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切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987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切割机,其包括控制平台、作业平台及主机箱,其中:控制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顶端,通过控制平台控制作业平台工作;作业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前端,作业平台上设有切割装置;切割装置设有壳体、导线筒、驱动气缸、CCD相机及环形光源,壳体设有一左右相贯通的通道;导线筒内套设在通道内;CCD相机分为上CCD相机及下CCD相机,分别与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右端内壁,用于检测裁切刀口的状态;提供背光源的环形光源设置在壳体左端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精确切割,监测刀口质量,及时更换带缺陷的裁切刀,避免次品产生,提高了生产质量。

A kind of wire harness cu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切割机
本技术涉及线束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切割机。
技术介绍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线束的作用主要用于传输信号或电能,线束的实际应用需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切割,传统的切割方式是通过人工测量线束,标记切割位置,再根据标记的切割位置进行切割,获取实际应用的线材,但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精确度低,人为主观难以把握切割的力度,甚至出现暴力切割;人肉眼无法及时发现切割刀口出现的缺陷异常,以上传统的方式经常导致线束的切割口出现损伤、断裂等问题,导致次品产生,降低了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切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精确切割,监测刀口质量,及时更换带缺陷的裁切刀,避免次品产生,提高生产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切割机,包括控制平台、作业平台及主机箱,其中:所述控制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顶端,通过所述控制平台控制作业平台工作;所述作业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前端,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壳体、导线筒、驱动气缸、CCD相机及环形光源,所述壳体设有一左右相贯通的通道;所述导线筒内套设在通道内;所述驱动气缸分为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顶端及底端,所述上驱动气缸设有上裁切刀,所述下驱动气缸设有下裁切刀;所述CCD相机分为上CCD相机及下CCD相机,分别与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右端内壁,用于检测裁切刀口的状态;提供背光源的所述环形光源设置在壳体左端内壁。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左端内壁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有内杆及外套装的杆套,在所述内杆与杆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内杆底端与导线筒外壁相固接;所述导线筒分为上导线筒及下导线筒,所述上导线筒及下导线筒在通道内进行上下分离,扩大内径以容纳不同直径的线束;通过所述内杆压缩第一弹簧压紧穿过导线筒的线束。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壁设有一包覆通道及导线筒的保护罩;所述通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覆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壳体相固接;所述限位块与保护罩底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上导线筒与下导线筒分离后推动保护套压缩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释放机械能进行复位,所述保护罩用于隔离外界与切割装置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筒中间位置设有一圆环,所述圆环中间为中空结构,线束横穿过圆环内部;通过驱动所述上驱动气缸和下驱动气缸带动上裁切刀下降及下裁切刀上升,在所述圆环的中间位置闭合切割线束。进一步地,所述上裁切刀与下裁切刀均为梳齿状,通过交错对接形成闭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设有一自动检测线束直径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有压着气缸、压着块及固定块;所述压着块底端与固定块顶端相对位置均设有放置线束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平台控制所述压着气缸带动压着块升降,压合所述固定块检测线束直径大小。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设有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设置在检测装置同一水平的右端;所述传输装置由上转动轮及下转动轮组成;所述控制平台通过检测装置获取线束信息后,调节所述上转动轮与下转动轮的间距,用于相匹配线束的规格与传输速度。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左端设有将线束整直的整直器;所述整直器设有上排滚轮及下排滚轮;通过转动杆调节所述上排滚轮及下排滚轮的间距,所述上排滚轮与下排滚轮交错放置滚动压直线束,使线束呈直线状进入作业平台。