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242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包括上支架、夹持部、连接中段、固定腿、左旋转腿、右旋转腿和定位杆,还包括固定螺丝和角度转换器,所述的所述的上支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和固定螺丝,上支架的底部与角度转换器外壳的顶部固连,所述的固定腿与角度转换器外壳的底部固连,所述的角度转换器上设置有角度按钮,所述的固定腿与角度转换器连接处的下表面与连接中段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试验演示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产生视线盲区,影响学生的观察,本技术方案的试管架可折叠收缩,不仅利于取放,更有助于老师手持试管架,在教室中进行试验展示,以便于更多的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清楚的对试验过程进行观察。

A test tube rack for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试管架
本技术涉及化学教学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教学用试管架。
技术介绍
在进行化学的教学工作中,常需要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室空间有限,讲台位置固定,由于通常常用的试管架两侧有遮挡,会造成视线盲区,会给前排靠墙学生造成观察不便的困扰,若使用铁架台,铁架台本身笨重不易取放,且不利于老师进行手持展示。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了一种教学用试管架,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试验演示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产生视线盲区,影响学生的观察,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的试管架可折叠收缩,不仅利于取放,更有助于老师手持试管架,在教室中进行试验展示,以便于更多的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清楚的对试验过程进行观察。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包括上支架、夹持部、连接中段、固定腿、左旋转腿、右旋转腿和定位杆,还包括固定螺丝和角度转换器,所述的所述的上支架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和固定螺丝,上支架的底部与角度转换器外壳的顶部固连,所述的固定腿与角度转换器外壳的底部固连,所述的角度转换器上设置有角度按钮,所述的固定腿与角度转换器连接处的下表面与连接中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中段包括直杆、上凹口、下凹口、中轴和底挡块,上述的直杆的上端与固定腿的下边沿固连,直杆的下端与底挡块上表面固连,底挡块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定位杆的另一端与固定腿固连。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凹口和下凹口为C形,所述的中轴为圆柱体且其尺寸与上凹口和下凹口内部中空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的上凹口和下凹口套接在中轴的外侧,所述的上凹口和下凹口分别固连有右支腿和左支腿,上述的中轴上端与固定腿的下表面固连,其下端与底挡块固连。进一步的,所述的右支腿和左支腿上分别设置有凹槽I和凹槽II,上述两凹槽的形状与定位杆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腿上设置有符合凹凸不平的握口,所述的固定腿、右支腿和左支腿的底端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层。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在外形上可以收缩,同时可以单手手持,便于装置本身的取放。(2)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摒弃了原有试管架两侧的支架的遮挡,将试管的有效可被观察的范围扩大,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试验的观察。(3)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结构整体轻巧,老师可以在本装置折叠以后,手持夹取试管的装置,在教室中走动,便于更多的同学清楚直观的观察试验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支腿展开时支腿和凹口部分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支腿合拢时支腿和凹口部分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的实施例1的上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1、上支架;111、加长杆;12、夹持部;12’、副夹持部;13、固定螺丝;2、连接中段;21、角度转换器;211、角度按钮;22、直杆;23、上凹口;24、下凹口;25、中轴;26、底挡块;31、固定腿;33、左旋转腿;32、右旋转腿;331、凹槽I;332、凹槽II;34、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包括上支架11、夹持部12、连接中段2、固定腿31、左旋转腿33、右旋转腿32和定位杆34,还包括固定螺丝13和角度转换器21,所述的所述的上支架1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12和固定螺丝13,上支架11的底部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顶部固连,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底部固连,所述的角度转换器21上设置有角度按钮211,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连接处的下表面与连接中段2连接,所述的连接中段2包括直杆22、上凹口23、下凹口24、中轴25和底挡块26,上述的直杆22的上端与固定腿31的下边沿固连,直杆22的下端与底挡块26上表面固连,底挡块26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34,定位杆34的另一端与固定腿31固连,所述的上凹口23和下凹口24为C形,所述的中轴25为圆柱体且其尺寸与上凹口23和下凹口24内部中空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的上凹口23和下凹口24套接在中轴25的外侧,所述的上凹口23和下凹口24分别固连有右支腿32和左支腿33,上述的中轴25上端与固定腿31的下表面固连,其下端与底挡块26固连,所述的右支腿32和左支腿33上分别设置有凹槽I331和凹槽II332,上述两凹槽的形状与定位杆34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的固定腿31上设置有符合凹凸不平的握口,所述的固定腿31、右支腿32和左支腿33的底端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需要说明的是:夹持部12为一字夹,如图6所示,根据使用的需求,上支架11还可以和加长杆111、夹持部12、副夹持部12’和多个固定螺丝13配合使用,同时都采用螺栓固定,加长杆111的设置可以使得装置上可以同时使用两个夹持部,增加了装置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时,分开左旋转腿33和右旋转腿32,由于直杆22及上凹口23和下凹口24的位置关系,左旋转腿33和右旋转腿32旋转到一定角度后会停止,三个支撑腿保证了机构的整体稳定性,利用夹持部12夹住试管,因为机构整体稳定了以后,在进行试验展示时,试管的同一竖直面没有其他机构,保证了试管的有效可被观察的范围;与此同时,还可以收起左旋转腿33和右旋转腿32,利用凹槽I331、凹槽II332和定位杆34,保证了左右旋转腿收起后的位置位于固定腿31的下方,此时,可以手持收起后的三个支撑腿,进行试验展示,同时,收起以后的装置也更加方便取放。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包括上支架(11)、夹持部(12)、连接中段(2)、固定腿(31)、左旋转腿(33)、右旋转腿(32)和定位杆(34),还包括固定螺丝(13)和角度转换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1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12)和固定螺丝(13),上支架(11)的底部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顶部固连,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底部固连,所述的角度转换器(21)上设置有角度按钮(211),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连接处的下表面与连接中段(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包括上支架(11)、夹持部(12)、连接中段(2)、固定腿(31)、左旋转腿(33)、右旋转腿(32)和定位杆(34),还包括固定螺丝(13)和角度转换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架(1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12)和固定螺丝(13),上支架(11)的底部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顶部固连,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外壳的底部固连,所述的角度转换器(21)上设置有角度按钮(211),所述的固定腿(31)与角度转换器(21)连接处的下表面与连接中段(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中段(2)包括直杆(22)、上凹口(23)、下凹口(24)、中轴(25)和底挡块(26),上述的直杆(22)的上端与固定腿(31)的下边沿固连,直杆(22)的下端与底挡块(26)上表面固连,底挡块(26)上表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杆(34),定位杆(34)的另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莉冯家俊郭思齐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