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13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矩形的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挤压孔,底端开设有出水孔,且该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分别与挤压孔和出水孔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部由模具本体外部朝模具本体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且排水槽的底部靠近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上方设置有压水板,所述压水板的顶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挤压孔内。所述模具本体内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可避免预制构件制作排水时出现堵塞而不能排水的情况,排水效果好。

A mould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CN20172001227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渗水功能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包括磨具壳,所述磨具壳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渗水孔,所述磨具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抵板,且抵板与磨具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贯穿磨具壳的侧壁并延伸至磨具壳的外部,且所述磨具壳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螺栓螺纹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磨具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壳,所述底壳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底壳的一侧与磨具壳固定连接,且底壳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杆。但是上述专利文件,预制构件多为水泥制成,在排水时部分水泥也会进入到渗水孔内,如不及时清理,等待在渗水孔内水泥干燥后容易堵住渗水孔。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可避免预制构件制作排水时出现堵塞而不能排水的情况,排水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矩形的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挤压孔,底端开设有出水孔,且该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分别与挤压孔和出水孔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部由模具本体外部朝模具本体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且排水槽的底部靠近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呈方板结构且与所述排水槽底部平行设置,所述吸水海绵上方设置有压水板,所述压水板的顶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挤压孔内,且所述压杆远离压水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所述模具本体内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为提高排水效率,可在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模具本体的侧壁设置挤压孔、出水孔、排水槽和排水孔。工作原理:排水时,水渗透至模具本体的内底部,此时水经排水孔被吸水海绵吸走。当吸水海绵饱和时手动向下按压压杆,压杆带动压水板下行,压水板对吸水海绵挤压,将吸水海绵内的水挤压出,挤压出后的水由倾斜的排水槽底部流入出水孔进而被排出。排水槽倾斜设置水被挤压出后向低处流去,并流入出水孔,可以避免水重新被压入模具本体内,水流入出水孔后由模具本体的底部排出。而水经吸水海绵吸附在排出,避免了水泥随水排出而造成堵塞。本技术的模具可避免预制构件制作排水时出现堵塞而不能排水的情况,排水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出水孔有多个,且多个出水孔均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水槽远离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设置多个排水孔可以提高排水效率,同时出水孔设置在所述排水槽远离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使排水槽内的水无滞留。优选的,所述压杆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孔的孔壁和压杆相连接。压杆向下按压后经复位弹簧复位,无需手动提回,省时省力。优选的,所述模具本体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排水槽连通,所述模具本体的外侧壁铰接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封挡板。封挡板用于对安装槽进行密封。设置的封挡板和安装槽是为了方便吸水海绵的更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模具可避免预制构件制作排水时出现堵塞而不能排水的情况,排水效果好。(2)设置多个排水孔可以提高排水效率,同时出水孔设置在所述排水槽远离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使排水槽内的水无滞留。(3)所述压杆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孔的孔壁和压杆相连接。压杆向下按压后经复位弹簧复位,无需手动提回,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本体;2、挤压孔;3、出水孔;4、排水槽;5、吸水海绵;6、压水板;7、压杆;8、排水孔;9、复位弹簧;10、安装槽;11、封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矩形的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挤压孔2,底端开设有出水孔3,且该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分别与挤压孔2和出水孔3连通的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的底部由模具本体1外部朝模具本体1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且排水槽4的底部靠近模具本体1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本体1的内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4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5,所述吸水海绵5呈方板结构且与所述排水槽4底部平行设置,所述吸水海绵5上方设置有压水板6,所述压水板6的顶部连接有压杆7,所述压杆7滑动设置在所述挤压孔2内,且所述压杆7远离压水板6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模具本体1的侧壁的顶端。所述模具本体1内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水槽4连通的排水孔8。为提高排水效率,可在两个、三个甚至四个模具本体1的侧壁设置挤压孔2、出水孔3、排水槽4和排水孔8。所述出水孔3沿所述模具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出水孔3均对应设置在所述排水槽4远离模具本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多个排水孔8可以提高排水效率,同时出水孔3设置在所述排水槽4远离模具本体1内部的一端使排水槽4内的水无滞留。所述压杆7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挤压孔2的孔壁和压杆7相连接。压杆7向下按压后经复位弹簧9复位,无需手动提回,省时省力。工作原理:排水时,水渗透至模具本体1的内底部,此时水经排水孔8被吸水海绵5吸走。当吸水海绵5饱和时手动向下按压压杆7,压杆7带动压水板6下行,压水板6对吸水海绵5挤压,将吸水海绵5内的水挤压出,挤压出后的水由倾斜的排水槽4底部流入出水孔3进而被排出。排水槽4倾斜设置水被挤压出后向低处流去,并流入出水孔3,可以避免水重新被压入模具本体1内,水流入出水孔3后由模具本体1的底部排出。而水经吸水海绵5吸附在排出,避免了水泥随水排出而造成堵塞。本技术的模具可避免预制构件制作排水时出现堵塞而不能排水的情况,排水效果好。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模具本体1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与所述排水槽4连通,所述模具本体1的外侧壁铰接与所述安装槽10配合的封挡板11。封挡板11用于对安装槽10进行密封。设置的封挡板11和安装槽10是为了方便吸水海绵5的更换。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矩形的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挤压孔,底端开设有出水孔,且该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分别与挤压孔和出水孔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部由模具本体外部朝模具本体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且排水槽的底部靠近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呈方板结构且与所述排水槽底部平行设置,所述吸水海绵上方设置有与吸水海绵平行的压水板,所述压水板的顶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挤压孔内,且所述压杆远离压水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n所述模具本体内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作预制构件的模具,包括矩形的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挤压孔,底端开设有出水孔,且该侧壁的中部开设有分别与挤压孔和出水孔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底部由模具本体外部朝模具本体内部向上倾斜设置,且排水槽的底部靠近模具本体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模具本体的内底部齐平,所述排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吸水海绵,所述吸水海绵呈方板结构且与所述排水槽底部平行设置,所述吸水海绵上方设置有与吸水海绵平行的压水板,所述压水板的顶部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挤压孔内,且所述压杆远离压水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模具本体的侧壁的顶端;
所述模具本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英杰韩兵佘金波冯身强闫洪坤王虎李颖颖舒勤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