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涉及反应釜装置技术领域,目前市面上的反应釜在生产时需要一段时间加料和搅拌,影响生产的效率的问题。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配液腔,所述配液腔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且第一搅拌腔位于第二搅拌腔的一侧,所述配液腔的下端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所述第一搅拌腔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第二搅拌腔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和主动轴的外部套装有搅拌桨,且搅拌桨与从动轴和主动轴均通过键连接。
A reactor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methyl sulfonyl chlor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装置
,具体为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甲基磺酰氯(CH3SO2Cl)常温下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是药物,农药和其他有机合成的原料,可用于酯化及聚合的催化剂,燃料氯化剂,油漆固化剂,染色助剂,浓缩剂等,甲基磺酰氯制备用反应釜便于生产用混合装置。目前市面上的反应釜在生产时需要一段时间加料和搅拌,影响生产的效率,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市面上的反应釜在生产时需要一段时间加料和搅拌,影响生产的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配液腔,所述配液腔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且第一搅拌腔位于第二搅拌腔的一侧,所述配液腔的下端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所述第一搅拌腔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第二搅拌腔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和主动轴的外部套装有搅拌桨,且搅拌桨与从动轴和主动轴均通过键连接。优选的,所述从动轴与主动轴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槽壳体,且从动轴与主动轴位于皮带槽壳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皮带槽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主动轴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的一端延伸至配液腔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警示灯,且警示灯与液位开关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的内部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与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相互贯通,所述出气管的下方设置有进气管,且进气管与第一搅拌腔和第二搅拌腔相互贯通,所述出气管的上方设置有溢流管(21),且溢流管与配液腔相互贯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配液腔和两个搅拌腔,通过配液腔对配液进行存储,通过两个搅拌腔交替着进行搅拌和出液,从而大大的缩减了反应的时间,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的反应釜在生产时需要一段时间加料和搅拌,影响生产的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开关和警示灯当液位较高时,液位开关被触发,从而促使警示灯亮起,提醒工作人员配液腔已满,可以开启阀门,将溶液输入搅拌腔中进行搅拌。3.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来检测搅拌腔内溶液是否完全输出,输出后液位传感器输出电信号,电磁阀收到电信号后便可自动关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B区局部放大图。图中:1、壳体;2、配液腔;3、进料管;4、输液管;5、调节阀;6、第一搅拌腔;7、第二搅拌腔;8、主动轴;9、搅拌桨;10、皮带槽壳体;11、电机;12、警示灯;13、液位开关;14、从动轴;15、传动皮带;16、液位传感器;17、出液管;18、电磁阀;19、出气管;20、进气管;21、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配液腔2,配液腔2用于对溶液进行储存和配置,配液腔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用于分别对溶液进行搅拌,从而错开搅拌时间,有效的减少搅拌浪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第一搅拌腔6位于第二搅拌腔7的一侧,配液腔2的下端设置有输液管4,输液管4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5,调节阀5用于限定配置好的溶液流入第一搅拌腔6或第二搅拌腔7,第一搅拌腔6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8,第二搅拌腔7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轴14,从动轴14和主动轴8的外部套装有搅拌桨9,且搅拌桨9与从动轴14和主动轴8均通过键连接。进一步,从动轴14与主动轴8通过传动皮带15传动连接,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槽壳体10,且从动轴14与主动轴8位于皮带槽壳体10的内部,通过各结构的设置实现的对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的搅拌。进一步,皮带槽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1,电机11与主动轴8传动连接,通过传动连接实现了电机11对主动轴8的带动。进一步,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液位开关13,液位开关13的一端延伸至配液腔2的内部,壳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警示灯12,且警示灯12与液位开关13电性连接,液位开关13通过感应。进一步,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的内部均安装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16的型号为Rogi-KO-M。进一步,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出液管17,出液管17的内部设置有电磁阀18,电磁阀18与液位传感器16电性连接,电性连接实现了液位传感器16对电磁阀18的控制。进一步,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出气管19,且出气管19与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相互贯通,所述出气管19的下方设置有进气管20,且进气管20与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相互贯通,所述出气管19的上方设置有溢流管21,且溢流管21与配液腔2相互贯通。工作原理:使用时,二甲基二硫和水溶液分别通过进料管3输入配液腔2,同时沉降釜中过量的水通过溢流管21流入配液腔2中,当配液腔2内液位到达液位开关13时,液位开关13被触发,与液位开关13串连的警示灯12便亮起,提醒工作人员配液腔2已经加满,工作人员开启输液管4上的调节阀5,让溶液加入第一搅拌腔6或第二搅拌腔7,再调节进气管20一侧的换向阀,让氢气进入溶液进入罐体内,启动电机11,电机11的转动带动主动轴8,主动轴8通过传动皮带15带动从动轴14转动,主动轴8和从动轴14带动搅拌桨9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溶液的搅拌,反应时废气通过出气管19排出,搅拌完毕后,工作人员开启出液管17向罐外输液,当溶液输出完毕后,液位传感器16检测不到液压,此时液位传感器16向电磁阀18发送电信号,电磁阀18被关闭,通过第一搅拌腔6或第二搅拌腔7的交替搅拌,从而大大的减少了配液和搅拌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配液腔(2),所述配液腔(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且第一搅拌腔(6)位于第二搅拌腔(7)的一侧,所述配液腔(2)的下端设置有输液管(4),所述输液管(4)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5),所述第一搅拌腔(6)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8),所述第二搅拌腔(7)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轴(14),所述从动轴(14)和主动轴(8)的外部套装有搅拌桨(9),且搅拌桨(9)与从动轴(14)和主动轴(8)均通过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配液腔(2),所述配液腔(2)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腔(6)和第二搅拌腔(7),且第一搅拌腔(6)位于第二搅拌腔(7)的一侧,所述配液腔(2)的下端设置有输液管(4),所述输液管(4)的内部设置有调节阀(5),所述第一搅拌腔(6)的内部设置有主动轴(8),所述第二搅拌腔(7)的内部设置有从动轴(14),所述从动轴(14)和主动轴(8)的外部套装有搅拌桨(9),且搅拌桨(9)与从动轴(14)和主动轴(8)均通过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14)与主动轴(8)通过传动皮带(15)传动连接,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皮带槽壳体(10),且从动轴(14)与主动轴(8)位于皮带槽壳体(1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甲基磺酰氯连续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槽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与主动轴(8)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星火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