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打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69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打磨车,包括沿铁路钢轨行走的车架,每个钢轨对应的车架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打磨钢轨的顶面、内侧弧面以及外侧弧面的正线打磨头组件以及用于打磨钢轨内侧垂直边和道岔垂直边的道岔打磨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正线及道岔打磨的功能,提高了打磨效率和质量,保证了铁路运行的安全。

Rail grinding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轨打磨车
本技术涉及轨道打磨维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打磨车。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主要干线的列车重量和行车密度不断增加,大规模客运专线不断建设,提高铁路运行舒适性、安全性是铁路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我国行车密度大、客运提速、货运重载、行车条件恶劣,火车对轨道结构破坏严重,钢轨表面易产生疲劳裂纹、剥落、肥边等及波浪磨耗等缺陷,对铁路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为了防止轨道在受到损害后病害进一步扩大,通常可用钢轨打磨车或传统的手动打磨机对钢轨进行打磨维护。传统的手动打磨机打磨精度不高、打磨效率低、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而钢轨打磨车打磨速度快、精度高、效果好。道岔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也存在肥边等缺陷,并且道岔结构复杂、间隙小,现有的正线打磨机构无法打磨道岔,使得打磨适用性差,大大延长了打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轨打磨车,具有正线及道岔打磨的功能,无需操作人员手动调节,提高了打磨效率和质量,保证了铁路运行的安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轨打磨车,包括沿铁路钢轨行走的车架,每个钢轨对应的车架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打磨钢轨的顶面、内侧弧面以及外侧弧面的正线打磨头组件以及用于打磨钢轨内侧垂直边和道岔垂直边的道岔打磨头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正线打磨头组件和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包括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所述道岔打磨头组件的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之间还设置有动力转向器。进一步的,所述打磨机械臂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水平移动机构与车架体连接,所述移动平台沿钢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升降组件,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朝向钢轨顶面设置,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旋转部件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部件带动旋转平台转动,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第二直线升降组件,所述第二直线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正线打磨头组件或道岔打磨头组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承载台和旋转安装架,旋转承载台和旋转安装架通过两个第一导向组件与移动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以及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的第一导向套,其中一个第一导向组件与旋转承载台连接,另一个与旋转安装架连接,旋转安装架上安装有提供旋转动力的旋转部件,旋转承载台与移动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直线单元,所述第一直线单元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底部,所述第一直线单元的本体还与相邻的第一导向组件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直线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直线单元和多个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杆以及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的第二导向套,所述第二导向套第二直线单元固定设置在旋转平台上,所述第二导向杆以及第二直线单元的伸出端与安装平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的两侧均垂直设置有摆动臂板,所述摆动臂板的摆动端朝向移动平台设置并与旋转平台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与移动平台之间设置有导轨组件,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三直线单元,所述第三直线单元的伸出端设置为鱼眼杆,所述鱼眼杆另一端与鱼眼连接块连接,所述鱼眼连接块固定设置在安装底座上,所述安装底座固定设置在车架体上。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体的车头和车尾上均设置有固定基体,两个固定基体上分别设置有动力源单元和控制单元。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源单元为发电机、电池或者外部电源,所述固定基体为三角形架结构,所述车架体的宽度根据钢轨的宽度进行焊接制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打磨车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既可以打磨正线,又可以打磨道岔,解决了现有的正线打磨机构无法打磨道岔的问题,具有全面打磨的功能,提高了打磨效率和质量,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正线打磨头组件或道岔打磨头组件的结构区别在于道岔打磨头组件具有动力转向器,结构一致性高,便于维修维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每个正线打磨头组件和每个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可独立工作,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因此能够对两条钢轨进行打磨的同时还能对钢轨不同位置一并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线打磨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道岔打磨头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打磨钢轨顶面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打磨钢轨侧边弧面时第一步动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打磨钢轨侧边弧面时第二步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打磨钢轨侧边弧面时第三步动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钢轨打磨车的一实施例,包括沿铁路钢轨行走的车架1,每个钢轨对应的车架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2,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打磨钢轨的顶面、内侧弧面以及外侧弧面的正线打磨头组件3以及用于打磨钢轨内侧垂直边和道岔垂直边的道岔打磨头组件4。正线打磨头组件和道岔打磨头组件均至少为1个,根据使用需求可以增加,并且每个正线打磨头组件和每个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可独立工作,相互之间互不干扰,但是在打磨效果中,又能够相互配合,因此能够对两条钢轨进行打磨的同时还能对钢轨不同位置一并打磨,提高了打磨效率。上述正线打磨头组件和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包括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道岔打磨头组件的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之间还设置有动力转向器;具体的,正线打磨头组件包括第一打磨动力部件6以及沿第一打磨动力部件的轴向安装的第一磨头7;即第一磨头打磨用的端面与第一打磨动力部件的轴向垂直;道岔打磨头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打磨动力部件8、动力转向器9以及沿第一打磨动力部件的径向安装的第二磨头10;即第二磨头打磨用的端面与第二打磨动力部件的轴向平行。动力转向器是直角减速机或者转向齿轮箱等,但不限于上述的记举例的几种机构。上述的第一打磨动力部件和第二打磨动力部件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即打磨动力部件,一般采用打磨电机,进一步提高一致性。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可以统称为磨头,为相同的部件。并且在车架体的车头和车尾上均设置有固定基体31,两个固定基体上分别设置有动力源单元29和控制单元30,分别用以提供打磨、移动等的动力以及控制打磨单元的动作。动力源单元为发电机、电池或者外部电源,能够有效的单机工作,固定基体为三角形架结构,稳定可靠;在设计车架体时,车架体的宽度根据钢轨的宽度进行焊接制备,保证打磨单元能够对钢轨需要打磨的位置进行加工。上述的正线打磨头组件和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包括移动平台11,移动平台通过水平移动机构12与车架体连接,移动平台沿钢轨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升降组件13,第一直线升降组件朝向钢轨顶面设置,第一直线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旋转部件14和旋转平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打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铁路钢轨行走的车架,每个钢轨对应的车架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打磨钢轨的顶面、内侧弧面以及外侧弧面的正线打磨头组件以及用于打磨钢轨内侧垂直边和道岔垂直边的道岔打磨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打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铁路钢轨行走的车架,每个钢轨对应的车架体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至少两个打磨机械臂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打磨钢轨的顶面、内侧弧面以及外侧弧面的正线打磨头组件以及用于打磨钢轨内侧垂直边和道岔垂直边的道岔打磨头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轨打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线打磨头组件和道岔打磨头组件均包括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所述道岔打磨头组件的打磨动力部件和磨头之间还设置有动力转向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轨打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械臂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通过水平移动机构与车架体连接,所述移动平台沿钢轨的两侧往复移动,所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一直线升降组件,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朝向钢轨顶面设置,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旋转部件和旋转平台,所述旋转部件带动旋转平台转动,所述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第二直线升降组件,所述第二直线升降组件上设置有正线打磨头组件或道岔打磨头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轨打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旋转承载台和旋转安装架,旋转承载台和旋转安装架通过两个第一导向组件与移动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以及套设在第一导向杆上的第一导向套,其中一个第一导向组件与旋转承载台连接,另一个与旋转安装架连接,旋转安装架上安装有提供旋转动力的旋转部件,旋转承载台与移动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法匡绍龙王梓豪钱蒋忠郭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睿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