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鲫鱼做鳜鱼饵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5674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22:59
一种鲫鱼做鳜鱼饵料的制作方法,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活鲫鱼18份、玉米粒8份、黑麦5份、豌豆秸秆4份、黄豆3份、糯米5份、甘蔗5份、葡萄3份、葡萄糖酸钙8份、西芹3份、红椒1份、碘盐2份、羊脆骨4份、牛肉2份、鸭肝4份、蟹壳3份、海苔6份、紫菜1份、助剂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合理、配比合理、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鲫鱼做鳜鱼饵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居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肉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最大体长约30cm,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带,洱海鲫鱼较为出名。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桂花鱼。体高侧扁,口大,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游向浅水区,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肉质细嫩,味极鲜美。体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上下颔前有小齿,体色棕黄,腹灰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斑块、斑点。属凶猛肉食性鱼类,常以其它鱼类为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鲫鱼做鳜鱼饵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活鲫鱼18份、玉米粒8份、黑麦5份、豌豆秸秆4份、黄豆3份、糯米5份、甘蔗5份、葡萄3份、葡萄糖酸钙8份、西芹3份、红椒1份、碘盐2份、羊脆骨4份、牛肉2份、鸭肝4份、蟹壳3份、海苔6份、紫菜1份、助剂5份;包括以下制备步骤,Ⅰ将上述需要清洗的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静置3个小时,晾干表面的水分;Ⅱ将全部的材料放入蒸笼中熏蒸20分钟;Ⅲ将熏蒸后的材料取出,放入粉碎设备中粉碎并且搅拌混合,同时加入材料总重量1/20的纯净水,使材料成糊状;Ⅳ将Ⅲ中的材料继续放入蒸笼中熏蒸35分钟,然后取出20分钟后即可喂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鲫鱼做鳜鱼饵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制成,活鲫鱼18份、玉米粒8份、黑麦5份、豌豆秸秆4份、黄豆3份、糯米5份、甘蔗5份、葡萄3份、葡萄糖酸钙8份、西芹3份、红椒1份、碘盐2份、羊脆骨4份、牛肉2份、鸭肝4份、蟹壳3份、海苔6份、紫菜1份、助剂5份;包括以下制备步骤,Ⅰ将上述需要清洗的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静置3个小时,晾干表面的水分;Ⅱ将全部的材料放入蒸笼中熏蒸20分钟;Ⅲ将熏蒸后的材料取出,放入粉碎设备中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克林段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市南谯区长江水产良种繁育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