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涉及纺织机械的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植绒布冷却过程中水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与第二机架的冷却滚筒机构,冷却滚筒机构连接有驱动冷却滚筒机构转动的驱动组件,冷却滚筒机构内部开设有冷却腔,冷却腔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管道,管道连接有外部循环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对植绒布高效冷却的同时,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A non-contact cooling device for flocking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植绒面料,以各类布料为底布,正面植上尼龙绒毛或粘胶绒毛,再经过烘蒸和水洗加工而成,色泽亮丽、绒面丰盈、手感柔和、风格别致,博得了消费者广泛青睐。公告号为CN207385873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植绒布冷却机构,通过一个可移动的喷水管对烘烤过的高温植绒布直接喷水冷却,使植绒布表面喷洒水更均匀,冷却效率较高,也实现了冷却水的回收。但上述方案对于植绒布不断直接喷水,会需要大量的自来水,并且自来水由于直接与植绒布接触,回收后的自来水用途有限,对水资源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能够对植绒布高效冷却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第一机架、第二机架、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与第二机架的冷却滚筒机构,所述冷却滚筒机构连接有驱动冷却滚筒机构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冷却滚筒机构内部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管道,所述管道连接有外部循环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冷却水充满整个冷却腔、管道和外部循环机构,并启动外部循环机构使冷却水开始循环,同时启动驱动组件驱动冷却滚筒机构转动,烘干后的植绒布通过滚动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外表面达到冷却效果,冷却腔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外部循环机构散热并冷却后重新进入流入冷却腔进口,再次冷却植绒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滚筒机构包括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一体成型的滚筒,所述第一转动轴靠近第二机架侧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在第二机架和第一齿轮间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平行于第一转动轴且第二转动轴穿过滚筒侧壁进入到冷却腔内的一端连接有旋转件,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筒在转动过程中,连接于第一转动轴的第一齿轮驱动第二齿轮转动,同时连接于第二齿轮的第二转动轴转动使冷却腔内的旋转件旋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腔包括有开设于滚筒内的第一腔体和第一转动轴内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呈圆柱体且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滚筒机构进出水端的管道连接于两侧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相通,循环过程中,冷却水流经冷却滚筒机构进水端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冷却滚筒机构出口端的第二腔体、外部循环机构,再回到冷却滚筒机构进水端的第二腔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转动轴靠近第一机架侧的第三齿轮,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机架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第四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启电机,电机输出端的第五齿轮转动并带动第四齿轮转动,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也跟着转动,最后使连接于第三齿轮的第一转动轴带动一体成型的滚筒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部循环机构包括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进水端的制冷机,连接于制冷机的水泵,连接于水泵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的出水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散热器将冷却滚筒机构出水端流出的水初步降温,水泵提供循环动力,制冷机将水进一步降温,冷却腔进口处的水温越低导致冷却效果越好,若循环方向相反,则制冷机和散热器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滚筒机构设置有两组,连接于冷却腔进出水端的两组管道分别通过三通接口连接于外部循环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冷却滚筒机构扩大烘干的植绒布与滚筒的换热面积,冷却效果提升,通过三通接口将两组冷却滚筒机构流出的水合并到一个管道内,再与一个外部循环机构连接,无三通接口导致两组冷却滚筒机构需要两个部循环机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内侧壁上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呈薄片状且顺着滚筒的轴线方向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翅片,扩大冷却腔与滚筒内侧壁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换热面积,冷却效果提升,翅片的薄片状和顺着滚筒的轴线方向布置不会阻止水的轴向流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件靠近滚筒内侧壁且旋转件与滚筒间距离大于翅片的高度,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齿轮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直径使旋转件的转动速度大于滚筒,旋转件在靠近滚筒内侧壁且两者间距离大于翅片高度的位置转动,即可防止碰撞翅片又可加强滚筒内侧壁附近水的扰动,提升冷却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先将冷却水充满整个冷却腔、管道和外部循环机构,并启动外部循环机构使冷却水开始循环,同时启动驱动组件驱动冷却滚筒机构转动,烘干后的植绒布通过滚动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外表面达到冷却效果,冷却腔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外部循环机构散热并冷却后重新进入流入冷却腔进口,再次冷却植绒布;2.设置两组冷却滚筒机构,扩大植绒布与滚筒的换热面积,滚筒内侧壁上设置翅片,扩大冷却腔与滚筒内侧壁的换热面积,冷却腔内设置旋转件并在靠近滚筒内侧壁且两者距离大于翅片高度的位置转动,加强滚筒内侧壁附近水的扰动,均导致冷却效果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冷却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表现旋转件、翅片和冷却腔及其空间分布;图6是外部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机架;2、冷却滚筒机构;3、驱动组件;4、第二机架;5、冷却腔;6、管道;7、外部循环机构;8、第一转动轴;9、滚筒;10、第一齿轮;11、第二转动轴;12、旋转件;13、第二齿轮;14、第三齿轮;15、第三转动轴;16、第四齿轮;17、电机;18、第五齿轮;19、制冷机;20、水泵;21、散热器;22、三通接口;23、翅片;24、第一腔体;25、第二腔体;26、转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4、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4的冷却滚筒机构2,冷却滚筒机构2连接有驱动冷却滚筒机构2转动的驱动组件3,冷却滚筒机构2内部开设有冷却腔5,冷却腔5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管道6,管道6连接有外部循环机构7。参照图1,先将冷却水充满整个冷却腔5、管道6和外部循环机构7,并启动外部循环机构7使冷却水开始循环,同时启动驱动组件3驱动冷却滚筒机构2转动,烘干后的植绒布通过滚动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2外表面达到冷却效果,冷却腔5出口流出的水经过外部循环机构7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4)、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4)的冷却滚筒机构(2),所述冷却滚筒机构(2)连接有驱动冷却滚筒机构(2)转动的驱动组件(3),所述冷却滚筒机构(2)内部开设有冷却腔(5),所述冷却腔(5)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管道(6),所述管道(6)连接有外部循环机构(7);所述外部循环机构(7)包括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2)进水端的制冷机(19),连接于制冷机(19)的水泵(20),连接于水泵(20)的散热器(21),所述散热器(21)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2)的出水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4)、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4)的冷却滚筒机构(2),所述冷却滚筒机构(2)连接有驱动冷却滚筒机构(2)转动的驱动组件(3),所述冷却滚筒机构(2)内部开设有冷却腔(5),所述冷却腔(5)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有管道(6),所述管道(6)连接有外部循环机构(7);所述外部循环机构(7)包括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2)进水端的制冷机(19),连接于制冷机(19)的水泵(20),连接于水泵(20)的散热器(21),所述散热器(21)连接于冷却滚筒机构(2)的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滚筒机构(2)包括两侧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4)的第一转动轴(8),与第一转动轴(8)一体成型的滚筒(9),所述第一转动轴(8)靠近第二机架(4)侧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第一转动轴(8)在第二机架(4)和第一齿轮(10)间连接有转动块(26),所述转动块(26)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二转动轴(11)平行于第一转动轴(8)且第二转动轴(11)穿过滚筒(9)侧壁进入到冷却腔(5)内的一端连接有旋转件(12),所述第二转动轴(11)连接有第二齿轮(13),所述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0)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绒布非接触式的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华贝特植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