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设有一用于传输线束的传输筒,所述传输筒设置在整直器右端。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平台右端设有一收集已完成切割的线束的收集箱。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设置了CCD相机及导线筒,通过驱动气缸控制裁切刀进行切割作业,每次切割作业前,控制平台通过点亮切割装置内部设置环形光源,为CCD相机提供检测的背光源,利用CCD相机检测刀口并将检测信息传至控制平台分析,检测数据低于预定标准提示操作人员更换裁切刀;通过导线筒传输线束,稳定传输,避免线束在传输过程发生形变;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精确切割,监测刀口质量,及时更换带缺陷的裁切刀,避免次品产生,提高生产质量。2、本技术设置了检测装置,通过压着块及固定块的放置槽放置线束,放置槽上放置了压力传感器,利用检测装置上的压着气缸推动压着块挤压线束,压力传感器收到压力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平台,通过控制平台分析数据后调节两个转动轮的间距以适用传输线束,精确设置传输速度,提高生产效率。3、本技术设置了整直器,通过转动杆调节整直器的上排滚轮及下排滚轮的间距,线束要通过整直器必须经过滚轮压直,利用整直器的上排滚轮与下排滚轮的交错放置,提高滚轮对线束的挤压力度,使线束维持在一条直线上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切割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裁切刀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控制平台、2.作业平台;11.主机箱;21.切割装置、22.壳体、23.导线筒、24.驱动气缸、25.CCD相机、26.环形光源、27.通道、28.伸缩杆、29.保护罩;231.上导线筒、232.下导线筒、233.圆环;241.上驱动气缸、242.下驱动气缸、243.上裁切刀、244.下裁切刀;251.上CCD相机、252.下CCD相机;281.内杆、282.杆套、283.第一弹簧;291.限位块、292.第二弹簧;3.检测装置、31.压着气缸、32.压着块、33.固定块、34.放置槽、35.压力传感器;4.传输装置、41.上转动轮、42.下转动轮;5.整直器、51.上排滚轮、52.下排滚轮、53.转动杆;6.传输筒、7.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配合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切割机,包括控制平台1、作业平台2及主机箱11,其中:参考图1所示,控制平台1设置在主机箱11的顶端,通过控制平台1控制作业平台2工作。作业平台2设置在主机箱11的前端,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台、作业平台及主机箱,其中:/n所述控制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顶端,通过所述控制平台控制作业平台工作;/n所述作业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前端,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切割装置;/n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壳体、导线筒、驱动气缸、CCD相机及环形光源,所述壳体设有一左右相贯通的通道;所述导线筒内套设在通道内;所述驱动气缸分为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顶端及底端,所述上驱动气缸设有上裁切刀,所述下驱动气缸设有下裁切刀;所述CCD相机分为上CCD相机及下CCD相机,分别与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右端内壁,用于检测裁切刀口的状态;提供背光源的所述环形光源设置在壳体左端内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平台、作业平台及主机箱,其中:
所述控制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顶端,通过所述控制平台控制作业平台工作;
所述作业平台设置在主机箱的前端,所述作业平台上设有切割装置;
所述切割装置设有壳体、导线筒、驱动气缸、CCD相机及环形光源,所述壳体设有一左右相贯通的通道;所述导线筒内套设在通道内;所述驱动气缸分为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顶端及底端,所述上驱动气缸设有上裁切刀,所述下驱动气缸设有下裁切刀;所述CCD相机分为上CCD相机及下CCD相机,分别与上驱动气缸及下驱动气缸水平设置在壳体的右端内壁,用于检测裁切刀口的状态;提供背光源的所述环形光源设置在壳体左端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左端内壁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有内杆及外套装的杆套,在所述内杆与杆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内杆底端与导线筒外壁相固接;所述导线筒分为上导线筒及下导线筒,所述上导线筒及下导线筒在通道内进行上下分离,扩大内径以容纳不同直径的线束;通过所述内杆压缩第一弹簧压紧穿过导线筒的线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壁设有一包覆通道及导线筒的保护罩;所述通道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覆有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壳体相固接;所述限位块与保护罩底端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上导线筒与下导线筒分离后推动保护套压缩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释放机械能进行复位,所述保护罩用于隔离外界与切割装置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芬陈纪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东亚电子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