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3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凹陷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将安装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风道盘,在所述上部空间设有线圈盘,在所述下部空间的一侧电路组件,在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设有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所述风道盘在对应第二散热风机组件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孔,在对应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处向上凸起,并由此向另一侧弧形凸起延伸形成风道,所述风道沿其弧形路径在其上开设有多个气流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线圈盘下方空间的无死角散热,其散热全面、效果强,结构简单合理,杜绝了线圈盘因散热不良,出现局部温升高而导致的烧毁现象,提高了线圈盘的使用寿命。

Electromagnetic disk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是指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电磁炉由电磁盘和覆盖于电磁盘上平面的面板组成,传统的电磁盘由底座、线圈盘和电路组件组成,在线圈盘的正下方设有用于散热的风扇组件。但是在长期使用中,我们发现,风扇组件的散热并不均衡,主要散热集中在线圈盘的下方,在线圈盘的圆周侧部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散热,这样就造成线圈盘的散热不均衡,容易导致线圈盘烧毁,而且当线圈盘为凹型线圈盘时,线圈盘的散热的均衡性更差,线圈盘烧毁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凹陷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将安装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风道盘,在所述上部空间设有线圈盘,在所述下部空间的一侧电路组件,在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设有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所述风道盘在对应第二散热风机组件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孔,在对应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处向上凸起,并由此向另一侧弧形凸起延伸形成风道,所述风道沿其弧形路径在其上开设有多个气流通孔。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风道盘的中部设有第三散热风机组件。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风道盘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圈盘的安装支柱,在其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安装面板的固定锚孔。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柱包括有支柱,在所述支柱上设有弹簧,在所述线圈盘的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配合到支柱上。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多个气流通孔包括有设于风道中部的第二气流通孔,设于风道末端的第三气流通孔,设于风道弧形内侧部的第四气流通孔。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均包括有开设于底座底部的风机孔、设置于底座上的风机固定架,以及风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第三散热风机组件包括有开设于风道盘中部的风机孔,设置于风道盘上的风机固定架,以及风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技术在底座的一侧分别在两端设置了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第二散热风机组件直接通过第一气流通孔对其上方的线圈盘进行散热,而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则将气流引入风道内,使得气流在弧形风道里流动,并通过开设在风道弧形路径上的多个气流通孔逸散到其上方,结合第二散热风机组件,将线圈盘下方空间无死角地进行散热,其散热全面、效果强,结构简单合理,杜绝了线圈盘因散热不良,出现局部温升高而导致的烧毁现象,提高了线圈盘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说明书中所述的“连接”及附图中所示出的部件相互“连接”关系,可以理解为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相连,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连接关系而可以得出螺接或铆接或焊接或卡接或嵌接等方式以适宜的方式进行不同实施方式替用。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方位词及附图中所示出方位,各部件可直接接触或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如在上方可以为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它仅表示高于其他物;其他方位也可作类推理解。说明书及附图中所表示出的具有实体形状部件的制作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凡涉及具有实体形状的部件所采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可以是冲压、锻压、铸造、线切割、激光切割、铸造、注塑、数铣、三维打印、机加工等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成本、精度进行适应性地选用或组合选用,但不限于上述材料和制作工艺。本技术为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如图1至图3所述的实施例一中,如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包括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内部凹陷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将安装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风道盘20,在所述上部空间设有线圈盘30,在所述下部空间的一侧电路组件,在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设有第一散热风机组件40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50,所述风道盘30在对应第二散热风机50组件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孔21,在对应第一散热风机40组件处向上凸起,并由此向另一侧弧形凸起延伸形成风道,所述风道沿其弧形路径在其上开设有多个气流通孔,所述多个气流通孔包括有设于风道中部的第二气流通孔22,设于风道末端的第三气流通孔23,设于风道弧形内侧部的第四气流通孔24;所述第一散热风机组件40和第二散热风机50组件均包括有开设于底座10底部的风机孔、设置于底座上的风机固定架,以及风机。在技术在底座10的一侧分别在两端设置了第一散热风机组件40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50,第二散热风机组件50直接通过第一气流通孔21对其上方的线圈盘30进行散热,而第一散热风机组件40则将气流引入风道内,使得气流在弧形风道里流动,并通过开设在风道弧形路径上的多个气流通孔逸散到其上方,结合第二散热风机组件50,将线圈盘30下方空间无死角地进行散热,其散热全面、效果强,结构简单合理,杜绝了线圈盘30因散热不良,出现局部温升高而导致的烧毁现象,提高了线圈盘30的使用寿命。在当线圈盘30为平面盘时,第二散热风机组件50、第一散热风机组件40及风道就可以满足其散热需求,但是在当线圈盘30为凹型盘(如专利号为:201720930199.7,专利名称为一种凹型线圈盘和电磁炉所示)时,我们发现凹型线圈盘30在其底部的凹面上热量更为集中,因此,在实施例二中,如图4、5、6所示,在所述风道盘20的中部设有第三散热风机组件60,将凹型线圈盘30凹面底部的热量加强散热。所述第三散热风机组件60包括有开设于风道盘20中部的风机孔,设置于风道盘20上的风机固定架,以及风机。如图1至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风道盘20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圈盘30的安装支柱,在其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安装面板的固定锚孔90;所述安装支柱包括有支柱70,在所述支柱70上设有弹簧80,在所述线圈盘30的安装支架上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可配合到支柱70上。线圈盘30安装于安装支柱上且由于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凹陷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将安装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风道盘,在所述上部空间设有线圈盘,在所述下部空间的一侧电路组件,在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设有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所述风道盘在对应第二散热风机组件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孔,在对应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处向上凸起,并由此向另一侧弧形凸起延伸形成风道,所述风道沿其弧形路径在其上开设有多个气流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凹陷形成安装空间,在所述安装空间中设有将安装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风道盘,在所述上部空间设有线圈盘,在所述下部空间的一侧电路组件,在另一侧的左、右两端分设有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和第二散热风机组件,所述风道盘在对应第二散热风机组件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孔,在对应第一散热风机组件处向上凸起,并由此向另一侧弧形凸起延伸形成风道,所述风道沿其弧形路径在其上开设有多个气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盘的中部设有第三散热风机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散热效果的电磁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道盘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线圈盘的安装支柱,在其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安装面板的固定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聚铎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