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24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和A柱外板,A柱内板和A柱外板构成一个主腔体,主腔体内设有A柱加强板,A柱加强板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A柱加强板、以及分别从第一A柱加强板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的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第一A柱加强板、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将主腔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和第三分腔体。

A reinforced structure for A-pillar collision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车型的A柱结构主要由A柱内外板构成一个主腔体,当进行更严格的碰撞测试时,A柱会压溃撕裂,起不到很好的吸收能量,保护乘员舱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强度,从而在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吸收能量,保护乘员舱内部人员的安全。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和A柱外板,A柱内板和A柱外板构成一个主腔体,主腔体内设有A柱加强板,A柱加强板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A柱加强板、以及分别从第一A柱加强板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的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第一A柱加强板、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将主腔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和第三分腔体。进一步地,第一A柱加强板连接于A柱外板,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分别从第一A柱加强板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至与A柱内板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分腔体内设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第一A柱加强支架将第二分腔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分腔体和第五分腔体。进一步地,第五分腔体内设有第二A柱加强支架,第二A柱加强支架将第五分腔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六分腔体和第七分腔体。进一步地,第一A柱加强支架和第二A柱加强支架以点焊的方式连接于第一A柱加强板。进一步地,连接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和第二A柱加强支架的第一A柱加强板以电焊、CO2焊和/或结构胶的方式连接于A柱内板或A柱外板。综上所述,由于在主腔体内设有A柱加强板,A柱加强板的第一A柱加强板、第二A柱加强板和第三A柱加强板将主腔体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第二分腔体和第三分腔体,通过三个腔体的结构可以提升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强度,从而在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吸收能量,保护乘员舱内部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1和A柱外板2,A柱内板1和A柱外板2均形成为大致U字型,两个U字型的A柱内板1和A柱外板2相互搭接而构成一个主腔体1a。主腔体1a内设有A柱加强板3,A柱加强板3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A柱加强板31、以及分别从第一A柱加强板31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的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A柱加强板3也构成一大致U字型。在本实施例中,A柱加强板3的开口朝向A柱内板1,第一A柱加强板31连接于A柱外板2,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分别从第一A柱加强板31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至与A柱内板1连接。第一A柱加强板31、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将主腔体1a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111、第二分腔体112和第三分腔体113。进一步地,第二分腔体112内以点焊的方式设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4,第一A柱加强支架4将第二分腔体112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分腔体114和第五分腔体115。进一步地,第五分腔体115内以点焊的方式设有第二A柱加强支架5,第二A柱加强支架5将第五分腔体115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六分腔体116和第七分腔体117。连接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4和第二A柱加强支架5的第一A柱加强板31以电焊、CO2焊和/或结构胶的方式连接于A柱内板1或A柱外板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A柱加强板31连接于A柱外板2,连接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4和第二A柱加强支架5的第一A柱加强板31以电焊、CO2焊和/或结构胶的方式连接于A柱外板2。综上所述,由于在主腔体1a内设有A柱加强板3,A柱加强板3的第一A柱加强板31、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将主腔体1a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111、第二分腔体112和第三分腔体113,通过三个腔体的结构可以提升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强度,从而在碰撞过程中能有效吸收能量,保护乘员舱内部人员的安全。进一步地,第二分腔体112内设有第一A柱加强支架4,第一A柱加强支架4将第二分腔体112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四分腔体114和第五分腔体115,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地,第五分腔体115内设有第二A柱加强支架5,第二A柱加强支架5将第五分腔体115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六分腔体116和第七分腔体117,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的强度。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1)和A柱外板(2),所述A柱内板(1)和所述A柱外板(2)构成一个主腔体(1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a)内设有A柱加强板(3),所述A柱加强板(3)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A柱加强板(31)、以及分别从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的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所述第二A柱加强板(32)和所述第三A柱加强板(33)将所述主腔体(1a)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111)、第二分腔体(112)和第三分腔体(1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1)和A柱外板(2),所述A柱内板(1)和所述A柱外板(2)构成一个主腔体(1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a)内设有A柱加强板(3),所述A柱加强板(3)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A柱加强板(31)、以及分别从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的第二A柱加强板(32)和第三A柱加强板(33),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所述第二A柱加强板(32)和所述第三A柱加强板(33)将所述主腔体(1a)分割成沿上下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分腔体(111)、第二分腔体(112)和第三分腔体(1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连接于所述A柱外板(2),所述第二A柱加强板(32)和所述第三A柱加强板(33)分别从所述第一A柱加强板(31)的上下两端侧向延伸至与所述A柱内板(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A柱碰撞加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宇陈龙闫亮罗培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