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80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包括:集成底盘,包括底盘和固定所述底盘顶面的底盘架,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承载架,连接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辅助轮,所述承载架的顶部形成用于承载放置货物的承载平台,所述底盘架收容于所述承载架内,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四个辅助轮的内侧。承载架顶部用于承载放置货物,承载架底部设置多个辅助轮,承载架顶部的载荷传递至底部的各辅助轮,进而传导至地面,使得移动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增加,承载能力提升至150KG;承载架内部为底盘架做避空设计,底盘架收容在承载架内,能在现有的底盘基础上快速扩展出具有大承载能力的架构,扩展方便。

Scalable mobil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移动机器人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具有自规划、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的机器人。目前绝大多数移动机器人应用于商用服务领域仅限于迎宾、带位、巡逻以及幼儿教育方面,在自动运输、传递货物方面仍属于初级阶段。对于商用服务领域而言,移动机器人不仅是劳动力解放和劳动力替代的一种先进理念和方式,更应该在实际应用层面发挥出应有效能。移动机器人在迎宾、带位、巡逻以及幼儿教育方面的应用均为简单的应用,并不具有绝对劳动力替代的作用,部分移动机器人虽然在货物搬运、自动传递方面有应用,受限于架构原因而实际载重能力不足,一般仅能运载5Kg内的小件物品,对于大载荷的物品无法满足承载要求,并且机器人的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占用空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移动机器人承重能力较小、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包括:集成底盘,包括底盘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集成底盘,包括底盘和固定所述底盘顶面的底盘架,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n承载架,连接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辅助轮,所述承载架的顶部形成用于承载放置货物的承载平台,所述底盘架收容于所述承载架内,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四个辅助轮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成底盘,包括底盘和固定所述底盘顶面的底盘架,所述底盘的底部安装有行走机构;
承载架,连接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承载架的底部设有四个辅助轮,所述承载架的顶部形成用于承载放置货物的承载平台,所述底盘架收容于所述承载架内,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四个辅助轮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括上框、下框、两个前侧立柱、两个后侧立柱和两个中间立柱,所述前侧立柱连接于所述下框前侧的底部,所述后侧立柱连接于所述下框后侧的底部,所述后侧立柱的顶端伸出于所述下框与所述上框固定,所述中间立柱连接于所述上框和所述下框之间,所述上框的顶面形成所述承载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梁,两个所述支撑板与各所述支撑梁共同形成所述承载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的同一侧中,所述前侧立柱与所述下框之间以及所述后侧立柱与所述下框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中间立柱的前后两侧与所述下框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中间立柱与所述上框前侧的底部连接有第三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前侧立柱之间以及两个后侧立柱之间分别连接有固定横梁,所述底盘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对应侧的固定横梁连接固定;所述承载架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固定块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固定块和固定横梁的底面,所述固定块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前侧立柱或所述后侧立柱的底端,所述辅助轮通过第一脚架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扩展式移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沛黄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优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