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具体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冷液进口,所述壳体另一端设置有冷液出口,所述壳体底部一端设置有热水进口,所述壳体顶部一端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壳体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贯穿设置有放置孔,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贯穿放置孔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壳体、冷液进口、冷液出口、热水进口以及热水出口等结构,可以实现热水直接与输送管接触,有利于快速地将冷液加热,同时,将输送管设置成呈S型排列,可以增加输送管与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冷液的加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油酸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A heat exchanger for oleic acid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油酸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将油酸含量较高的油脂经过皂化、酸化分离,即可得到油酸。油酸有顺反异构体,天然油酸都是顺式结构(反式结构人体无法吸收),对软化血管有一定效用,在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人体自身所合成的油酸并不能满足人体需要,还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故食用油酸含量较高的食油有益身体健康。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669564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冷流体与热流体设计成彼此逆向流动,并且借助重力作用能够使冷流体更加充分地接受来自热流体的热量;此外,冷流体进管与冷流体出管的两侧均有热流体散发热量,使得冷流体能够更加均匀地受热;螺旋连管缠绕在弧形连管外,配合横管使得螺旋连管内的冷流体能够立体受热,确保冷流体进管与冷流体出管的结合处也能够均匀受热,有效提高预热效果;连杆能够防止进料时螺旋连管与弧形连管之间产生碰撞,避免出现换热器内漏的情况。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该装置通过热流体散发的热量对管体进行加热,管体再对冷流体的管体进行加热,以此来实现对冷流体的加热,加热过程缓慢,不利于提高油酸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通过设有壳体、冷液进口、冷液出口、热水进口以及热水出口等结构,可以实现热水直接与输送管接触,有利于快速地将冷液加热,同时,将输送管设置成呈S型排列,可以增加输送管与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冷液的加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油酸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置有冷液进口,所述壳体另一端设置有冷液出口,所述壳体底部一端设置有热水进口,所述壳体顶部一端设置有热水出口,所述壳体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贯穿设置有放置孔,所述壳体内腔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一端贯穿放置孔内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呈S型排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交叉排列,多个所述支撑板横截面的形状均设置为扇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腔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输送管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端的挡板一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置孔均匀设置在支撑板一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放置孔内腔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底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底座。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有壳体、冷液进口、冷液出口、热水进口以及热水出口等结构,可以实现热水直接与输送管接触,有利于快速地将冷液加热,同时,将输送管设置成呈S型排列,可以增加输送管与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冷液的加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油酸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2、通过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护垫,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输送管与支撑板之间发生碰撞而对输送管造成算坏,有利于保护输送管的完整性,同时,可以增加输送管与支撑板之间的贴合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为:1壳体、2冷液进口、3冷液出口、4热水出口、5热水进口、6挡板、7支撑板、8放置孔、9输送管、10防护垫、11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一端设置有冷液进口2,所述壳体1另一端设置有冷液出口3,所述壳体1底部一端设置有热水进口5,所述壳体1顶部一端设置有热水出口4,所述壳体1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一侧贯穿设置有放置孔8,所述壳体1内腔设置有输送管9,所述输送管9一端贯穿放置孔8内腔;所述输送管9呈S型排列;所述支撑板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7交叉排列,多个所述支撑板7横截面的形状均设置为扇形;所述壳体1内腔两端固定设置有挡板6,所述输送管9两端分别嵌入对应端的挡板6一侧;所述放置孔8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放置孔8均匀设置在支撑板7一侧;多个所述放置孔8内腔均固定设置有防护垫10,所述防护垫10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壳体1底部两端均固定设置有底座11。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4,在使用时,首先,将热水通过热水进口5注入壳体1内腔中,然后,将油酸通过冷液进口2注入壳体1内腔,并使油酸流入输送管9中进行加热,油酸在输送管9中进行流动的同时,热水将其热量通过输送管9对油酸进行加热。通过设有壳体1、冷液进口2、冷液出口3、热水进口5以及热水出口4等结构,可以实现热水直接与输送管9接触,有利于快速地将冷液加热,同时,将输送管9设置成呈S型排列,可以增加输送管9与热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冷液的加热速度,有利于提高油酸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设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护垫10,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输送管9与支撑板7之间发生碰撞而对输送管9造成算坏,有利于保护输送管9的完整性,同时,可以增加输送管9与支撑板7之间的贴合程度。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技术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技术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端设置有冷液进口(2),所述壳体(1)另一端设置有冷液出口(3),所述壳体(1)底部一端设置有热水进口(5),所述壳体(1)顶部一端设置有热水出口(4),所述壳体(1)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一侧贯穿设置有放置孔(8),所述壳体(1)内腔设置有输送管(9),所述输送管(9)一端贯穿放置孔(8)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端设置有冷液进口(2),所述壳体(1)另一端设置有冷液出口(3),所述壳体(1)底部一端设置有热水进口(5),所述壳体(1)顶部一端设置有热水出口(4),所述壳体(1)内腔固定设置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一侧贯穿设置有放置孔(8),所述壳体(1)内腔设置有输送管(9),所述输送管(9)一端贯穿放置孔(8)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9)呈S型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油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7)交叉排列,多个所述支撑板(7)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卫东,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展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