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自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43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磁自热器,它包含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壳体(1)、定子绕组(10)、轴承(8),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中心处设有入口(9-5),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一侧的密封罩(9-4)上设有出口(9-6),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上设有槽(9-7),中空导电体(9-8)设置在槽(9-7)内,在密封罩(9-4)与致热器铁心(9-1)之间设有短路环(9-2),中空导电体(9-8)的两端头设置在短路环(9-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定子(2)、转子(3)、转子轭(4)、永磁体(5)、端盖(6)、支撑板(7);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设置在永磁体(5)内,永磁体(5)的内侧与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外侧形成气隙(11);转子轭(4)设置在永磁体(5)的外侧,转子(3)固定在转子轭(4)上,定子(2)设置在转子(3)的外侧,壳体(1)设置在定子(2)的外侧,端盖(6)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在端盖(6)与转子轭(4)之间设有轴承(8),支撑板(7)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及端盖(6)的两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磁致热供热装置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均需外加动力驱动,才能使其工作,因此使得传统电磁致热器装置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研制一种电磁自热器,使其不需任何其它动力就能实现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本技术包含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壳体1、定子绕组10、轴承8,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中心处设有入口9-5,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一侧的密封罩9-4上设有出口9-6,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上设有槽9-7,中空导电体9-8设置在槽9-7内,在密封罩9-4与致热器铁心9-1之间设有短路环9-2,中空导电体9-8的两端头设置在短路环9-2内。它还包含定子2、转子3、转子轭4、永磁体5、端盖6、支撑板7;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设置在永磁体5内,永磁体5的内侧与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外侧形成气隙11;转子轭4设置在永磁体5的外侧,转子3固定在转子轭4上,定子2设置在转子3的外侧,壳体1设置在定子2的外侧,端盖6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在端盖6与转子轭4之间设有轴承8,支撑板7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及端盖6的两侧。本技术是在电动机转子的内侧(或外侧)合理设置永磁体5和致热导电导磁体9,形成动力和致热一体化的自热组件,无需其它动力,在定子2通电后该装置的转子3自行带动永磁体5旋转,其磁势交链致热器铁心9-1,利用在致热器铁心9-1上合理的导电体感应的二次电流的热效应及导磁导电材料中的涡流磁滞效应,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并通过流体传热介质传递热能。本技术既可作为大型供暖设备使用,亦可作为单位建筑物或家庭供暖设备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致热器永磁体5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致热器永磁体5在具体实施方式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三中致热器永磁体5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四中致热器永磁体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五中致热器永磁体5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由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壳体1、定子绕组10、轴承8、定子2、转子3、转子轭4、永磁体5、端盖6、支撑板7组成,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中心处设有入口9-5,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一侧密封罩9-4上设有出口9-6,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上设有槽9-7,中空导电体9-8设置在槽9-7内,在密封罩9-4与致热器铁心9-1之间设有短路环9-2,中空导电体9-8的两端头设置在短路环9-2内。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设置在永磁体5内,永磁体5的内侧与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外侧形成气隙11;转子轭4设置在永磁体5的外侧,转子3固定在转子轭4上,定子2设置在转子3的外侧,壳体1设置在定子2的外侧,端盖6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在端盖6与转子轭4之间设有轴承8,支撑板7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及端盖6的两侧。在定子2的铁心上开有槽2-1,槽2-1内设有多相励磁绕组2-2,在转子3的铁心上开有槽3-1,槽3-1内设有笼形导条3-2,定子2与转子3之间形成气隙13,永磁体5为表面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和导磁轭5-2组成,永磁块5-1与导磁轭5-2固定连接,极对数为四。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永磁体5为内嵌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A、导磁轭5-2A组成,永磁块5-1A嵌在导磁轭5-2A上,并形成磁桥5-3A,极对数为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不同的是永磁体5为表面径向充磁或平行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B组成,在永磁块5-1B上设有八个孔5-2B,极对数为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不同的是永磁体5为内嵌平板状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C、导磁轭5-2C组成,永磁块5-1C嵌在导磁轭5-2C上,并形成磁桥5-3C,永磁块为矩形,极对数为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不同的是永磁体5为内嵌圆弧状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D、导磁轭5-2D组成,永磁块5-1D嵌在导磁轭5-2D上,并形成磁桥5-3D,永磁块5-1D为圆弧状,极对数为四。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不同的是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设置在永磁体5的外侧,轴12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中心处,定子2设置在轴12的外侧,转子3设置在定子2的外侧,转子3的内侧与定子2的外侧形成气隙13,转子轭4固定在转子3的外侧,端盖6设置在转子轭4的两端,轴承8设置在轴12与端盖6之间,永磁体5设置在转子轭4的外侧,壳体1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外侧,支撑板7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铁心9-1上设有螺旋槽6-1。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相同。工作原理首先使定子2通电,通电后转子3转动,转子3自行带动永磁体5旋转,其磁势交链致热器铁心9-1形成闭合磁回路,利用在中空导电体9-8、短路环9-2内感应电流的热效应及导磁导电体中的磁滞涡流效应,将电能高效转换成所需要的热能,致热器铁心9-1、密封罩9-4、流体入口9-5、出口9-6与中空导电体9-8构成流体传热介质通路,在流体传热介质通路中填充水、磁性流体或惰性气体液化流体等作为流体热体传热介质,向外界提供热能。权利要求1.电磁自热器,它包含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壳体(1)、定子绕组(10)、轴承(8),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中心处设有入口(9-5),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一侧的密封罩(9-4)上设有出口(9-6),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上设有槽(9-7),中空导电体(9-8)设置在槽(9-7)内,在密封罩(9-4)与致热器铁心(9-1)之间设有短路环(9-2),中空导电体(9-8)的两端头设置在短路环(9-2)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定子(2)、转子(3)、转子轭(4)、永磁体(5)、端盖(6)、支撑板(7);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设置在永磁体(5)内,永磁体(5)的内侧与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的外侧形成气隙(11);转子轭(4)设置在永磁体(5)的外侧,转子(3)固定在转子轭(4)上,定子(2)设置在转子(3)的外侧,壳体(1)设置在定子(2)的外侧,端盖(6)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在端盖(6)与转子轭(4)之间设有轴承(8),支撑板(7)设置在致热器导电导磁体(9)及端盖(6)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自热器,其特征在于在定子(2)的铁心上开有槽(2-1),槽(2-1)内设有多相励磁绕组(2-2),在转子(3)的铁心上开有槽(3-1),槽(3-1)内设有笼形导条(3-2),定子(2)与转子(3)之间形成气隙(13),永磁体(5)为表面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块(5-1)和导磁轭(5-2)组成,永磁块(5-1)与导磁轭(5-4)固定连接,极对数为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自热器,其特征在于永磁体(5)为内嵌切向充磁型,永磁体(5)由永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树康李立毅寇宝泉张千帆柴风杨振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