ的总长度L的二倍;前、后板形检测装置(3、3’)分别安装在前、后输送装置(2、2’)中间上方;前测距装置(4)安装在前输送装置(2)的末端,其后方设置有前检测装置(5),后测距装置(4’)安装在压平机(7)的后方,与后输送装置(2’)之间安装有后检测装置(5’);前、后托辊装置(6、6’)分别安装在压平机工作台(7.1)的入口和出口侧;在压平机的入、出口侧的机架(7.4)上分别安装有入、出口侧上垫板放置机器人(8’、8”);压平机工作台(7.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在生产线的上方安装有智能上、下料天车(1)。


2.如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化压平系统,所述的左、右侧下垫板放置机器人(9’、9”)特征是:它包括有底座装置(9.1)、横移装置(9.2)、推送装置(9.3)、摆动装置(9.4)、电磁铁(9.5);所述底座装置(9.1)的结构是:安装在地基上的槽形的底座(9.1.1)的左、右边的上面分别安装有左、右导轨(9.1.2、9.1.2’),横移齿条(9.1.3)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立峰王荣军要志斌江连运马立东袁文旭桂海莲同育全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