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07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包括饲养池,饲养池内设有封闭的围鱼网,围鱼网将所述饲养池分隔成不同的养殖区,饲养池内漂浮有投喂船,投喂船上设有投食机构,投喂船连接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牵引投喂船在不同的养殖区内穿行,饲养池内安设有环境感知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同的养殖区可养殖不同大小的鱼儿,也可以养殖不同种类的鱼儿,再通过投食机构对不同种类、大小的鱼儿进行精准投喂,从而防止鱼儿之间的抢食,有利于鱼苗的快速生长、繁殖,在养殖期间可随时监测水体的状况,并可根据需要将截留在大鱼养殖区的鱼儿带到水面上,便于近距离观察其形体特征、摄食特征等。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organization of aquaculture environ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
本技术涉及渔业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
技术介绍
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业规模日益增大。随着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水资源会很快成为限制许多行业的因素,食品生产所需的营养成本将进一步增加,东南亚国家对高质量水产品需求将大幅度地增加,捕捞业将保持现状或呈下降趋势,养殖水产品将占主要市场。同时农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用水成本增加,环境压力加大。21世纪农业生产的最大挑战是利用更少的资源,生产出3倍以上的产品。世界银行全球渔业计划-2030年渔业项目初步提出:今后10-15年世界水产养殖量必须增加100%,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池塘养殖、水库养殖一直来是我国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但这些养殖方式大多是将批量的鱼苗同时投放养殖,由于鱼苗单体的生长进度不同会导致同批次投放的鱼苗大小不一,而不同大小的鱼儿的摄食习性不同,由此导致鱼儿之间竞争加剧,不利于鱼儿的生长繁殖,同时为无法监控养殖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包括首尾连接的塘埂,该塘埂的内侧形成饲养池,所述饲养池连接有增氧机和水泵,其关键在于:所述饲养池内设有E个环境感知模块,E为自然数,所述环境感知模块包括插设在所述饲养池池底的环境检测立柱,该环境检测立柱上安装有含氧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浑浊度传感器以及池内水位传感器;所述饲养池内还设有封闭的围鱼网,所述围鱼网将所述饲养池分隔成不同的养殖区,所述饲养池内漂浮有投喂船,该投喂船上设有投食机构,所述投喂船连接有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牵引所述投喂船在不同的养殖区内穿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养殖区可养殖不同大小的鱼儿,也可以养殖不同种类的鱼儿,再通过投食机构对不同种类、大小的鱼儿进行精准投喂,从而防止鱼儿之间的抢食,有利于鱼苗的快速生长、繁殖,同时通过环境感知模块可检测饲养池内的含氧量、水位、温度、浑浊度、pH值等,并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水体情况,比如对水体供养、加水等。作为进一步优选:上述养殖区包括大鱼养殖区、小鱼养殖区和至少一个中级养殖区,所述饲养池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围鱼网,所有所述围鱼网从内往外依次套设,所述饲养池内对应每个所述围鱼网分别设有一圈渔网立柱,所述围鱼网围设在对应的所述渔网立柱上,所述围鱼网的网孔从内往外逐渐减小,最内层的所述围鱼网围成所述大鱼养殖区,最外层的围鱼网和所述塘埂之间围成所述小鱼养殖区,相邻所述围鱼网之间围成所述中级养殖区,每层所述围鱼网上分别开设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内安装有出入单向阀,该出入单向阀允许鱼儿从所述围鱼网外侧往内侧穿行。采用此结构,开始时各个养殖区均投放饲料,各区的鱼能均衡生长,当鱼体型达到一定程度后,隔一定时间断食,重新投饲料时集中投放在大鱼养殖区,这样通过不断累积可以使达到一定体型的鱼集中在相应的养殖区,而对于一些体型较大但仍滞留在下一级养殖区的鱼儿,其可以通过出入单向阀进入上一级的养殖区,鱼儿进入上一级养殖区后由于网孔大小以及出入单向阀的限制便不能再回到下一级的养殖区,由此实现了将不同大小的鱼儿圈养在相应的养殖区内的目的,并能有效防止串区,且最大的鱼儿位于中间,还具有一定的防偷猎效果。上述大鱼养殖区的下方设有提升座,形成所述大鱼养殖区的所述渔网立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提升座上,所述提升座的材质密度>水密度,所述饲养池内设有至少三个导向立柱,所有所述导向立柱围绕所述提升座均匀分布,所述导向立柱上活套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所述提升座固定连接;所述提升座内部中空形成水气舱,所述水气舱内安装有舱内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气舱通过供气软管连接有充气泵,所述提升座的底部设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提升座的顶部设有排气电磁阀。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观察成长到一起阶段的鱼儿的具体体征数据时,关闭排气电磁阀,打开进排水电磁阀,通过充气泵往水气舱内充高压气体从而使水气舱内的水排出,提升座上升,当提升座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即可直观地观察到大鱼养殖区内的鱼儿体征状况,观察结束后,关闭充气泵,打开排气电磁阀,水流进入水气舱内,提升座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提升座下沉至水底。上述提升座上围设有一圈挡块,所述挡块内侧形成滞留观察区,所述挡块内部中空,其空腔与所述水气舱连通。采用此结构,可以将提升座完全浮出水面,此时通过挡块依然可以在滞留观察区内截留一部分水供养鱼儿,观测人员可近距离观察、测量鱼儿的体征,若在该区域撒一些饲料还能进一步观察鱼儿的摄食行为。