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生态设置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生态设置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鳜鱼(SinipercachuatsiBesilewsky)又称桂花鱼、季花鱼等,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优质淡水经济鱼类,市场容纳度高,价格稳定。鳜鱼池塘养殖模式起步较早,鳜鱼池塘养殖多采用配套活饵料鱼的方式进行,黎春英[2]、周福元[3]等进行了鳜鱼池塘配套活饵料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张英[4]、芮平禄[5]等进行了利用活饵料鱼对鳜鱼种专池培育和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王文彬[6]进行了鳜鱼不同养殖时期的投饲技术研究。在鳜鱼网箱养殖方面,则采用大水面架设网箱、配套人工投喂活饵料鱼的养殖方式,何晏开[7]、朱小金[8]、张寿康[9]、许二学[11]等利用配套活饵料鱼进行了网箱养殖鳜鱼技术研究;吴遵霖[12]则在鳜鱼人工配合饲料方面进行了研究。本专利技术对池塘进行生态设置架构组合,在池塘中架设网箱,在网箱中利用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鳜鱼养殖,在网箱外投放滤食性、杂食性、草食性和掠食性鱼 ...
【技术保护点】
1.人工生态设置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池塘条件及设置:/n(1.1)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1.33hm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生态设置池塘网箱配合饲料养殖鳜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池塘条件及设置:
(1.1)池塘条件: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1.33hm2,池深3~3.5m,最大注水深度2.8~3.2m;
(1.2)池塘进、排水口设置:池塘进、排水口相对边设置;
(1.3)池塘消毒:池塘将池水排干后自然曝晒;然后用100~160kg/亩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而后过滤进水,一次性将池塘水位加至2.5m或以上;
(1.4)池塘增氧机安装:池塘安装两台功率1.5KW或2KW的水车式增氧机,分置于网箱组合的两侧;并保证开动时两台增氧机形成的水流同向;
(1.5)池塘生态设置:池塘在池埂内侧浅水区,移栽茭白和竹叶菜,间隔移栽;在池塘底部分散移植少量轮叶黑藻、金鱼藻沉水性植物,或兼有少量菹草;
(2)网箱架设:
(2.1)网箱制作:网箱规格为5.5m×5.5m,设置为连体式双排网箱,中间搭建一条宽100cm的管理通道,两边为网箱架,网箱用无节网片缝制,网目3cm,网箱深度2m,入水1.8m;
(2.2)网箱内设施配置:池塘配备有2台罗茨鼓风机,由PVC管道经管理通道送至每口网箱旁边;每口网箱内均配置有2个微孔增氧盘,2台鼓风机轮换开启,24h不间断对微孔增氧盘鼓风增氧;在池埂边设置一台功率300W的小水泵,连接管理通道底侧安装的水管,每口网箱设有一个喂食水龙头;
(2.3)网箱架设:网箱架设在池塘水位最深处,网箱上方加设有一层遮阳网,用于遮阳,管理通道延伸到池埂,池塘架设网箱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0%;
(3)苗种投放:
(3.1)鳜鱼苗种投放:鳜鱼苗种均已完成人工配合饲料驯化,鳜鱼苗种规格60~70g/尾,放养密度35~45尾/m2,鳜鱼苗种在进箱前均先进行“缓温”处理后,再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泡2~3min;
(3.2)网箱外池塘配养鱼类苗种投放:利用不同鱼类的生态位及食性特点,为净化水质、控制水草和清除鳜鱼的残饵及排泄物,维持良好的池塘水体生态环境,在池塘中网箱外投放品种除了包括:白鲢、鳙鱼、草鱼、黄颡鱼及青鱼外,还在黄尾鲴、大口黑鲈、翘嘴鲌中任选一种或两种进行投放;
(4)养殖管理:
(4.1)饲料投喂:投喂自制的软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43%,淀粉含量≤10%;
鳜鱼苗种进箱后即开启水龙头,向网箱中进行冲水1~2h,然后再开始投喂饲料;
饲料投撒在水龙头冲水处,饲料遵循“慢-快-慢”的投喂原则;刚开始投喂量少、投喂速度慢,当鳜鱼苗种开始向水龙头冲水处集中摄食时,再增加投喂量和加快投喂速度;当摄食的鳜鱼开始减少时,即减少投喂量、降低投喂速度,直到仅有零星鳜鱼偶尔摄食时,即结束投喂;
在鳜鱼进箱后一周左右,即开始调整每天的投喂时间,逐步将投喂时间固定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每次投喂饲料前10~15min开水龙头冲水;
饲料投喂固定在水龙头冲水处,日投喂量控制在鳜鱼体重的1~3%;期间每6~7d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华,黄永涛,吴凡,夏晨,张从义,侯海瑛,陈霞,徐伟,张良明,石义元,肖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