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包括铅棒、堵头和盖子,铅棒的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孔,铅棒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二连接孔,堵头的材质为PP塑料,堵头为圆形结构,堵头的一侧中心处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插接部,堵头通过插接部过盈配合插接在铅棒上的第一连接孔上;盖子的材质为PP塑料,盖子的内侧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盖子的外侧端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相连通,铅棒通过第三连接孔过盈配合插接在盖子上,盖子的外侧面四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固定待内部镀铬的套筒,屏蔽需要阻镀的区域对内部需要镀铬的区域进行有效镀铬。
A kind of inner chrome plating tooling for aviation sleev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
本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
技术介绍
铬是一种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金属铬在空气中极易钝化,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从而显示出贵金属的性质。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镀铬层的摩擦系数小,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航空用零部件上的套筒需要在内表面进行电化学镀铬,如图1-2所示,套筒的部件内壁上需要镀铬,并且外表面不需要镀铬,这就需要一种专门的镀铬工装既可以对内表面进行镀铬同时不会在阻镀区域沉积铬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可以有效固定并屏蔽需要阻镀的部分,对内部需要镀铬的区域进行有效镀铬。为达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包括铅棒、堵头和盖子,所述铅棒的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铅棒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堵头的材质为PP塑料,所述堵头为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的半径与外部待镀铬的套筒的内径相等,所述堵头的一侧中心处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堵头通过插接部过盈配合插接在铅棒上的第一连接孔上;所述盖子的材质为PP塑料,盖子的内侧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盖子的外侧端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相连通,所述铅棒通过第三连接孔过盈配合插接在盖子上,所述盖子上的第四连接孔和铅棒上的第二连接孔组成用于插接外部电极棒的插接孔,所述盖子的外侧面四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若干通孔用于通入带有铬离子的电解液。优选地,所述堵头的两端外侧设有圆角。优选地,所述堵头的两端内侧两端部均向外凹陷形成斜面。优选地,所述堵头的两端内侧的斜面与堵头的内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0度。优选地,所述盖子的内侧面边缘处设有一圈与外部套筒的台阶相匹配的台阶连接环。优选地,所述盖子上的通孔数量为8个。工作原理:首先将堵头插接在铅棒上的第一连接孔上,再将铅棒的另一端插接到盖子上的第三连接孔上,最后将装配好的工装插接到待镀铬的套筒内,通过盖子上的通孔流通含有铬酸酐和以硫酸为催化剂的电解液,插接外部的电极棒,对套筒的内部进行局部镀铬。本技术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有效的夹持待镀铬的套筒,对其内部需要镀铬的区域进行有效镀铬,并且由于工装堵头的作用,侧面不需要镀铬的区域被阻挡;(2)工装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极为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待镀铬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待镀铬的套筒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盖子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子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铅棒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堵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3-7所示,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包括铅棒3、堵头4和盖子5,所述铅棒3的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孔11,所述铅棒3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二连接孔10,所述堵头4的材质为PP塑料,所述堵头4为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的半径与外部待镀铬的套筒的内径相等,这样可以通过堵头4完全遮挡套筒的不需要镀铬的端部,所述堵头4的一侧中心处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1相匹配的插接部12,所述堵头4通过插接部12过盈配合插接在铅棒3上的第一连接孔11上;所述盖子5的材质为PP塑料,盖子5的内侧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6,盖子5的外侧端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四连接孔7,所述第三连接孔6和第四连接孔7相连通,所述铅棒3通过第三连接孔6过盈配合插接在盖子5上,所述盖子5上的第四连接孔7和铅棒3上的第二连接孔10组成用于插接外部电极棒的插接孔,所述盖子5的外侧面四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9,所述若干通孔9用于通入带有铬离子的电解液。进一步地,由于待内部镀铬的套筒的内部上端设有圆形过渡,圆形过渡区域不需要进行镀铬,为了保证堵头4可以与套筒上的圆形过渡紧密接触,所述堵头4的两端外侧设有圆角13。如图2所示,套筒内的侧面2需要进行镀铬,为了保证堵头4不会遮挡套筒内需要镀铬的侧面,所述堵头4的两端内侧两端部均向外凹陷形成斜面。由于堵头上的斜面缘故,在进行镀铬时,会在套筒内部的圆形过渡区域中内有被遮挡的需要形成镀铬层,需要后期去除,经过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得出,当堵头4的两端内侧两端部均向外凹陷形成的斜面与堵头4的内侧表面形成的夹角为10度时,综合考虑套筒需要镀铬的侧面2全面镀铬和后期处理圆形过渡区域镀铬层去除最佳。为了保证盖子5与套筒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盖子5的内侧面边缘处设有一圈与外部套筒的台阶相匹配的台阶连接环8。经过专利技术人多次试验,所述盖子5上的通孔9数量为8个,电镀铬效果和盖子的强度综合考虑最佳。工作原理:首先将堵头4插接在铅棒3上的第一连接孔11上,再将铅棒3的另一端插接到盖子5上的第三连接孔6上,最后将装配好的工装插接到待镀铬的套筒内,通过盖子5上的通孔9流入带有铬离子的电解液,插接外部的电极棒,对套筒的内部进行镀铬。这里需要解释下,零件和工装仍然是放入槽子里进行电镀,并不是将电镀液倒入套筒里,溶液需要流通,否则随着电镀里面的离子会减少,并且电镀需要一定的温度,大约60度。另外这个工装的特点是局部电镀,正因为是零件置入电镀槽,通常会使零件整体被电镀上,我们使用这个工装,需要将电镀槽的阳极取出,这时候零件是电镀不上镀层的,这时候使用这个工装,在套筒中心放入阳极(铅棒),这样形成回路,使内壁电镀而无法与铅棒形成回路的外形及PP盖住的区域会镀不上,镀不上的区域是我们想到的效果就是需要阻镀这些区域最后,镀铬层的膜厚不均匀以及套筒内的圆形过渡区域的镀铬层,需要后道研磨以及将渗漏造成的过电镀区域加工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铅棒、堵头和盖子,所述铅棒的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铅棒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堵头的材质为PP塑料,所述堵头为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的半径与外部待镀铬的套筒的内径相等,所述堵头的一侧中心处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堵头通过插接部过盈配合插接在铅棒上的第一连接孔上;所述盖子的材质为PP塑料,盖子的内侧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盖子的外侧端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相连通,所述铅棒通过第三连接孔过盈配合插接在盖子上,所述盖子上的第四连接孔和铅棒上的第二连接孔组成用于插接外部电极棒的插接孔,所述盖子的外侧面四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若干通孔用于通入带有铬离子的电解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用套筒部件内部镀铬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铅棒、堵头和盖子,所述铅棒的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铅棒的另一端中心处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堵头的材质为PP塑料,所述堵头为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的半径与外部待镀铬的套筒的内径相等,所述堵头的一侧中心处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插接部,所述堵头通过插接部过盈配合插接在铅棒上的第一连接孔上;所述盖子的材质为PP塑料,盖子的内侧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盖子的外侧端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相连通,所述铅棒通过第三连接孔过盈配合插接在盖子上,所述盖子上的第四连接孔和铅棒上的第二连接孔组成用于插接外部电极棒的插接孔,所述盖子的外侧面四周上均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若干通孔用于通入带有铬离子的电解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赟,庄绪雷,芮红福,李建辉,李娟,薛卫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鹰贝电化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