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注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88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注塑机,包括底座、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挡板和导料板,底座内设置有主机,导轨与第一支架设置于底座上,第二支架设置于导轨上,挡板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挡板通过轴杆与第二支架连接,导料板位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有益效果:通过在后模设置蓄水腔和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水在蓄水腔中循环作用,使得产品在成型后得到迅速冷却,减少成品冷却时间;通过设计的滑轨,可以移动第二支架,这样方便更换注塑机上的前后模具;通过设计在通管上的电热片,一般情况下电热片均不发红且有保护隔离层,不需要石棉等隔热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可放心使用不存在对人体烫伤和引发火灾的问题。

A smal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注塑机
本技术涉及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型注塑机。
技术介绍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很多工厂叫啤机,注塑产品叫啤件。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塑机是塑料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加工机械,不仅有大量的产品可用注塑机直接生产,而且还是组成注拉吹工艺的关键设备。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传统的注塑机加热方式采用加热器加热,加热慢,能源消耗大,熔料筒的温度过高,操作不安全,有时导致工人烫伤,模具成型后冷却效果差,难以取出,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注塑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挡板和导料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主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挡板通过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挡板通过轴杆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塑化装置,所述塑化装置一端设置有前模,所述塑化装置与所述前模连通,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后模,所述后模内设置有第一蓄水腔,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通过导管与外部水泵连接,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塑化装置包括料筒、第三螺杆、通管、射嘴和电热片,所述通管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螺杆一端置于所述通管内,所述第三螺杆另一端位于所述通管外,所述料筒置于所述通管上,并与所述通管连通,所述通管的一端设置有射嘴,所述射嘴与所述前模连通,所述电热片设置于所述通管外表面,所述电热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所述通管内设置有第二蓄水腔,所述通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通过导管与外部水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四螺杆与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三螺杆上设置有第二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开关,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开关,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方杆,所述方杆位于所述第一检测开关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之间,所述第一检测开关与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显示屏与控制按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按钮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小型注塑机,通过在后模设置第一蓄水腔和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水在蓄水腔中循环作用,使得产品在成型后得到迅速冷却,减少成品冷却时间;通过在通管上设计第二进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一蓄水腔,形成一个水循环系统,可以对料筒的出料口进行降温处理,保护料筒不会受到通管高温的影响,并且对通管内的第三螺杆也会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通过设计的滑轨,可以通过滑轨移动第二支架,这样方便更换注塑机上的前后模具;通过设计在通管上的电热片,一般情况下电热片均不发红且有保护隔离层,不需要石棉等隔热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可放心使用不存在对人体烫伤和引发火灾的问题;通过设计在注塑机上的方杆、第一检测开关和第二检测开关,可以控制后模的移动距离,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前模进行合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塑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塑化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上述说明书中附图标记表示说明:1、底座,11、导轨,12、显示屏,13、控制按钮,2、第一支架,21、第一电机,22、第一同步轮,23、第二螺杆,24、第一同步带轮,25、第一同步带,26、第一检测开关,27、方杆,28、第一螺杆,3、第二支架,31、第二电机,32、第二同步轮,33、第四螺杆,34、第二同步带轮,35、第二同步带,36、第二检测开关,4、挡板,5、导料板,6、轴杆,7、塑化装置,71、料筒,72、第三螺杆,73、通管,74、射嘴,75、电热片,76、第二进水孔,77、第二出水孔,78、第二蓄水腔,8、前模,9、后模,91、第一蓄水腔,92、第一进水孔,93、第一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小型注塑机,包括底座1、导轨1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挡板4和导料板5,底座1内设置有主机,导轨11与第一支架2设置于底座1上,第二支架3设置于导轨11上,挡板4通过第一螺杆28与第一支架2连接,第一支架2和挡板4通过轴杆6与第二支架3连接,导料板5位于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之间,第二支架3上设置有塑化装置7,塑化装置7一端设置有前模8,塑化装置7与前模8连通,挡板4上设置有后模9,后模9内设置有第一蓄水腔91,后模9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92和第一出水孔93,第一进水孔92和第二出水孔93通过导管与外部水泵连接,前模8与后模9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此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为:将原料倒入料筒71中,原料从料筒71的出料口进入通管73,第二电机31工作,第二电机31通过第四螺杆33带动第二同步轮32工作,第二同步轮32通过第二同步带35带动第二同步带轮34转动,第二同步带轮34带动第三螺杆72转动,第三螺杆72转动时,通过第二进水孔76给通管73内的第二蓄水腔78加水,形成水循环,对料筒71的出料口和通管73、第三螺杆72进行降热,通过电热片75对通管73进行加热,使得原料成为熔融状态,然后机器进行合模,第一电机21工作,第一电机21通过第二螺杆23带动第一同步轮22工作,第一同步轮22通过第一同步带25带动第一同步带轮24转动,第一同步带轮24带动第一螺杆28转动,第一螺杆28将后模9往前推送,与前模8合模,使射嘴74贴紧模具的浇口道,第四螺杆33转动,从而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将熔料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和压力保持、冷却,使其固化成型,便可开模取出制品。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挡板和导料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主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挡板通过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挡板通过轴杆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塑化装置,所述塑化装置一端设置有前模,所述塑化装置与所述前模连通,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后模,所述后模内设置有第一蓄水腔,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通过导管与外部水泵连接,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挡板和导料板,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主机,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挡板通过第一螺杆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挡板通过轴杆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塑化装置,所述塑化装置一端设置有前模,所述塑化装置与所述前模连通,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后模,所述后模内设置有第一蓄水腔,所述后模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二出水孔通过导管与外部水泵连接,所述前模与所述后模的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电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二螺杆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上设置有第一同步带轮,所述第一同步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所述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注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化装置包括料筒、第三螺杆、通管、射嘴和电热片,所述通管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三螺杆一端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如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鑫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