上述围鱼网由位于下部的钢性铁丝网和位于上部的具有弹性的渔网两部分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渔网的上部安装有浮球。采用此结构,当小船需要跨越围鱼网时,船底将浮球下压,上部的渔网发生形变方便小船通行,小船通过后其又自动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述投食机构包括饲料存储桶,该饲料存储桶的桶腔底部安装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上堆积有饲料,所述重力传感器上方的所述饲料存储桶的外壁上安装有投料管,该投料管的内端与所述饲料存储桶的桶腔连通,所述投料管的外端伸出所述投喂船并朝下倾斜,所述投料管内安装有投料单向阀。采用此结构,打开投料单向阀后饲料在自重作用下会自动往下流动实现自动投食,重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饲料的剩余量,在投食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饲料的剩余量来控制投食量。上述投喂船上安装有三个所述投食机构,所述大鱼养殖区、小鱼养殖区和中级养殖区内分别设有一个识别码,所述识别码沿所述投喂船的穿行路径依次设置,所述识别码的编码与所述养殖区、投食机构一一对应。采用此结构,当牵引机构牵引投喂船在不同的养殖区穿行时,识别器识别识别码后从而停下并开始进行投料。上述牵引机构包括投喂卷扬机、复位卷扬机和两个转向滑轮,所述投喂卷扬机和复位卷扬机正对设置在所述饲养池两侧的塘埂上,所述投喂卷扬机和复位卷扬机之间形成所述投喂船的穿行路径,两个所述转向滑轮正对设置在所述穿行路径两侧的所述塘埂上,所述投喂船的两侧船沿上分别连接有一根投喂牵引绳,两个投喂牵引绳分别饶过两个所述转向滑轮后绕设在所述投喂卷扬机的滚筒上,所述复位卷扬机上绕设有复位绳,所述复位绳的自由端与所述投喂船固定连接。采用此结构,通过两根投喂牵引绳能非常好的牵引投喂船依次穿过小鱼养殖区、中级养殖区后到达大鱼养殖区,下次投食时再通过投喂卷扬机牵引投喂船回到塘埂边并在此过程中完成投食,如此反复。上述出入单向阀包括出入控制门,所述出入控制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出入口上方的所述围鱼网的内壁上,所述出入控制门的转动中心线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出入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出入控制门的覆盖面积,所述出入控制门将所述出入口覆盖住。此结构简单,且能有效防止鱼儿的反向出入。上述出入口以及出入控制门的大小从内往外逐渐减小。由于越往内养殖的鱼儿越大,因此相应的出入口和控制门也应该越大,与将所有出入口和控制门均设置成较大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包括首尾连接的塘埂(1),该塘埂(1)的内侧形成饲养池,所述饲养池连接有增氧机(26)和水泵(27),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池内设有E个环境感知模块(25),E为自然数,所述环境感知模块(25)包括插设在所述饲养池池底的环境检测立柱,该环境检测立柱上安装有含氧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浑浊度传感器以及池内水位传感器;/n所述饲养池内还设有封闭的围鱼网(2),所述围鱼网(2)将所述饲养池分隔成不同的养殖区,所述饲养池内漂浮有投喂船(4),该投喂船(4)上设有投食机构,所述投喂船(4)连接有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牵引所述投喂船(4)在不同的养殖区内穿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包括首尾连接的塘埂(1),该塘埂(1)的内侧形成饲养池,所述饲养池连接有增氧机(26)和水泵(27),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池内设有E个环境感知模块(25),E为自然数,所述环境感知模块(25)包括插设在所述饲养池池底的环境检测立柱,该环境检测立柱上安装有含氧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浑浊度传感器以及池内水位传感器;
所述饲养池内还设有封闭的围鱼网(2),所述围鱼网(2)将所述饲养池分隔成不同的养殖区,所述饲养池内漂浮有投喂船(4),该投喂船(4)上设有投食机构,所述投喂船(4)连接有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牵引所述投喂船(4)在不同的养殖区内穿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区包括大鱼养殖区(1b)、小鱼养殖区(1c)和至少一个中级养殖区(1a),所述饲养池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围鱼网(2),所有所述围鱼网(2)从内往外依次套设,所述饲养池内对应每个所述围鱼网(2)分别设有一圈渔网立柱(31),所述围鱼网(2)围设在对应的所述渔网立柱(31)上,所述围鱼网(2)的网孔从内往外逐渐减小,最内层的所述围鱼网(2)围成所述大鱼养殖区(1b),最外层的围鱼网(2)和所述塘埂(1)之间围成所述小鱼养殖区(1c),相邻所述围鱼网(2)之间围成所述中级养殖区(1a),每层所述围鱼网(2)上分别开设有出入口(5),所述出入口(5)内安装有出入单向阀(6),该出入单向阀(6)允许鱼儿从所述围鱼网(2)外侧往内侧穿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鱼养殖区(1b)的下方设有提升座(30),形成所述大鱼养殖区(1b)的所述渔网立柱(31)固定安装在所述提升座(30)上,所述提升座(30)的材质密度>水密度,所述饲养池内设有至少三个导向立柱(28),所有所述导向立柱(28)围绕所述提升座(30)均匀分布,所述导向立柱(28)上活套有导向环(29),所述导向环(29)与所述提升座(30)固定连接;
所述提升座(30)内部中空形成水气舱(32),所述水气舱(32)内安装有舱内液位传感器(24),所述水气舱(32)通过供气软管(21)连接有充气泵(20),所述提升座(30)的底部设有进排水电磁阀(22),所述提升座(30)的顶部设有排气电磁阀(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控追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座(30)上围设有一圈挡块,所述挡块内侧形成滞留观察区,所述挡块内部中空,其空腔与所述水气舱(32)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龙琴刘双印曹亮张垒郑建华贺超波王潇黄运茂郑祉盈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